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底線》導演劉國彤:所有的觸動來源於真實

發布時間:2022-10-13 11:1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0月12日電 (記者 高凱)“網上的討論甚至比我們(men) 劇中所呈現的角度還要多,我覺得如果拍的戲能讓大家深入去思考一些問題,真的就挺滿足的。”持續引發熱度的法治題材劇《底線》昨晚迎來會(hui) 員收官,該劇導演劉國彤接受中新網記者專(zhuan) 訪表示,此番創作“所有的觸動都來源於(yu) 真實”。

  作為(wei) 首部全景展現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最新成果的劇集,《底線》憑借對法院工作真實專(zhuan) 業(ye) 的呈現,充滿溫暖生活質感的敘事和演員們(men) 的穩定發揮收獲了觀眾(zhong) 的認可。

  《底線》自9月初開播,首先引發關(guan) 注的,除了劇中穿插的案件,更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敘事基調。在很多時候,尤其是對法院人生活互動的描摹中,這部正劇都選擇了更為(wei) 生活化的敘事方式,觀眾(zhong) 注意到這部劇的少大話、空話,而法院同事間的溫暖有趣的互動更是“圈粉”頗多,這種貼近生活的輕鬆被認為(wei) 體(ti) 現了這類劇集在創作觀念上“平凡人物即英雄人物”的突破。

  對於(yu) 《底線》呈現出的出人意表的煙火氣與(yu) 溫度,劉國彤坦言,這一基調是於(yu) 采風期間“自然”確定的,“采風中和一線法官的大量交流和我們(men) 所看、所經曆的事情,全部鎖定了一個(ge) 方向,這個(ge) 戲要拍出溫度,這是當時我們(men) 主創的特別鮮明的感受,這種充滿人情味的溫暖的基調,是最先確定的。”

  此外,在劉國彤看來,“近幾年觀眾(zhong) 更多的希望看到真正發生在身邊的事情,更真實的現實主義(yi) 題材的作品,所以我們(men) 確定這個(ge) 戲要把真實的生活,濃濃的煙火氣息呈現出來。這種敘事風格其實也是我個(ge) 人表達上的一種偏好,越是現實主義(yi) 題材的東(dong) 西,因為(wei) 表現的是人們(men) 當下的生活,我會(hui) 覺得越需要挖掘鮮活和有深度的內(nei) 容,而事實上,這樣的題材,可挖掘可表達的東(dong) 西也會(hui) 更多一些。”

  《底線》的成功,人物的塑造功不可沒。演員靳東(dong) 此次飾演的方遠在盡顯法官的專(zhuan) 業(ye) 和擔當的同時,極具生活質感,從(cong) 表情到語言,都生動而接地氣,完全打破了此前觀眾(zhong) 心中相類角色所謂律政精英的高冷刻板印象。此外,成毅、蔡文靜、王一楠、王勁鬆等出演的一眾(zhong) 法治人均個(ge) 性分明又充滿煙火氣,令人眼前一亮。

  對此,劉國彤表示,《底線》中人物的塑造是一個(ge) “一直在進行”的過程,“比如方遠這個(ge) 人物,也是在我們(men) 包括和靳東(dong) 老師一塊體(ti) 驗生活時,從(cong) 法官身上看到、感受到的眾(zhong) 多細微中慢慢發現和確認的。這個(ge) 戲的人物創作中,我們(men) 希望把法院人身上的一些和其他行業(ye) 人不一樣的特點挖掘出來,從(cong) 方方麵麵入手,包括一些情景動作、語言習(xi) 慣,這個(ge) 過程當中,人物的形象慢慢的具象起來。”

  劉國彤表示,甚至在拍攝過程中,主創們(men) 也在跟著劇中人的“走向”不斷揣摩,“演員們(men) 在創作中也不斷相互激發,有時候有了新的想法,我們(men) 就會(hui) 停下來討論,希望最終的呈現能最大限度上給人物以真實的生命。”

  “真正打動觀眾(zhong) 的東(dong) 西需要真實的基底,采風中的很多交流都特別讓我們(men) 有創作欲望,比如其中的一位法官講到自己的個(ge) 人生活經曆,他說自己作為(wei) 法官,不停的在調解各種案子,處理各種關(guan) 係,但自己生活中、家庭關(guan) 係中的問題矛盾就很難解決(jue) 。這也讓我們(men) 有一種深的感受,就是法官自己也是一個(ge) 活生生的人,咱們(men) 每個(ge) 人的真實生活中的問題他們(men) 也會(hui) 同樣麵臨(lin) 。”劉國彤說。

  采風中的一位年輕的刑事女法官也給劉國彤留下深刻印象,“她判的案子大都是那種大的刑事案件,平時接觸的卷宗裏包括很多現場刑案那種照片,我們(men) 都很難想象交流中給人感覺那麽(me) 開朗鬆弛的女孩,她是怎麽(me) 在工作中承受這種壓力的,然而在庭審的時候,這位女法官馬上就展現出那種不一樣的氣場,那種掌控感,其實都給我們(men) 很多觸動。”劉國彤感歎,“法官這個(ge) 職業(ye) 確實有很多不同的麵,這也是讓我們(men) 覺得法官人物的塑造會(hui) 帶有特別的豐(feng) 富性。”

  劉國彤表示,《底線》不希望隻是去呈現幾個(ge) 人物或者寫(xie) 幾個(ge) 案件,創作團隊更希望通過劇中基層法院中的人和事,盡可能將整個(ge) 中國這些年司法改革的成就,時代的變遷,紛繁的社會(hui) 現狀呈現出來,“這也是比較難的,這意味著我們(men) 需要找到最典型最核心的人物和最典型的案件,需要極強的拓展性,能夠把想要呈現的映射進來。”

  以這樣標準,《底線》將主要場景設在了立案庭,“立案登記製度的改革訴訟服務,立案登記製度和訴前調解,這幾年的改革最多的是呈現在這些方麵,所以我們(men) 劇中的大部分故事都發生在立案庭。”劉國彤說。

  在選取素材中,劉國彤希望能夠真正緊貼現實,反映當下社會(hui) 生活典型矛盾,以及在社會(hui) 發展中出現的新的矛盾,“與(yu) 此同時,采風中我們(men) 最大的感性認識,就是中國法官傳(chuan) 遞出來的溫度,也是我們(men) 要去表現的,當然還要挖掘到當事人之間真正人性的善惡選擇,要能夠看到人性。”劉國彤說。

  作為(wei) 一部行業(ye) 劇,《底線》無疑也收獲了成功。對此,劉國彤認為(wei) ,行業(ye) 劇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專(zhuan) 業(ye) ,“要把相關(guan) 行業(ye) 的特點和特質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從(cong) 人物的角度來說,不同行業(ye) 的人,每天接觸的人、思考的問題、目標、思維方式都是不同的,所以生活中也會(hui) 帶有相應的特質,我覺得在做行業(ye) 劇的時候,必須對這部分不同進行精細挖掘,並把它呈現出來。“

  談及文藝作品創作中“有意義(yi) ”和“有意思”孰重孰輕,劉國彤認為(wei) ,“首先我覺得從(cong) 構思的角度來說,首先就是要有意義(yi) ,把這個(ge) 意義(yi) 考慮清晰以後,才是以怎樣的表達方式來怎麽(me) 讓它有意思。”在劉國彤看來,“這是兩(liang) 個(ge) 層麵的問題”。

  “‘有意義(yi) ’是創作的基礎,這一點想不明白創作就缺少了根基,而在表達的時候,如何把故事或者把一些人物講得更有趣味性,讓觀眾(zhong) 願意看,這顯然也十分重要,因為(wei) 唯其如此,創作者在作品背後的那個(ge) 意義(yi) 才能傳(chuan) 遞出去。”劉國彤說。(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