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代偉大實踐中堅持和運用科學思維方法
作者:顏曉峰(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院長、教授、博導,中國曆史唯物主義(yi) 學會(hui) 副會(hui) 長)
科學思維方法是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重要方麵,是馬克思主義(yi) 立場觀點方法的鮮明體(ti) 現。在新時代偉(wei) 大實踐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堅持科學思維方法,對關(guan) 係新時代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的一係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學判斷,提出一係列原創性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推進全黨(dang) 思維水平的提高和實踐能力的增強,為(wei) 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提供了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
高瞻遠矚、統攬全局的戰略思維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戰略是從(cong) 全局、長遠、大勢上作出判斷和決(jue) 策。”戰略思維是一種謀劃全局、抓住根本、著眼長遠、權衡利弊的思維能力,是一種具有宏觀性、係統性、預見性、競爭(zheng) 性的思維活動。戰略思維要求正確把握和處理全局與(yu) 局部、主要與(yu) 次要、當前與(yu) 未來、目標與(yu) 手段、願望與(yu) 可能、利益與(yu) 代價(jia) 等方麵的關(guan) 係。戰略思維能力,是從(cong) 全局的、長遠的、宏觀的高度來分析問題和解決(jue) 問題的能力;是善於(yu)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未雨綢繆、運籌帷幄的能力;是善於(yu) 抓住主要矛盾、駕馭變化局勢、解決(jue) 複雜矛盾的能力。戰略問題層次高、區域廣、矛盾多、變數大,由此決(jue) 定了戰略思維的視野一定要很寬。隻有寬闊才能胸有全局、一覽無餘(yu) ;才能洞察大勢,“不畏浮雲(yun) 遮望眼”;才能區分遠近高低、大小主次。
戰略問題是一個(ge) 政黨(dang) 、一個(ge) 國家的根本性問題,善於(yu) 進行戰略思維是一項根本性要求。新時代新征程,我國發展麵臨(lin) 新的戰略機遇、新的戰略任務、新的戰略階段、新的戰略要求、新的戰略環境,這對戰略思維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yi) 政黨(dang) 等重大時代課題,都是極具戰略性的重大課題,需要高瞻遠矚、統攬全局的戰略思維來認識和把握,是錘煉和深化戰略思維的極好契機。這就要求在戰略全局上準確判斷,理清各種錯綜複雜因素的關(guan) 係機理,提供戰略決(jue) 策的科學依據;在戰略全局上科學謀劃,從(cong) 戰略上看問題、想問題、解決(jue) 問題,製定出正確引導全局的戰略和策略;善於(yu) 在戰略全局上贏得主動,戰略贏則開局贏,曆史主動首先是戰略主動。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戰略思維,體(ti) 現在一係列原創性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之中。統籌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就是站在時代前沿和戰略全局的高度來觀察、思考和處理問題,在把握戰略全局中推進各項工作、實現戰略突破的典範。統籌重大實踐的戰略思維,表現在把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戰略全局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來思考和謀劃,充分利用百年大變局給民族複興(xing) 新征程帶來的有利條件,謀勢運勢、占據先機、開創新局;表現在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外防輸入、內(nei) 防反彈,堅持動態清零,因時因勢不斷調整疫情防控措施,統籌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取得世界上最好的成果;表現在提出總體(ti) 國家安全觀,用高質量發展保障高水平安全,用高水平安全確保高質量發展,把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
以史為(wei) 鑒、開創未來的曆史思維
“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曆史是最好的老師、最生動的教科書(shu) 。曆史思維就是尊重曆史、思考曆史,總結曆史經驗、掌握曆史規律的思維方式。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wei) 什麽(me) 出發。”這正是對曆史思維的生動表述。曆史思維要求把曆史、現實和未來貫通起來,用曆史映照現實、遠觀未來,確立曆史的連續性和階段性、漸進性和跳躍性、延續性和創新性相統一的觀念;要求把握曆史的主流和支流、本質和現象、普遍和特殊,辨析其中的區別和聯係,防止以偏概全、以末代本的傾(qing) 向。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重視向曆史學習(xi) ,突出強調曆史思維,要求堅定曆史自信。新時代偉(wei) 大實踐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論和實踐課題,更需以史為(wei) 鑒、開創未來,從(cong) 曆史中特別是黨(dang) 的奮鬥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我們(men) 黨(dang) 作為(wei) 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yi) 執政黨(dang) ,怎樣才能經受長期執政考驗,跳出曆史周期率,團結帶領人民實現奮鬥目標,必須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傳(chuan) 承和弘揚以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為(wei) 源頭的精神譜係,永葆赤子之心、永續優(you) 良傳(chuan) 統。學史可以明理,曆史就是一麵鏡子,生動地顯現著曆史規律;學史能夠增信,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極其艱難困苦的條件下奪取革命和戰爭(zheng) 勝利,靠的就是信仰的力量;學史有益崇德,中華民族曆史上的優(you) 秀人物,黨(dang) 的曆史上的英雄先烈,都立起了一座座人格的豐(feng) 碑;學史促進力行,曆史記載了開拓者、奮鬥者留下的業(ye) 績,後人更要創造新的業(ye) 績。
確立曆史思維,一個(ge) 重要要求就是發揚曆史主動精神。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曆史發展有其規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極被動的。隻要把握住曆史發展規律和大勢,抓住曆史變革時機,順勢而為(wei) ,奮發有為(wei) ,我們(men) 就能夠更好前進。”在新時代偉(wei) 大實踐中發揚曆史主動精神,表現在對曆史規律的自覺遵循上,依據唯物史觀推動曆史變革;表現在對曆史大勢的深刻洞察上,把握好每個(ge) 階段的曆史大勢;表現在對曆史機遇的準確把握上,認清機遇更具有戰略性、可塑性;表現在對曆史障礙的堅決(jue) 破除上,真刀真槍推進改革。
把握矛盾、促進轉化的辯證思維
唯物辯證法在思維活動中的體(ti) 現就是辯證思維方式。辯證思維要求在認識和實踐活動中,用客觀、發展、全麵、係統的觀點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jue) 問題,切忌主觀、靜止、片麵、極端、碎片的思維方式。辯證思維的實質是矛盾思維,核心要求是在各種事物的矛盾對立中把握矛盾的連接和統一、依存和轉化。辯證思維要求準確把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內(nei) 在聯係,看到普遍性存在於(yu) 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著普遍性,不把二者割裂開來,在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的探索中走出一條具有普遍意義(yi) 的康莊大道。辯證思維要求堅持兩(liang) 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麵,同時不忽視矛盾的次要方麵,並且及時掌握矛盾主次方麵的轉化。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麵對著許多深刻複雜的矛盾,對堅持好運用好辯證思維提出了更為(wei) 重要的要求。在經濟建設領域,處理好增長速度和發展質量的關(guan) 係。在政治建設領域,處理好社會(hui) 主義(yi) 民主形式和內(nei) 容的關(guan) 係,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實現民主形式和民主內(nei) 容的有機統一。在文化建設領域,處理好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革命文化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關(guan) 係,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統一於(yu)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之中。在社會(hui) 建設領域,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社會(hui) 穩定的關(guan) 係,以經濟快速發展支持社會(hui) 長期穩定,以社會(hui) 長期穩定保證經濟快速發展。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處理好保護生態環境和發展生產(chan) 力的關(guan) 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決(jue) 不以犧牲環境為(wei) 代價(jia) 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就堅持辯證思維作出許多重要論述,充滿著唯物辯證法的智慧。比如,在紮實推動共同富裕上要求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guan) 係,強調共同富裕是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zhong) 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yi) 。又如,在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上要正確處理活力和秩序的關(guan) 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一個(ge) 現代化的社會(hui) ,應該既充滿活力又擁有良好秩序,呈現出活力和秩序有機統一。”統籌活力和秩序的一個(ge) 重要要求,就是在管與(yu) 放之間,因時因地、因事因勢,收放自如、進退裕如。
勇於(yu) 開拓、引領時代的創新思維
《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黨(dang) 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jue) 議》指出:“創新是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發展進步的不竭動力。”人類實踐活動是不斷創新的過程,創新是實踐的本質。創新思維就是追求創新、引導創新、促成創新的思維方式。創新思維是在常規思考與(yu) 解決(jue) 問題的基礎上,敢於(yu) 超越常規、開辟新徑,提出新的創造性思路。創新思維突破了一般的認識水平,發現了以往沒有發現的事物聯係,在習(xi) 以為(wei) 常的領域找到了創新的突破口。創新思維不僅(jin) 是客觀世界的反映,更重要的是以思維的方式構建新的事物、新的方法。創新思維不是天馬行空、毫無根據,而是在現實和不可能之間開辟可能的創造空間。創新起源於(yu) 問題,創新存在於(yu) 解決(jue) 問題的過程。創新思維要求永不僵化、永不停滯,擺脫因循守舊、思想僵化,打破經驗、本本、權威的束縛,敢為(wei) 人先、開拓創新。
當代中國正在經曆人類曆史上最為(wei) 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樣的時代條件必然大力呼喚創新思維,也必然需要有力增強創新思維。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變化前所未有,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關(guan) 鍵時期的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前所未有,唯有以創新思維把握這一“最為(wei) 宏大而獨特”的對象,在新時代新征程不斷推進理論創新,提出具有原創性的思想,才能引領新時代偉(wei) 大實踐,實現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就體(ti) 現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超越西方現代化模式和標準的創新思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成為(wei) 引領時代潮流和人類前進方向的鮮明旗幟,正體(ti) 現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回答“世界向何處去”時代之問的創新思維。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守正創新。”這集中體(ti) 現了貫穿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中創新思維的精髓要義(yi)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守正創新這一表述,既將新時代更加突出的守正創新精神與(yu)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精神融為(wei) 一體(ti) ,又形成了具有新時代底蘊的創新思維。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都要求守正創新,都要體(ti) 現為(wei) 守正創新;守正創新,遵循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原則,同時又強調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要在守正和創新之間保持相互貫通和相互轉化,豐(feng) 富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內(nei) 涵。
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守正創新相統一,體(ti) 現了一種曆史思維,這就是對傳(chuan) 承和弘揚黨(dang) 的曆史經驗的堅守,並且要續寫(xie) 新的曆史篇章,是高度的曆史自覺和曆史自信的反映;體(ti) 現了一種辯證思維,這就是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統一,尊重實際而不僵化,認識論和價(jia) 值觀的統一,守正和創新的統一,守正是創新的前提,創新是守正的追求;體(ti) 現了一種實踐思維,這就是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解決(jue) 矛盾;體(ti) 現了一種創新思維,這就是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創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間奇跡。
依法治國、現代治理的法治思維
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人類社會(hui) 發展的事實證明,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穩定的治理。要善於(yu) 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進行治理。”法治思維的根本,就是任何組織和個(ge) 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在憲法法律範圍內(nei) 活動,決(jue) 不允許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利、履行職責或義(yi) 務,不能有法不依、執法不嚴(yan) 、司法不公、違法不究。
習(xi) 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為(wei) 什麽(me) 實行全麵依法治國、怎樣實行全麵依法治國等一係列重大問題,包含著極為(wei) 豐(feng) 富和深刻的法治思維。增強法治思維,是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礎工程就是建設法治中國。法治和人治問題是人類政治文明史上的一個(ge) 基本問題,也是各國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必須麵對和解決(jue) 的一個(ge) 重大問題。法治興(xing) 則國家興(xing) ,法治衰則國家衰。進入新時代,全麵依法治國在黨(dang) 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
增強法治思維,最重要的是抓住領導幹部這個(ge) “關(guan) 鍵少數”。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領導幹部要把對法治的尊崇、對法律的敬畏轉化成思維方式和行為(wei) 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問題、作決(jue) 策、辦事情。”各級領導幹部要對法律懷有敬畏之心,牢記法律紅線不可逾越、法律底線不可觸碰,帶頭尊崇法治、敬畏法律,帶頭遵紀守法、捍衛法治,帶頭厲行法治、依法辦事。領導幹部還要善於(yu) 用法,自覺提高運用法律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能力。
防範風險、掌握主動的底線思維
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men) 黨(dang) 治國理政的一個(ge) 重大原則。憂患意識是底線思維的前提,底線思維以憂患對象為(wei) 底線。“明者防禍於(yu) 未萌,智者圖患於(yu) 將來。”底線思維掌握事物性質的邊界,保持事物的性質不發生變化,防止突破底線,全力守住底線。堅持底線思維,就是客觀地認識事物的界限,實事求是,具體(ti) 情況具體(ti) 分析,準確地確定現實的界限;凡事從(cong) 壞處準備,努力爭(zheng) 取最好的結果,趨利避害,牢牢把握主動權;以不失足、不失策、不失守為(wei) 前提,重在創造更大發展空間、更快發展步伐、更多發展效益;懂得突破底線可能帶來的危害,有備無患、防患未然,預先布局、處變不驚;掌握大勢、駕馭風險、把握全局,做好應對最嚴(yan) 峻局麵的思想準備。
新時代強調底線思維,是應對重大風險挑戰的內(nei) 在要求。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曆史進程越向前推進,就越會(hui) 出現“黑天鵝”“灰犀牛”事件,就越要準備及時處置難以預料的風險和具有很大不確定性的挑戰。因此,必須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如履薄冰,完善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預案,“圖之於(yu) 未萌,慮之於(yu) 未有”,決(jue) 不能在重大問題上犯戰略性、顛覆性錯誤。有了高度自覺的底線思維和相應對策,即使狂風暴雨、驚濤駭浪來臨(lin) ,也能扛得住、過得去。底線思維是化危為(wei) 機、轉危為(wei) 安的必要條件,隻有時時警惕、謹慎防範,才能在危機出現時有效應對。事物都是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的,正是由於(yu) 補短板、強弱項、固底板、揚優(you) 勢,因症施策、有的放矢,才能變不利為(wei) 有利、變劣勢為(wei) 優(you) 勢。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底線思維有著深遠的戰略考量,指出:“各種風險我們(men) 都要防控,但重點要防控那些可能遲滯或中斷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進程的全局性風險,這是我一直強調底線思維的根本含義(y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是一代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矢誌不渝的奮鬥目標,是新時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曆史使命。現在,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曆史進程,我們(men) 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目標,同時也必須準備付出更為(wei) 艱巨、更為(wei) 艱苦的努力。在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關(guan) 鍵時期,既要推進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進軍(jun) ,又要穩住底線、守牢底線、強固底線,堅定維護國家政權安全、製度安全、意識形態安全,嚴(yan) 密防範和嚴(yan) 厲打擊敵對勢力滲透、破壞、顛覆、分裂活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