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富連成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貢獻

發布時間:2022-09-28 16:23: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孫萍(北京市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北京外國語大學藝術研究院名譽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文化是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的靈魂。戲曲藝術作為(we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凝聚了中國人的人生價(jia) 值和生命意義(yi) ,激勵了中華民族仁人誌士的不懈努力和執著追求。

  成立於(yu) 1904年的富連成社是京劇教育史上辦學時間最長、培養(yang) 人才最多、影響最為(wei) 深遠的一所科班,被譽為(wei) 京劇的“大師搖籃”,在44年時間裏共培養(yang) 了近800名人才。其中很多大師級人物開宗立派,如侯喜瑞的花臉“侯派”、馬連良的老生“馬派”、於(yu) 連泉(筱翠花)的花旦“筱派”、譚富英的老生“譚派”、葉盛章的武醜(chou) “葉派”、葉盛蘭(lan) 的小生“葉派”、裘盛戎的花臉“裘派”、袁世海的花臉“袁派”等。享譽海內(nei) 外的京劇大師梅蘭(lan) 芳、周信芳少年時也曾在此“搭班學藝”“借台練戲”,吸取豐(feng) 厚營養(yang) 。富連成社對他們(men) 日後的藝術道路產(chan) 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1 以“替祖師爺傳(chuan) 道”的精神擔當文化傳(chuan) 承使命

  富連成社創辦之初,創始人葉春善便對天盟誓:“創辦科班,不為(wei) 發財致富、爭(zheng) 名奪利,隻為(wei) 培養(yang) 教育梨園後一代,永續香火。”明確地將培養(yang) 人才、傳(chuan) 承戲曲作為(wei) 事業(ye) 終極目標,而個(ge) 人名利訴求退居次要地位。葉春善和繼任社長葉龍章堅守“個(ge) 人不為(wei) 發家致富,隻為(wei) 替祖師爺傳(chuan) 道”的精神,勇擔“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將中國傳(chuan) 統戲曲文化固本正源地傳(chuan) 承下去,將我們(men) 中華民族“仁義(yi) 禮智信、忠孝節悌廉”的精神弘揚下去。

  富連成社精神的核心,在於(yu) 富連成社曆任社長及教師團隊對於(yu) “替祖師爺傳(chuan) 道”的極高忠誠度和責任感,不僅(jin) 傳(chuan) 承舞台上的唱念做打等諸般“技”與(yu) “藝”,更包括對其中蘊含的價(jia) 值體(ti) 係和美學精神的高度崇敬與(yu) 堅守。隻有樹立對傳(chuan) 統文化精神的高度認同,重塑文化自信,傳(chuan) 承的使命感才會(hui) 得以重建,戲曲才能真正做到“傳(chuan) 藝、傳(chuan) 神、傳(chuan) 德”。正是憑借這種“傳(chuan) 道”精神,富連成社才能做到既堅守傳(chuan) 統本體(ti) ,延續藝術和文化血脈,又與(yu) 時俱進,培養(yang) 了一批又一批優(you) 秀的藝術傳(chuan) 承者。

  2 以“諸生須當敬聽”的社訓落實立德樹人任務

  文藝工作者不僅(jin) 要有好的專(zhuan) 業(ye) 素養(yang) ,還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修為(wei) ,有“鐵肩擔道義(yi) ”的社會(hui) 責任感。戲曲藝術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yi) 、尚和合,戲曲界向來重視涵養(yang) 良好的職業(ye) 道德,倡導“學藝先做人”“藝高不如德高”“台上演戲,台下做人”等職業(ye) 道德規範。

  “傳(chuan) 於(yu) 我輩門人,諸生須當敬聽:自古人生於(yu) 世,須有一技之能。我輩既務斯業(ye) ,便當專(zhuan) 心用功。以後名揚四海,根據即在年輕……”這首共計20行240字的富連成社六言訓詞,是對一百多年前踏入梨園拜師學藝少年的開導訓諭,濃縮了身處社會(hui) 底層的戲曲演員在生活中總結出的務實的處世之道,進而形成對整個(ge) 梨園行的規範教導。訓詞的主要內(nei) 容,一是以要“務正業(ye) ”來談學戲,二是從(cong) 德行來談交友。富連成社教師希望年輕的學員們(men) 明白,確認自己的熱愛與(yu) 核心競爭(zheng) 力,擁有“一技之能”,是演員安身立命的根本,而其獲取的唯一途徑隻有“專(zhuan) 心用功”。“專(zhuan) 心”便要認清並專(zhuan) 注於(yu) 自己的誌業(ye) ,“用功”則是錘煉一技之能的不二法門。“擇一業(ye) 終一生”,富連成社員技藝精湛的背後,靠的是下苦功夫,以敬業(ye) 精神傳(chuan) 承文化,也成就自己。

  科班不僅(jin) 要傳(chuan) 藝,更要育人,教育學生規行矩步、老實做人。葉春善社長常對學生說:“藝術是應該認真學的,可是隻靠學好了藝術,而不懂得做人的道理,將來出去,也是行不通的。”老一輩藝術家們(men) 講求“藝德”,既包括對忠孝仁義(yi) 日常道德的考察,也強調耐苦恒情的意誌品質。德是藝的精神靈魂,藝是德的物質基礎。隻有德藝共存,形成良好的藝術風氣,才能提高藝術質量,推動藝術的傳(chuan) 承與(yu) 發展。

  今天,“德藝雙馨”依然是評價(jia) 藝術家個(ge) 人核心價(jia) 值的標準。大力挖掘富連成社訓詞所蘊含的傳(chuan) 統文化價(jia) 值,積極拓展富連成社訓詞所涵蓋的文化元素,不僅(jin) 是對傳(chuan) 統文化的有力傳(chuan) 承,也有利於(yu) 全麵貫徹黨(dang) 的教育方針和文藝方針,將人才培養(yang) 擺在中心位置,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3 以“量材授藝,人盡其才”的宗旨形成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給中國戲曲學院師生回信中指出:“戲曲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繁榮發展戲曲事業(ye) 關(guan) 鍵在人。”深刻揭示了戲曲藝術傳(chuan) 承發展的根本規律。人才興(xing) 則劇種興(xing) 、人才強則戲曲強,近代以來,中國京劇的局麵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富連成社等科班培養(yang) 出來的學員支撐著,他們(men) 的功底、基礎、思維、追求深刻影響了京劇藝術乃至中國戲曲藝術的基本麵貌。新中國成立後,以中國戲曲學校(後升格為(wei) 中國戲曲學院)為(wei) 主體(ti) 的中國當代戲曲教育,主要承襲了富連成社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為(wei) 戲曲事業(ye) 江山代有才人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富連成社全麵繼承了“由藝人培養(yang) 藝人”的最傳(chuan) 統、又最有效的訓練方式,始終不懈地采取重因材施教、重基礎、重師資、重實踐的戲曲教育方針,並用極嚴(yan) 格的業(ye) 務標準來衡量其教育成果。富連成社培養(yang) 的人才,形成了包容京劇之樹“幹冠”與(yu) “根係”的兩(liang) 重格局:一如萊島瓊花,成為(wei) 開宗立派的大師和出類拔萃的大家,不斷樹立著藝術前沿的標杆;一如園圃春工,悉心珍護芳菲,全力維護著藝術延續的血脈,互為(wei) 補助、上下交融,使京劇藝術綿延不絕。

  富連成社針對學生的條件,有的放矢地施以不同的教法和手段,因人而異,因材施教。除了成角兒(er) 以外,相當多的富連成社弟子成為(wei) 光彩照人的配角演員及優(you) 秀的教學、管理、傳(chuan) 播等各類人才。富連成社重視舞台各環節的配合,追求高度和諧統一的“一棵菜”效果,為(wei) 培養(yang) 各行戲曲人才提供了成長的土壤,優(you) 化人才集群化成長生態,“量材授藝,人盡其才”,不出“廢品”。

  在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中,我們(men) 應研究和傳(chuan) 承富連成社人才培養(yang) 模式,主動適應戲曲人才成長規律,多管齊下,構建係統化、層級化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精心打造一個(ge) 能使戲曲藝術得到健康、持續發展的戲曲人才群落。

  4 以“活起來”的理念推動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富連成社保存、整理、改編、上演了多達近千出劇目,堪稱京劇劇目體(ti) 係的建立者和集大成者。這些劇目不少是科班裏的老先生為(wei) 學生演出量身定製的。富連成社也通過各種途徑抄錄、改編了一些宮廷劇目,還與(yu) 當時一些其他班社進行交流。這些劇目中相當部分是首尾俱全的整本大戲或連台本戲。這些作品對於(yu) 探索京劇劇目發展的曆史軌跡、京劇曆史,研究清代以來民間演劇的內(nei) 容形態和美學意義(yi) 極具價(jia) 值,對京劇的教學演出等都具有重要意義(yi) 。

  我們(men) 要加強文化研究的立體(ti) 化、活態化,重視戲曲文化與(yu) 舞台藝術的關(guan) 係,重視文獻考訂與(yu) 演出實踐的結合。運用活態研究和應用的方法,讓文化“活起來”,激活文化資源的現實生命力,使京劇這一立體(ti) 的國學成為(wei) 中華文化的承載者和傳(chuan) 播者,以鮮活的方式向世人講述一個(ge) 個(ge) 動人的中國故事。

  目前,富連成社研究中心發揚“以史為(wei) 鑒”的思辨精神,已完成了畫冊(ce) 《富連成社畫傳(chuan) 》、劇本集《富連成社藏戲曲文獻匯刊》、紀錄片《梨園一葉——京劇科班富連成社傳(chuan) 奇》,正在進行國家社會(hui) 科學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富連成社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研究》,建構“富連成社研究係統工程”。

  在中華世紀壇五千年文明史甬道雕刻的大事記中,富連成社作為(wei) 唯一的戲曲班社被刻錄在1904年的曆史大事中,可見其在中國戲曲發展史上的地位。富連成社挖掘了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激活了中華文化生命力,傳(chuan) 承了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守住了中華戲曲文化的根和魂。

    (本文係北京市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特別委托重大項目〔項目編號:22LLWXA007〕階段性成果)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