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固糧食安全的堅實支撐
作者:劉慧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wan) 顆子。眼下秋糧收獲進入高峰期,大江南北,一派繁忙景象。今年,我國糧食生產(chan) 克服了去年北方罕見秋雨秋汛、冬小麥大麵積晚播、局地發生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南方局部地區遭遇嚴(yan) 重高溫幹旱等各種挑戰,夏糧、早稻實現增產(chan) ,秋糧有望再獲豐(feng) 收。這為(wei) 保障糧食安全注入了信心、增添了底氣,為(wei) 穩住經濟大盤、有效應對風險挑戰提供了堅實支撐。
糧食安全的邏輯在於(yu) 以確定性應對不確定性。糧食生產(chan) 是保障糧食安全的核心基礎,糧食流通和儲(chu) 備是建立在糧食生產(chan) 基礎之上的,隻有糧食豐(feng) 收了,才能有糧可運、有糧可儲(chu) 。今年我國糧食豐(feng) 收來之不易,不僅(jin) 麵臨(lin) 著結構性短缺、區域性供給不平衡、資源和環境資源剛性約束、農(nong) 村勞動力流失嚴(yan) 重等深層次問題,還麵臨(lin) 著國際地緣政治衝(chong) 突、極端天氣、糧價(jia) 波動等各種不確定性因素挑戰。我國始終緊繃糧食安全這根弦,千方百計抓好糧食生產(chan) ,突破製約糧食生產(chan) 的瓶頸,深挖糧食增產(chan) 潛力,以國內(nei) 的確定性應對國際環境的不確定性。
突破糧食生產(chan) 周期瓶頸,是我國糧食生產(chan) 連年實現豐(feng) 收的重要因素。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較為(wei) 嚴(yan) 重的國家,災害嚴(yan) 重影響了我國糧食安全。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度重視糧食生產(chan) ,深入實施“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戰略,持續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提升種業(ye) 自主創新水平,創新糧食生產(chan) 經營模式,增強糧食綜合生產(chan) 能力。我國應對氣候災害和重大病蟲害的能力顯著提高,打破了“兩(liang) 豐(feng) 兩(liang) 歉一平”的周期性波動規律,糧食產(chan) 量連續七年穩定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把飯碗牢牢端在中國人自己手裏,築牢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底盤。
麵對大豆和油料對外依存度過高的結構性短缺問題,今年我國在穩定水稻、小麥和玉米三大主糧的基礎上,實施大豆和油料產(chan) 能提升工程,千方百計挖掘大豆、油料增產(chan) 潛力,能多種一畝(mu) 是一畝(mu) ,能多收一斤是一斤,盡可能提高大豆、油料自給率。從(cong) 目前來看,大豆油料擴種成效明顯。有關(guan) 部門初步預計,今年油菜麵積超過1億(yi) 畝(mu) ,產(chan) 量增加明顯;大豆玉米複合種植麵積達到1500多萬(wan) 畝(mu) ,大豆麵積增加較多。但也應該認識到,結構性短缺問題是長期存在的問題,很難在短期內(nei) 解決(jue) 。
麵對糧食主產(chan) 區逐漸向東(dong) 北地區、黃淮海地區和長江中下遊集中造成的區域供給不平衡問題,今年我國大力加強南方省份糧食生產(chan) ,進一步充實大國糧倉(cang) 。糧食安全事關(guan) 經濟社會(hui) 發展大局,實現全年穩產(chan) 增產(chan) 的目標,不能隻盯著主產(chan) 區,南方省份也要堅決(jue) 承擔重任。要充分利用光熱條件好、水資源充沛、土地類型和物種資源多樣等有利條件,鞏固糧食生產(chan) 恢複的良好態勢。隨著南方省份糧食生產(chan) 能力進一步加強,我們(men) 更有底氣端穩“中國飯碗”。
農(nong) 民是保障糧食安全的主力軍(jun) ,增加農(nong) 民種糧收入是關(guan) 鍵。今年國家持續實施小麥、水稻最低收購價(jia) 政策,玉米、大豆生產(chan) 補貼政策,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主產(chan) 省產(chan) 糧大縣全覆蓋等一係列含金量極高的強農(nong) 惠農(nong) 富農(nong) 政策,增強了農(nong) 民種糧的底氣和信心。在春耕、夏收、秋糧生產(chan) 的關(guan) 鍵時期,中央財政三次向實際種糧農(nong) 民共計發放400億(yi) 元一次性農(nong) 資補貼,緩解了農(nong) 資價(jia) 格上漲帶來的種糧增支影響,進一步調動農(nong) 民種糧積極性。同時,要持續推動糧食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完善糧食生產(chan) 者利益補償(chang) 機製,探索建立農(nong) 民收入增加的長效機製,真正讓種糧農(nong) 民的腰包鼓起來。
四季輪回,歲月流轉,接續耕耘,生生不息。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國糧食生產(chan) 持續穩步邁上新台階,“米袋子”“菜籃子”更加充實,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劉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