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品味書香 交流思想 共話團結

發布時間:2022-09-27 10:5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讀一本好書(shu) ,從(cong) 書(shu) 中感受中華文脈和中國發展;好好讀一本書(shu) ,與(yu) 政協委員和社會(hui) 讀者交流切磋、凝聚共識。

  9月26日,“加強中華兒(er) 女大團結”主題讀書(shu) 暨“和全國政協委員一起讀書(shu) ”活動交流會(hui) 在全國政協禮堂舉(ju) 辦。全國政協副主席劉奇葆在講話中指出,要深入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全國政協黨(dang) 組部署要求,不斷深化委員讀書(shu) 活動,辦好政協書(shu) 院這所大學校,同時努力擴大政協委員讀書(shu) 外溢效應,帶動和影響更多界別群眾(zhong) 一起讀書(shu) ,以“書(shu) 香政協”助力“書(shu) 香社會(hui) ”建設。

  會(hui) 上,全國政協委員、有關(guan) 書(shu) 目作者和社會(hui) 讀者代表作了交流發言。此項讀書(shu) 活動由全國政協書(shu) 院與(yu) 國家圖書(shu) 館、光明日報社聯合主辦,自7月份活動啟動以來,700多位全國政協委員和社會(hui) 讀者圍繞“加強中華兒(er) 女大團結”主題一起讀書(shu) 交流,共同閱讀團結之書(shu) 、暢談團結之事、交流團結之情,分享觀點、相互學習(xi) 、共同進步,將讀書(shu) 成果轉化為(wei) 社會(hui) 效應。

  啟智潤心 從(cong) 一本好書(shu) 閱讀中國

  中華文明有什麽(me) 特點?中國道路是如何形成和發展的?中國發展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有什麽(me) 關(guan) 係?這些聯結中國曆史與(yu) 未來的問題,在一本本有思想深度、文化底蘊的好書(shu) 中找到了答案。

  從(cong) 《偉(wei) 大的政治創造:中國新型政黨(dang) 製度》《問答中國》《天下歸心——“大一統”國家的曆史脈絡》等理論、曆史、實踐讀本,到《論語》《老子》《詩經》等中華傳(chuan) 統文化專(zhuan) 著、原典;從(cong) 《中國民族關(guan) 係史綱要》《華僑(qiao) 華人家國情懷與(yu) 文化認同研究》等學術著作,到《文獻中的百年黨(dang) 史》《了不起的文明現場:跟著一線考古隊長穿越曆史》等群眾(zhong) 喜愛的優(you) 秀圖書(shu) ,本次讀書(shu) 活動的書(shu) 單上,囊括了一大批兼具思想性、時代性、可讀性的精品書(shu) 籍,展現出中國曆史與(yu) 現實的遼闊圖景。國家圖書(shu) 館為(wei) 此專(zhuan) 設“一起讀書(shu) ”活動網頁,提供近萬(wan) 本圖書(shu) 的在線閱讀服務。廣大書(shu) 友在書(shu) 海裏讀懂中國,在交流中啟智增益。

  “通過讀書(shu) 學習(xi) ,真正讀懂中國、讀懂中國的曆史和現實,讀懂中國與(yu) 世界的關(guan) 係,是一個(ge) 很重要的途徑和方式。”中共中央黨(dang) 史和文獻研究院原院務委員陳晉是本次活動的讀者之一,他撰寫(xie) 的《問答中國》一書(shu) ,也在本次讀書(shu) 活動的書(shu) 單之中。在他看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全國委員多讀書(shu) 、讀好書(shu) 、善讀書(shu) 的重要指示,得到了富有成效的落實和展開:“我真切感受到,在全國政協各種讀書(shu) 學習(xi) 平台上,出現了探討各種問題守正創新的思想風氣,觸摸古今文明自信自強的文化風氣,為(wei) 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而團結奮鬥的精神風氣。”

  “我們(men) 仿佛具象化地沉浸於(yu) 中華民族五千年曆史之中,既縱向觀摩一切政治製度的曆史源流,又從(cong) 橫向上觀測當前社會(hui) 的切麵。”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大學法學院本科生孔維一也是讀書(shu) 群的一員,他閱讀了《天下歸心——“大一統”國家的曆史脈絡》和《問答中國》,政協委員和書(shu) 目作者們(men) 的熱烈討論,讓孔維一深受啟發:“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中國源遠流長的曆史文化與(yu)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的優(you) 勢。”

  “本次活動精心策劃,選書(shu) 全麵,有理論、有實踐,涉及加強中華兒(er) 女大團結的各個(ge) 方麵;選題對路,大家有興(xing) 趣閱讀,讀了有收獲,既解疑釋惑,也能促進團結。”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圖書(shu) 館研究館員、外文采編部原主任顧犇認為(wei) ,本次讀書(shu) 活動意義(yi) 非凡:“讀書(shu) 活動提供了讀更多好書(shu) 的動力、提供了碰撞思想火花的互動機會(hui) ,也提供了平台讓誌同道合的人在此相聚。”

   凝聚共識 畫出中華兒(er) 女最大同心圓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央統戰工作會(hui) 議上強調:“促進中華兒(er) 女大團結,是新時代愛國統一戰線的曆史責任。”人民政協因團結而生、依團結而存、靠團結而興(xing) ,是大團結大聯合的象征,肩負著加強中華兒(er) 女大團結的曆史責任。來自不同領域不同戰線的全國政協委員和社會(hui) 讀者,通過讀書(shu) 活動相聚在一起,共同感悟在黨(dang) 的堅強領導下,中華兒(er) 女團結救國、團結富國、團結強國的偉(wei) 大實踐,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凝聚起共圓偉(wei) 大中國夢的強烈共識。

  “堅持黨(dang) 的領導是加強中華兒(er) 女大團結的魂和綱,隻有牢牢守住黨(dang) 的領導這一圓心,才能實現正確的團結、穩定的團結。”全國政協委員、中共中央統戰部民主黨(dang) 派工作局局長桑福華在讀書(shu) 群中,就《偉(wei) 大的政治創造:中國新型政黨(dang) 製度》一書(shu) 作了導讀。他認為(wei) ,加強中華兒(er) 女大團結需要擴大團結麵,也要提高團結度;要重視團結,也要善於(yu) 團結;要做好團結工作,也要講好團結故事。

  在活動讀書(shu) 群中,還活躍著不少少數民族書(shu) 友。趙惠怡是來自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學院的朝鮮族學生,她參加的讀書(shu) 群聚焦《中國民族關(guan) 係史綱要》《華僑(qiao) 華人家國情懷與(yu) 文化認同研究》兩(liang) 本書(shu) 開展閱讀。與(yu) 委員們(men) 結成書(shu) 友,讓她感受到委員們(men) 的家國情懷,強化了她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現實意義(yi) 的領會(hui) 。“家國情懷體(ti) 現在我們(men) 守望相助、團結和睦的日常生活中,體(ti) 現在我們(men) 眾(zhong) 誌成城、共助複興(xing) 的奮進拚搏中。”

  來自港澳地區的書(shu) 友也在讀書(shu) 群中感悟中華文化根源,交流閱讀心得。中國香港(地區)商會(hui) 執行委員兼文創組組長,香港文匯報副刊《他鄉(xiang) 港聲》專(zhuan) 欄作家梁家僖表示,香港同胞始終與(yu) 祖國風雨同舟、血脈相連,中華文化是香港的文化根脈。“為(wei) 國為(wei) 港,建功立業(ye) ,必須裝備好自己。多讀中華文史經典了解過去,多讀國情和世界大局了解當下,多讀國家發展規劃了解未來。”

  以書(shu) 會(hui) 友 從(cong) “書(shu) 香政協”走向“書(shu) 香社會(hui) ”

  交流會(hui) 上,全國政協副秘書(shu) 長、委員讀書(shu) 活動指導組副組長鄒加怡介紹,本次讀書(shu) 活動努力擴大參與(yu) 麵,通過單位推薦、委員自薦、讀者招募等方式,共邀請全國政協委員和來自民主黨(dang) 派、民族宗教、港澳台僑(qiao) 、新的社會(hui) 階層人士等方麵的界別群眾(zhong) 710餘(yu) 人參加。

  “讀書(shu) 活動呈現的學術品位讓我深受熏陶。”中央社會(hui) 主義(yi) 學院中華文化教研部中國傳(chuan) 統文化教研室主任李勇剛感慨。讀書(shu) 群內(nei) 討論“以理服人”,道理越辯越明;書(shu) 友彼此“以誠相待”,時常點讚鼓勵,讓他印象十分深刻。“讀書(shu) 活動帶給我們(men) 的不光有站位的提升和知識的增長,還有人與(yu) 人之間具體(ti) 而微的情感連接。”

  5個(ge) 社會(hui) 讀者群,30次線上導讀和3次線下交流,政協委員帶動讀書(shu) 骨幹、以讀書(shu) 骨幹輻射社會(hui) 讀者的傳(chuan) 導模式逐漸形成。國家京劇院二級編劇高明認為(wei) ,這樣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將他帶到了那了不起的文明現場。“我剛讀完《了不起的文明現場》第四講‘三星堆文明’,便能與(yu) 作者高大倫(lun) 老師線上交流,書(shu) 中作者的照片變成了屏幕上與(yu) 我們(men) 有說有笑的真人——感覺甚妙。”

  開卷有益,線上導讀與(yu) 線下座談協同開展;以書(shu) 會(hui) 友,政協委員與(yu) 社會(hui) 讀者互動交流。委員讀書(shu) 活動的參與(yu) 範圍不斷擴大,活動形式日益豐(feng) 富,讀書(shu) 履職相互促進,產(chan) 生了良好的外溢效應。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