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和宋代詞人,真的很有趣!
中新網北京10月14日電(記者上官雲(yun) )《清平樂(le) 》《夢華錄》……近年來,隨著上述影視劇的熱播,宋代的習(xi) 俗、風土人情等成為(wei) 人們(men) 關(guan) 注的熱門話題。
宋代的衣食住行是怎樣的?中央民族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宋詞裏藏著故事(二)》作者之一黃鳴認為(wei) ,很多宋詞中記錄了宋代生活的片段,也反映出了作者的性情。
就像蘇軾,性格中既有儒家那種傳(chuan) 統的責任感以及剛直的品性,為(wei) 人又樂(le) 觀豁達,是中國古代儒釋道三家貫通的代表性人物。他懂生活、熱愛生活,還發明了赫赫有名的“東(dong) 坡肉”,流傳(chuan) 至今。
淡泊名利的林逋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這首膾炙人口的《山園小梅》,作者就是宋代詞人林逋,“梅妻鶴子”的典故也與(yu) 他有關(guan) 。
“宋代初年,林逋生於(yu) 吳越之地,從(cong) 中年起就隱居在杭州西湖邊的孤山中,二十年不入城市。”黃鳴說,林逋將整個(ge) 人生都寄寓在了青山之中,真正擁有一種淡泊名利的個(ge) 性。
多年來,林逋一直不仕不娶,終生隻愛兩(liang) 件事:一是種梅花,一是養(yang) 鶴。“世人送了個(ge) 一個(ge) 雅號‘梅妻鶴子’,他做了一輩子的單身隱士。”黃鳴解釋。
林逋對梅花的推崇,也可以讓人們(men) 看出這位隱士人品的高潔。《山園小梅》不過寥寥數語,形神兼備地寫(xie) 出了梅花的豐(feng) 姿,堪稱詠梅絕唱。
“宋仁宗曾征召林逋入朝為(wei) 官,但他固執的拒絕了一切頭銜,宋仁宗隻好惋惜作罷。在我看來,林逋的隱居是真隱。”黃鳴說。
蘇軾性格中的豁達與(yu) 責任感
說到宋代詞人,必定會(hui) 提到蘇軾。黃鳴認為(wei) ,蘇軾性格中既有儒家那種傳(chuan) 統的責任感以及剛直的品性,為(wei) 人又樂(le) 觀豁達,是中國古代儒釋道三家貫通的代表性人物。
比如,蘇軾被貶到南方,嶺南有瘴氣,但他在給參寥子的信中說“北方何嚐不病”,黃鳴認為(wei) ,這說明了蘇軾的豁達,“他還寫(xie) 道,‘參寥聞此一笑,當不複憂我也’,很想得開。”
黃鳴覺得,今天我們(men) 仍然可以從(cong) 蘇軾的為(wei) 人、著作中得到啟示。比如現代社會(hui) 生活節奏快,壓力大,很多人心理上會(hui) 出現難以調適的緊迫感,但蘇軾恰恰就是最會(hui) 調理心情的那個(ge) 人。
“他很善於(yu) 給自己減壓。被貶到黃州時,有一次蘇軾和朋友去沙湖遊玩,看到一條小溪,水往西流,他很快心有感悟,寫(xie) 了一首著名的詞。”黃鳴說。
這首詞中提到,“誰道人生無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黃鳴說,在蘇軾看來,就算我們(men) 年紀大一點,也不必因為(wei) 一時的挫折放棄希望。
黃鳴還講了另外一個(ge) 故事。蘇軾住在惠州嘉佑寺時,曾在鬆風亭附近散步。他想去看看這個(ge) 亭子,但距離尚遠,自己又走得很累。是一口氣走到鬆風亭再休息,還是原地休息後再走?糾結之後,他想通了:想歇隨時就可以歇,何必執著於(yu) 去鬆風亭再休息呢?
“生活中,我們(men) 往往覺得要不達目標誓不罷休。但蘇軾給我們(men) 一種啟發,隨時都可以休息,這是為(wei) 了更好地實現目標。由此可以看出,蘇軾對生活真意理解得非常深刻。”他說。
一位熱愛生活的詞人
其實,蘇軾本身就是一個(ge) 很有趣的人。在網絡時代,與(yu) 他有關(guan) 的話題也時不時登上熱搜。
“少年時代,蘇軾讀書(shu) 相當勤奮。”黃鳴說。現在有的家長會(hui) 因為(wei) 孩子淘氣、不聽話而頭疼,蘇軾、蘇轍小時候也有類似的情況,蘇軾的母親(qin) 程夫人卻很好地解決(jue) 了這個(ge) 問題。
程夫人采用的是言傳(chuan) 身教法:她經常叮囑家中的小孩與(yu) 仆人,不要捕殺鳥雀。長此以往,蘇家宅院裏的鳥雀都不怕人,將巢築在花木的低枝上,珍貴的桐花鳳鳥也成群結隊而來。
她也極有原則,家中仆人在租來的宅子內(nei) 偶然挖出兩(liang) 個(ge) 大罐子,想要打開,程夫人連忙製止,並令仆人原地埋藏。這些事情春風化雨般地被年幼的蘇軾看到,終身銘記。
“在曆史上,蘇軾確實有點‘大嘴巴’,得罪的人很多,這也是他後來被貶時,那麽(me) 多人落井下石的原因之一。”然而黃鳴認為(wei) ,這也證明了蘇軾是個(ge) 敢言敢說、有原則的人。
總體(ti) 來說,蘇軾懂生活、熱愛生活,在黃州時沒什麽(me) 錢,就去買(mai) 便宜的豬肉,順便發明了一種烹飪方法,就是赫赫有名的“東(dong) 坡肉”,流傳(chuan) 至今。
宋詞中的衣食住行
實際上,很多宋詞作品往往是作者真性情的自然流露,也展示出他們(men) 最貼近生活的一麵,默默地記錄了宋代生活的許多片段。
“唐宋女子喜歡穿大袖衫子,宋代理學興(xing) 起,風氣相對保守一點,女子一般會(hui) 在這種衫子裏加一層夾衫。”黃鳴說,李清照寫(xie) 過一首《蝶戀花》,其中便提到“乍試夾衫金縷縫”。
黃鳴介紹,再比如說,女性愛美,喜歡留指甲、染指甲,這在古代也是一種裝飾風俗。著名的“守宮”,就是一種染指甲的染料。南宋詞人劉克莊有一首詠海棠的詞,就提到“滴盡守宮難可染”。此外,鳳仙花也可以用來染指甲,在宋詞中也有反映。
“像發髻樣式、簪釵、步搖,以及脂粉、戒指、玉佩等等,這些在宋詞中都有反映,可以說,宋詞中所記載的事物,就是當時人們(men) 生活的一部大百科全書(shu) 。”黃鳴稱。
在今天,讀宋詞、了解宋代詞人的故事有什麽(me) 意義(yi) ?在《宋詞裏藏著故事(二)》中,黃鳴寫(xie) 道,“這一個(ge) 個(ge) 曆經千百年而曆久彌新的詞人形象,能啟發我們(men) 的文思,壯大我們(men) 的胸懷,開闊我們(men) 的眼界——原來這人世間,還曾有這麽(me) 一些有趣的靈魂存在過。”
“古人和我們(men) 的生活相差較大,但很多情感是共通的,當你通過他們(men) 的作品,看到各種各樣的人生,就有可能忽然被某種似曾相識的情感擊中內(nei) 心,也能得到一些啟發。”黃鳴稱。(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