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創立國風融合樂隊,女孩挎著十斤重的古箏彈搖滾

發布時間:2022-10-13 11:16:00來源: 揚子晚報

  女孩挎著十斤重的古箏彈搖滾

  創立國風融合樂(le) 隊,已製作第一張原創專(zhuan) 輯

  聲韻優(you) 雅的古箏是中國傳(chuan) 統民族樂(le) 器代表之一,人們(men) 常焚一縷香,撫一把琴,沏一壺茶來享受古箏帶來的高雅。但你想過古箏還可以挎著彈搖滾樂(le) 、流行樂(le) 嗎?近日,短視頻平台上一名女孩挎著古箏彈流行音樂(le) 的視頻收獲近百萬(wan) 播放量,視頻中女孩挎著碩大的古箏,像彈吉他般嫻熟彈奏著《Can't stop》《挪威的森林》等歌曲。“你在玩一種很新的古箏!”不少網友驚訝於(yu) 這樣的演奏方式,紛紛折服點讚,也有網友認為(wei) 這樣的演奏方式不太適合古箏。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聯係上視頻中的女生璿璿,她表示,自己是一名古箏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的研究生,長沙人,去年和丈夫一起組建了“星璿計劃”樂(le) 隊,主打融合原創音樂(le) 。“我們(men) 是初創的樂(le) 隊,希望能通過年輕人喜歡的形式,做出不一樣的音樂(le) ,讓更多人關(guan) 注和了解古箏等傳(chuan) 統樂(le) 器。”

  紫牛新聞見習(xi) 記者 陳燃

  受訪者供圖

  學古箏和學架子鼓的“夫妻檔”共創融合樂(le) 隊

  網上流傳(chuan) 的短視頻裏,古箏手璿璿像彈吉他一樣,投入地彈奏著一個(ge) 一米長的古箏,搖滾樂(le) 、流行樂(le) 從(cong) 她的指尖流淌出來。古典與(yu) 現代的碰撞所帶來的視聽衝(chong) 擊,讓人眼前一亮。

  璿璿說,自己是作為(wei) 樂(le) 隊“星璿計劃”的一員拍攝演奏視頻的,“我從(cong) 小學習(xi) 古箏,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學的古箏專(zhuan) 業(ye) 。研究生期間認識了一個(ge) 男生,他現在是我的丈夫。他是學習(xi) 架子鼓的,結婚一年後,我倆(lia) 就組成了這個(ge) 樂(le) 隊,作為(wei) 我們(men) 本職工作以外的業(ye) 餘(yu) 愛好。我是學古箏的,屬於(yu) 傳(chuan) 統古典樂(le) 器,而他學的架子鼓又是搖滾樂(le) 中常用的,我倆(lia) 的組合就是希望兩(liang) 種不一樣的音樂(le) 形式能夠形成碰撞,擦出不一樣的火花。”

  記者了解到,原本,他們(men) 樂(le) 隊主要是采用線下演奏和錄製專(zhuan) 輯的方式來分享自己的原創音樂(le) 作品,第一張專(zhuan) 輯《臨(lin) 》是2021年5月在各個(ge) 音樂(le) 平台上線的,共有12首原創音樂(le) 。“我們(men) 第一張專(zhuan) 輯基本上是純器樂(le) 演奏,沒有歌詞。”為(wei) 了讓更多人能夠聽到他們(men) 的原創音樂(le) ,璿璿想到通過拍短視頻打造個(ge) 人IP的方式,吸引大家來關(guan) 注他們(men) 的原創音樂(le) ,於(yu) 是,她變成了一個(ge) 音樂(le) 短視頻博主,“既然拍視頻,就想拍點不一樣的內(nei) 容,所以想到了把古箏挎在肩上,像彈吉他一樣彈奏。”

  改良古箏一米長十斤重,挎著演奏其實是個(ge) 體(ti) 力活

  傳(chuan) 統的古箏長約1.6米,由桐木、紅木等木材製成,重量在10公斤到30公斤不等。“如何能挎得動古箏並且彈奏呢?”這成了很多網友的疑問。對此,璿璿告訴紫牛新聞記者,她挎著彈奏的是近代改良過的一米古箏,這種古箏大約重10斤,比傳(chuan) 統古箏輕便,又能彈出古箏的音色。

  璿璿介紹,挎著古箏彈奏時,一個(ge) 是古箏的重量需要去適應,另一個(ge) 很難看到不同弦的位置,需要不斷練習(xi) 摸索出準確定位琴弦的手感。挎著時還要跟隨著旋律擺動身體(ti) ,做出一些搖滾音樂(le) 常用的動作,讓彈奏看起來更自由,更符合搖滾樂(le) 的精神氣質。

  記者了解到,決(jue) 定拍視頻後,她用了一周左右的時間適應了挎著古箏彈奏,平時錄製時,她除了挎著古箏,還需用腿偶爾墊一下。去年9月,她將第一支挎著彈古箏的視頻上傳(chuan) 至b站,視頻中她彈奏的是年輕人喜歡的動漫歌曲。第一支視頻收獲80餘(yu) 萬(wan) 播放量。如今,璿璿每周都會(hui) 更新挎著彈古箏係列視頻,播放量也都不錯。

  “最初我彈的很多都是翻彈,現在我會(hui) 將樂(le) 隊原創的曲子截取一段彈奏出來,告訴大家我們(men) 有哪些原創音樂(le) 。”璿璿告訴記者,他們(men) 做短視頻的最終目的,是希望能讓大家關(guan) 注有民族特色的原創音樂(le) ,“最終我們(men) 還是想看到我們(men) 做的音樂(le) 被大眾(zhong) 所接受。”

  對於(yu) 網友的不同聲音:“點讚和批評都很有幫助”

  對於(yu) 這種彈奏古箏的形式,不少年輕人給出了積極的評價(jia) ,“這樣彈琴不僅(jin) 能陶冶情操,還能強身健體(ti) ”“感覺到千百年璀璨的文化,既有衝(chong) 擊又有享受”。

  也有一些網友提出不同的意見,他們(men) 擔心這種形式背離了古箏原本的意義(yi) ,有些嘩眾(zhong) 取寵。

  對此,璿璿笑著說:“其實我們(men) 很歡迎大家進行討論,這個(ge) 過程中能促進大家對古箏的認識。傳(chuan) 統的古箏大家聽得不多,我們(men) 組建樂(le) 隊時就是想換一個(ge) 視角,用年輕人和大眾(zhong) 能接受的形式,來分享古箏的美好。對於(yu) 網友的批評和表揚這些不同的聲音,我都接受,我覺得這些對我後麵的創作都有幫助。”

  璿璿說:“我們(men) 做的音樂(le) 相對來說還是比較超前的,我古箏專(zhuan) 業(ye) 的老師聽完後,對我們(men) 的原創做法還是比較肯定的,當然也有比較傳(chuan) 統的老師覺得一下子不太能接受。這也給了我一些動力,我想努力用這種形式創作出更精良的作品。”

  古箏演奏家

  希望未來作品更具審美價(jia) 值

  對於(yu) 這種形式的創新,南京藝術學院副教授、民樂(le) 係主任、著名青年古箏演奏家任潔表示:我國媒介正處於(yu) 轉型期,很多年輕人渴望開辟新道路,對傳(chuan) 統樂(le) 器的彈奏方式進行創新,將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相結合尋找平衡與(yu) 突破,這個(ge) 想法初衷是很好的。但視頻中有一些融合得還沒有那麽(me) 精妙,讓自古作為(wei) “仁智之器”的古箏,顯得有些違和、不太協調。對傳(chuan) 統的創新是要首先建立在對傳(chuan) 統美學的了解之上的,“更希望看到的是他們(men) 能夠沉下心來去思考,用新的藝術語匯去融合傳(chuan) 統,不隨波逐流,不嘩眾(zhong) 取寵,以新時代青年民樂(le) 音樂(le) 人的曆史使命,去創造更多屬於(yu) 自己的原創曲目。”

  任潔告訴記者,把古箏和搖滾結合起來,這樣的形式都是可以嚐試的,一直有古箏演奏家在嚐試、在探索,也產(chan) 生了很多優(you) 秀的作品。在演奏和傳(chuan) 播的過程中,希望能更多地突出古箏自有的彈奏技巧和音色表達,更恰當地運用現代的語言去和古箏對話,和傳(chuan) 統文化對話,是“美化”而不是單純為(wei) 了流量。“總的來說,我看到視頻和創作者的表達,感到他們(men) 還處在對這種創新形式的探索中,那麽(me) 希望他們(men) 能夠做更多有深刻思考的嚐試,做更恰當和得體(ti) 的融合,未來期待他們(men) 能創作出更加具有審美價(jia) 值、渾然天成的原創作品。”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