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黃檗文化:中日交流史上的明珠》發布

發布時間:2022-10-13 15:5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福州10月12日電 (記者 林春茵)12日,黃檗文化與(yu) 中日民間交流學術研討會(hui) 暨《黃檗文化:中日交流史上的明珠》(中日雙語版)新書(shu) 發布儀(yi) 式在福州舉(ju) 行,以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

  《黃檗文化:中日交流史上的明珠》由福建技術師範學院校長廖深基領銜編撰,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全書(shu) 圖文並茂,是目前國內(nei) 第一本中日雙語黃檗文化通俗讀本。書(shu) 中追溯了黃檗文化的起源與(yu) 發展,梳理了以隱元禪師為(wei) 核心的黃檗禪僧與(yu) 日本江戶時代社會(hui) 各界的交流互動,展現了中日兩(liang) 國在經濟、社會(hui) 、文化交往過程中,所共同創造的生活習(xi) 俗以及極具文人精神品質的文學、書(shu) 法、繪畫、建築等藝術成就。

  福建技術師範學院地處黃檗文化發源地福清。廖深基表示,黃檗文化是中日兩(liang) 國文明交融的產(chan) 物,是中日兩(liang) 國文化交流的黃金橋梁,是推進21世紀海上絲(si) 綢之路建設的有效載體(ti) ,具有世界性的影響。

  福建省外辦副主任黃劭蓉指出,希望高校發掘黃檗文化積澱,鼓勵青年學子投身中日友好交流事業(ye) ,開展更多交流互訪、文化論壇、雲(yun) 對話等活動。

  福建省委宣傳(chuan) 部對外宣傳(chuan) 聯絡處副處長李靜修表示,該書(shu) 有助於(yu) 推進黃檗文化的大眾(zhong) 化傳(chuan) 播,讓更多人特別是年輕人能夠更加了解黃檗文化。

  “未來對黃檗文化的研究應該以禪學為(wei) 本,超脫民俗的層次,以曆史的眼光紮根於(yu) 文獻。”黃檗山萬(wan) 福寺住持定明法師說,“否則我們(men) 將無法理解那一代又一代的禪僧為(wei) 什麽(me) 東(dong) 渡,在異國他鄉(xiang) 守望故國文明的燈塔。”

  福州市社科聯主席張春斌致辭,日本黃檗宗畫僧內(nei) 藤香林、《日本頭條》總編輯劉莉生、福清黃檗文化促進會(hui) 會(hui) 長林文清先後通過視頻致辭。

  “我與(yu) 福建和福清淵源深遠。”內(nei) 藤香林說,他30年前曾參與(yu) 捐建黃檗山萬(wan) 福寺隱元紀念堂,3年前曾在福建廈門舉(ju) 辦過大型黃檗畫展。“該書(shu) 涵蓋了很多日本僧侶(lv) 都不熟知的內(nei) 容,我看後深受感動,也將不遺餘(yu) 力繼續推進兩(liang) 國間黃檗文化交流。”

  黃檗山萬(wan) 福寺、日本黃檗文化促進會(hui) 、福清市政協、福清市社科聯和福清黃檗文化促進會(hui) 共同舉(ju) 行了贈書(shu) 儀(yi) 式。

  在黃檗文化與(yu) 中日民間交流學術研討會(hui) 上,福建省黃檗禪文化研究院副院長白撞雨,閩江學院人文學院院長薛菁,福建師範大學社會(hui) 曆史學院教授、博導賴正維,福建師範大學閩台區域研究中心李湖江副研究員先後發言,對黃檗文化進行交流分享。

  福建師範大學社會(hui) 曆史學院教授、博導賴正維以日本長崎4座佛寺為(wei) 例闡述,黃檗文化對長崎華人社會(hui) 的形成、穩定和發展起到了有效的維護作用。

  福建省黃檗禪文化研究院副院長白撞雨以一係列文物文獻闡述黃檗在日本播衍:“先賢東(dong) 瀛傳(chuan) 法,今天中日世代友好之路、中日文明互鑒之路,更需要我們(men) 世世代代走下去。”(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