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美,離不開這群九零後的治河護河
“朝則太湖晨暉曉旭,暮則方山霞光晚眺,紅映千家知秋到,翠浮十裏覺春來,人道江南好,亦如畫溪哉。”在工作之餘(yu) ,“河小青”王雲(yun) 峰給家鄉(xiang) 浙江省湖州市畫溪村寫(xie) 了一首小詩。在他看來,如今的畫溪村就是他心中江南水鄉(xiang) 應該有的樣子。
畫溪村位於(yu) 湖州市長興(xing) 縣小浦鎮,村莊內(nei) 池塘河道星羅棋布,共有河道、池塘200多個(ge) 。畫溪古時稱罨畫溪,罨畫就是色彩亮麗(li) 的圖畫之意。王雲(yun) 峰記得小時候河道非常幹淨,河水清澈,村民夏天都會(hui) 在河裏遊泳。然而前些年,村莊內(nei) 水域環境遭到嚴(yan) 重破壞,被列入劣Ⅴ類水體(ti) 的河道就有200多條。
2016年,大學畢業(ye) 的王雲(yun) 峰回到了畫溪村,看到發綠發臭的水體(ti) ,漂浮著死魚爛蝦,心痛萬(wan) 分。為(wei) 了找回那個(ge) 記憶中的美麗(li) 家鄉(xiang) ,他加入到了治水的工作中,成為(wei) 一名參與(yu) 保護母親(qin) 河、助力河長製的“河小青”。
擺在王雲(yun) 峰麵前的第一道難題便是要摸清畫溪村所有河道的“家底”和汙染情況。畫溪村河道眾(zhong) 多,有些河道用於(yu) 生產(chan) 生活,有些用於(yu) 灌溉,還有一些是景觀河。在村委會(hui) 支持下,王雲(yun) 峰帶領“河小青”們(men) 走遍了全村的河塘,了解河流形成的淵源、典故,繪製治水清淤“作戰圖”。
村裏有條河叫嚴(yan) 家浜,是因為(wei) 當年百姓治河嚴(yan) 格,在河邊立起了嚴(yan) 厲的管理條文,所以才叫這個(ge) 名字。根據這個(ge) 背景,王雲(yun) 峰通過喚起百姓心中對這條河流的記憶,讓他們(men) 重新重視起對河道的保護。
王雲(yun) 峰還根據每條河流的用途,為(wei) 它們(men) 量身定製整治方案,“一河一策”治理。“有條河叫橋頭港,它就在村的橋頭路邊,我們(men) 把這條河重點打造成景觀河,不僅(jin) 要求河麵幹淨整潔,還要放點水草等植物,讓村民們(men) 在休閑的時候欣賞。”
治理河道,村民不理解、不配合的情況時有發生。三伏天放水清理河塘,會(hui) 造成魚兒(er) 死亡,村民要求他們(men) 賠償(chang) 損失,還打12345向有關(guan) 部門投訴;清理的雜草、雜物堆暫時放在村民的田裏,又遭到反對……經過耐心解釋,說明利害,王雲(yun) 峰一一化解了村民心中的顧慮。
憑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衝(chong) 勁,王雲(yun) 峰和小夥(huo) 伴們(men) 僅(jin) 用3個(ge) 月就完成了138個(ge) 河道、池塘的治理。畫溪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謝長國說,這些年輕人幹勁非常足。
“把河道和池塘清完後,我們(men) 才發現,日常的保潔也是非常重要的。許多村民還是會(hui) 傾(qing) 倒生活汙水、生活垃圾。”怎麽(me) 動員全體(ti) 村民一起來保護美好的河道環境,成了王雲(yun) 峰和村委會(hui) 急需解決(jue) 的難題。
王雲(yun) 峰和誌願者們(men) 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給村民們(men) 講解保護河道的重要性,專(zhuan) 門在村規民約中加入“汙水不亂(luan) 倒、垃圾不落地”等內(nei) 容。王雲(yun) 峰還把環保知識編成順口溜,通過孩子們(men) 進行傳(chuan) 唱。
在“河小青”們(men) 和全體(ti) 村民的努力下,畫溪村的麵貌煥然一新。
做治水工作,王雲(yun) 峰並不是孤軍(jun) 奮戰,從(cong) 2017年開始,“河小青”的隊伍越來越大。作為(wei) 團支部書(shu) 記,王雲(yun) 峰牽頭成立了長興(xing) 縣銀杏誌願者協會(hui) ,組織當地青年誌願者參加各類生態文明建設的誌願服務活動,做好日常的河道保潔、古樹保護、文明勸導、垃圾分類等工作。
畫溪村也漸漸地多了年輕人的身影。如今,長興(xing) 縣銀杏誌願者協會(hui) 共有注冊(ce) 會(hui) 員328人,人均奉獻時數40.1小時。年輕人對家鄉(xiang) 的歸屬感變強了,他們(men) 在社會(hui) 治理和保護生態環境的工作中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王雲(yun) 峰對全村35周歲以下的400多名青年進行摸底建檔,並先後組建了青年突擊隊、青年籃球隊、春泥服務隊,依托村裏的文化禮堂,搞起了形式多樣的活動,深受老百姓歡迎。
麵對越來越多的青年,他組織開辦“青年講堂”,通過宣講引導當地青年扣好理想信念這人生第一顆“扣子”。畫溪村先後湧現了各類優(you) 秀青年20多位。王雲(yun) 峰本人也獲得了多種榮譽,其中最亮眼的是全國保護母親(qin) 河行動領導小組頒發的“綠色衛士獎”。
2021年,王雲(yun) 峰牽頭通過直播帶貨公益助農(nong) ,打通長興(xing) 本地農(nong) 特產(chan) 品滯銷的“最後一公裏”。“村色滿園”公益電商助農(nong) 項目完成公益電商平台搭建,先後注冊(ce) 了“村口小王”“村色滿園”“畫溪香米”等品牌,在短視頻平台和微商平台上形成一定影響,目前助力長興(xing) 本地農(nong) 特產(chan) 品的銷售超過30萬(wan) 元。
在王雲(yun) 峰印象裏,家鄉(xiang) 有許多優(you) 良的家風家訓、文化遺跡,他帶著年輕人一起整理出《畫溪詩集》和《畫溪記憶》兩(liang) 本書(shu) ,建立起畫溪村的村史館。鄉(xiang) 賢故事、家鄉(xiang) 的優(you) 秀文化,通過年輕人傳(chuan) 得越來越遠。
不久前,王雲(yun) 峰的故事還在央視《新聞聯播》中播出。回想起紮根農(nong) 村6年來的酸甜苦辣,王雲(yun) 峰直言從(cong) 不後悔。他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年輕人能參與(yu) 美麗(li) 鄉(xiang) 村的建設,對我們(men) 的人生來說是很有意義(yi) 的事。”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雨彤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