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代表風采】張桂梅:帶著鄉村女孩“起立”
“我心疼大山深處女孩求學的艱辛,也明白大山裏女孩獲得受教育的機會(hui) 不易。黨(dang) 的關(guan) 懷改變了這些山區女孩的命運,相信隨著黨(dang) 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大山裏的每一個(ge) 孩子會(hui) 更好成長。”即將赴北京參加黨(dang) 的二十大,雲(yun) 南省麗(li) 江市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校長張桂梅表達了她的心聲:“我是一名共產(chan) 黨(dang) 員,隻要還有一口氣,就會(hui) 竭盡全力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讓大山裏的孩子走出大山。”
26年前,張桂梅從(cong) 雲(yun) 南大理搬到華坪,是為(wei) 了在一個(ge) 陌生的環境裏,平複丈夫病逝後的心碎。然而,自從(cong) 把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當成自己的責任後,她克製了自己的悲傷(shang) ,忍受了腫瘤、心髒病等重疾的折磨,超越了自我,把自己的生涯與(yu) 教育事業(ye) 完全融為(wei) 一體(ti) 。
到華坪後,張桂梅在華坪縣民族中學任教,同時兼任華坪縣兒(er) 童福利院院長。她的學生中,有的女孩因家庭貧困輟學,回家放牛放羊;有的收了彩禮,小小年紀就要嫁人。在一次家訪中,一個(ge) 穿著破舊衣服、背著草筐拿著鐮刀的女孩獨自坐在山坡上,憂傷(shang) 地說“我想上學”。
這些女孩的經曆深深刺痛了張桂梅的心。她發誓,要建一所免費女子高中,“改變一個(ge) 女孩的命運,相當於(yu) 改變三代人的命運”。
為(wei) 了籌款,張桂梅到昆明街頭、火車站等地,立起“籌資辦學”的紙牌,向過往行人講述她的辦學夢想;她到企業(ye) 尋求幫助,或被婉言謝絕,或被保安趕走;後來中央電視台邀請她到北京錄製節目,為(wei) 她募集到50多萬(wan) 元。
經過張桂梅的四處奔走呼籲,在雲(yun) 南省委、省政府和麗(li) 江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2008年9月,全國第一所公立免費女子高中在華坪縣落成。
14年來,按照高標準、高起點、高水平的規劃,分4期投資建設的華坪女子高中,從(cong) 教學質量到校園文化建設,都令人矚目。
學校實行寄宿製全免費教育,為(wei) 在校學生提供生活補助費,為(wei) 每名新生提供行李、校服等。
14年來,2000多名山區女孩從(cong) 這所高中畢業(ye) ,圓夢大學。
和其他高中不同,華坪女子高中一直沒有畢業(ye) 典禮。“我們(men) 曆來都沒有告別儀(yi) 式,不想孩子們(men) 悲傷(shang) 地離開學校。”張桂梅說,“我不要她們(men) 這些眼淚,我要的是她們(men) 滿懷信心走向另外一個(ge) 目標。”
多年來,張桂梅毫不諱言對農(nong) 村女孩“認命”的痛恨。她為(wei) 華坪女子高中創立的校訓,是她對女孩們(men) 的希冀:“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於(yu) 群峰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我生來就是人傑而非草芥,我站在偉(wei) 人之肩藐視卑微的懦夫”。
2021年高考前,學生陳琪給“舍友”張桂梅寫(xie) 了一封信。信裏寫(xie) 道:“從(cong) 小到大,我都渴望遇到神隊友,但上天總未滿足我。直到遇到您。我見識了神隊友的優(you) 秀與(yu) 強大,與(yu) 優(you) 秀的人在一起,就連呼吸都是極為(wei) 有意義(yi) 的事。”
盡管學生們(men) 都知道張桂梅的規矩,“走出學校後,就不要老回頭看,老惦記著這個(ge) 學校”,但其實,每次離別時,張桂梅都“半是憂傷(shang) 半是不舍”。
自華坪女子高中建成以來,張桂梅就一直住在學生宿舍。房間裏有4個(ge) 上下鋪、8個(ge) 床位,除了她的床鋪外,其他床鋪經常有學生來和她同住。陳琪就與(yu) 張桂梅同住了一年。
每天清晨,張桂梅都第一個(ge) 起來到過道上給學生們(men) 開燈,陪學生晨練;白天,幾乎每節課她都會(hui) 親(qin) 自查課;夜裏12點後查完宿舍才入睡。
與(yu) 張桂梅一樣,華坪女子高中的老師的作息也和學生接近,無論有課沒課,老師都全天在學校,學生有問題都可以及時找老師解答。10餘(yu) 年來,老師們(men) 一直延續著張桂梅到貧困學生家家訪的傳(chuan) 統。
張桂梅貼滿膠帶的手上每天都拿著一個(ge) 擴音喇叭。在不少人眼裏,張桂梅對學生的苦口婆心都在這個(ge) 喇叭上:敦促學生起床、洗漱、用餐、上課、做操、播放音樂(le) 。
張桂梅喜歡種花,她和師生在校園裏種下玫瑰、玉蘭(lan) 、海棠、夜來香、三角梅、桂花、芭蕉等。“種花種草和教養(yang) 孩子有共通之處。”張桂梅說,“省一點力氣、少一份心血、少付出一滴汗水都不行,都看不到她們(men) 的燦爛。”
張桂梅胸前總是佩戴著黨(dang) 徽,“看著就有力量”。學校每周重溫一次入黨(dang) 誓詞、每周唱一支革命歌曲、每周組織一次政治理論學習(xi) 、每周觀看一部具有教育意義(yi) 的影片。
在學校的圍牆上,用紅油漆寫(xie) 著“黨(dang) 給了我翅膀,社會(hui) 給了我天空”。張桂梅希望通過紅色教育讓學生對未來有清晰的目標,激發“知識改變命運”的渴望,讓她們(men) 產(chan) 生內(nei) 生動力。
2021年4月,學校青年教師周雲(yun) 麗(li) 在她的入黨(dang) 申請書(shu) 中寫(xie) 道:“我是90後,是在黨(dang) 的陽光下成長的新世紀青年,我們(men) 趕上了好時代。我的成長無時無刻不感受到黨(dang) 的溫暖,我的每一個(ge) 進步無不蘊含著黨(dang) 的教育和培養(yang) 。”
周雲(yun) 麗(li) 和姐姐周雲(yun) 翠是2008年華坪女子高中初建時招收的第一批學生。兩(liang) 姐妹的母親(qin) 在她們(men) 幼年時患病去世,患有小兒(er) 麻痹症的父親(qin) 靠打零工和種田的微薄收入供兩(liang) 個(ge) 女兒(er) 讀書(shu) 。當聽說縣裏有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時,父親(qin) 帶著兩(liang) 個(ge) 女兒(er) 來見張桂梅,小心翼翼地詢問是不是真的免費。
3年後,周雲(yun) 麗(li) 和周雲(yun) 翠都考上大學。2015年,從(cong) 雲(yun) 南師範大學畢業(ye) 的周雲(yun) 麗(li) 放棄了到另一所有編製的中學工作的機會(hui) ,向張桂梅申請到當時急缺老師的華坪女子高中工作,第二年才考上了學校有編製的崗位。
如今,當上教師的兩(liang) 姐妹,還清了助學貸款。周雲(yun) 麗(li) 所帶的班級,有兩(liang) 屆學生的高考數學成績居全縣第一。
“青年教師是鄉(xiang) 村教育的中堅力量,承載著鄉(xiang) 村教育的未來。”張桂梅說,“我們(men) 需要也期盼有更多教書(shu) 育人的青年,來到大山,紮根鄉(xiang) 村,帶著鄉(xiang) 村孩子‘起立’,為(wei) 他們(men) 掘出一條通往山外的路。”
“起立”是每天張桂梅走進教室上課時,與(yu) 學生互致問候的簡單話語。在她看來,“起立”代表著力量、希望和行動。
“中國鄉(xiang) 村教育的‘起立’,需要鄉(xiang) 村青年教師的‘起立’。”張桂梅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文淩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