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基礎設施整體水平跨越式提升
9月2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舉(ju) 行新聞發布會(hui) ,介紹了我國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有關(guan) 情況。會(hui) 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基礎設施發展司司長鄭劍表示,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支撐。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交通、能源、水利和新型基礎設施發展取得了曆史性成就,現代綜合立體(ti) 交通運輸體(ti) 係、現代能源體(ti) 係加快構建,基礎設施整體(ti) 水平實現跨越式提升,有力支撐保障了經濟社會(hui) 發展。
“人享其行、物暢其流”初步實現
鄭劍介紹,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發展模式不斷優(you) 化,戰略骨幹通道加快建設,多層級一體(ti) 化綜合交通樞紐體(ti) 係逐步完善,覆蓋範圍和通達深度持續拓展,服務質量持續提升,“人享其行、物暢其流”初步實現。
“十年來,我國綜合立體(ti) 交通網絡加速完善。”鄭劍說,到2021年底,我國綜合交通網總裏程突破600萬(wan) 公裏。其中,鐵路營業(ye) 裏程達15萬(wan) 公裏,高速公路通車裏程16萬(wan) 公裏,農(nong) 村公路總裏程446.6萬(wan) 公裏,機場和航線數量分別為(wei) 250個(ge) 、5581條,內(nei) 河航道通航裏程達到12.8萬(wan) 公裏,郵政快遞營業(ye) 網點41.3萬(wan) 處。
此外,港珠澳大橋、北京大興(xing) 國際機場等一批重大項目建成,川藏鐵路及公路配套工程、出疆入藏大通道等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等重大戰略區域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速推進,軌道上的城市群都市圈建設成效顯著。中歐班列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鄭劍表示,我國將以《“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ti) 係發展規劃》落地落實為(wei) 抓手,優(you) 化交通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以聯網、補網、強鏈為(wei) 重點,加快構建高質量綜合立體(ti) 交通網。強化支撐引領,增強對國家重大戰略的服務能力。精準補短板、強弱項,強化一體(ti) 融合銜接。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取得初步成效
新型基礎設施是現代化基礎設施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全社會(hui) 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的基礎性、公共性設施。
國家發展改革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副司長張誌華介紹,我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已取得初步成效。從(cong) 網絡設施看,過去十年,我國移動通信從(cong) “4G並跑”到“5G引領”,實現“縣縣通5G、村村通寬帶”,網絡規模和應用水平全球領先。從(cong) 算力設施看,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加快布局,數據中心規模達到590萬(wan) 標準機架,全國一體(ti) 化大數據中心體(ti) 係加快構建,8個(ge) 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啟動建設。從(cong) 空間設施看,已初步建成由衛星遙感、衛星通信廣播、北鬥導航定位三大係統構成的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體(ti) 係。
“‘十四五’乃至未來較長一段時期,我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前景持續向好。”張誌華說,從(cong) 變革趨勢看,當前,新技術革命方興(xing) 未艾,基礎設施改造升級進程將不斷加快。從(cong) 自身發展看,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充分激發包括數據在內(nei) 的各類生產(chan) 要素活力,強化戰略性、前瞻性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體(ti) 係布局。從(cong) 群眾(zhong) 期盼看,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持續提升城市管理、交通出行、養(yang) 老醫療等各領域基礎設施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張誌華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加強統籌規劃,指導電信運營企業(ye) 統籌布局5G和光纖網絡建設,完善國家算力網絡布局,促進區域協同和集約共建,優(you) 化新型基礎設施供給結構,提升整體(ti) 發展效能;充分發揮中央預算內(nei) 投資引導帶動作用,加大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增強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投資的積極性;支持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融入民生設施,彌合數字鴻溝;加快重點領域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增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韌性;明確新型基礎設施的布局重點和建設次序,優(you) 先支持建設滿足群眾(zhong) 迫切需求,對實體(ti) 經濟帶動作用突出的新型基礎設施。
防汛抗旱基礎設施體(ti) 係不斷完善
“我國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豐(feng) ,水資源時空分布極不均衡。特殊的水情決(jue) 定了我國是世界上治水任務最為(wei) 繁重、治水難度最大的國家之一。”國家發展改革委農(nong) 村經濟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李明傳(chuan) 說。
李明傳(chuan) 介紹,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會(hui) 同水利部等有關(guan) 部門組織編製了多個(ge) 專(zhuan) 項規劃和實施方案,累計下達水利領域中央預算內(nei) 投資8320億(yi) 元,氣象領域中央預算內(nei) 投資253億(yi) 元,重點支持了大中型水庫、大型灌區、重要堤防、蓄滯洪區、農(nong) 村飲水安全、氣象衛星等工程建設,有力促進了防汛抗旱基礎設施體(ti) 係完善。
在防洪排澇方麵,我國建設了西江大藤峽等流域防洪控製性樞紐工程,鬆花江嫩江黑龍江幹流治理、黃河下遊防洪治理等堤防工程,以及長江、淮河等流域重要行蓄洪區工程,新增水庫庫容1051億(yi) 立方米,新增5級以上堤防5.65萬(wan) 公裏。大江大河基本形成了以堤防、控製性樞紐、蓄滯洪區為(wei) 骨幹的防洪工程體(ti) 係,基本具備了防禦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洪水的能力。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建成的防汛抗旱基礎設施有力保障了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糧食安全,有力保障了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李明傳(chuan) 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