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減少電子屏幕“傷眼睛”
最近,護眼產(chan) 品市場熱度升溫。不論是在線學習(xi) ,還是當下流行的STEAM教育(即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等多領域融合的綜合教育)等,往往離不開電子屏幕。怎樣減少電子屏幕對孩子視力的不良影響?護眼產(chan) 品應運而生。
護眼產(chan) 品銷售大增
“從(cong) 市場反響看,護眼電視和護眼平板的銷售增幅最明顯。”在蘇寧易購、國美、永樂(le) 等賣場,消費者點名最多的,是具備護眼功能的電視機和平板電腦。
據上海蘇寧易購大數據,護眼電視的銷售量與(yu) 去年同期相比,漲幅超過60%;護眼平板環比上個(ge) 月增長80%以上,同比去年超六成。
上海蘇寧易購視聽多媒體(ti) 經營部采銷副總監柳振亞(ya) 介紹,就電視產(chan) 品而言,“護眼”不僅(jin) 是屏幕尺寸大,而且通過硬件優(you) 化和軟件升級,減少、規避乃至解決(jue) 電視屏幕發出的有害藍光、屏幕頻閃等問題。他透露,僅(jin) 上個(ge) 周末,蘇寧易購中山公園店就賣出30多台護眼電視。該店負責電腦、平板電腦等產(chan) 品采購的劉漢中說,消費者對大屏幕的平板電腦情有獨鍾,“如果是休閑娛樂(le) ,輕巧便攜的小屏幕平板很受歡迎;但對那些購買(mai) 平板電腦用以學習(xi) 的消費者來說,往往會(hui) 選大屏幕,至少11英寸。”同時,OLED屏幕的產(chan) 品更受歡迎,因為(wei) OLED顯示屏比LCD的光線柔和,不易引發眼睛幹澀。
電視、平板功能各有特點
打出護眼功能的產(chan) 品,在技術層麵上站得住腳嗎?比較主流電視品牌,可以發現,不同品牌的技術雖有差異,但核心一致——增大屏幕,減少頻閃、藍光。
創維相關(guan) 工作人員介紹,就電視行業(ye) 整體(ti) 趨勢看,大尺寸電視越來越受歡迎,主流尺寸已達55英寸以上,100英寸的電視也不再稀奇。屏幕尺寸變大後,對顯示效果提出挑戰,需要高素質的清晰度、亮度、對比度、色域等。例如,屏幕的調光方式決(jue) 定了電視呈現畫麵時是否會(hui) 產(chan) 生頻閃現象,而頻閃容易引發視疲勞。基於(yu) 此,護眼電視大多采用DC調光,從(cong) 根本上消滅頻閃。
在減少藍光方麵,創維采用光學防藍光。相關(guan) 電視有一塊防藍光芯片,從(cong) 根源去除有害藍光的產(chan) 生;配套的透鏡則讓燈珠光線均勻發散,優(you) 化視覺效果。同時,護眼電視的內(nei) 置係統能自動跟蹤輸入信號強弱,調控背光燈亮度,防止畫麵因光線過亮而刺眼。海信相關(guan) 工作人員介紹,旗下激光電視的護眼功能最受認可,因為(wei) 激光電視與(yu) OLED或LCD屏幕的電視不一樣,靠反射光成像,天然無頻閃,對眼睛沒有直射刺激。
在平板電腦市場,“護眼”功能同樣體(ti) 現在顯示方式上,並出現了專(zhuan) 門針對在線教育的“類紙屏”產(chan) 品,包括京東(dong) 方小課屏、希沃學習(xi) 機等。
從(cong) 產(chan) 品參數看,“類紙屏”平板電腦有幾個(ge) 共性:屏幕大——最大的超過了21英寸;采用漫反射屏——與(yu) kindle的屏幕相類似,光線柔和;具有AI智能調光功能,能根據環境條件,自動調整亮度、色溫等,模擬紙張在不同環境色溫和亮度時的觀感;內(nei) 置使用時長提醒、亮度提醒等護眼監測技術,指導消費者,尤其是小消費者科學、合理使用屏幕;內(nei) 置與(yu) 學習(xi) 相關(guan) 的內(nei) 容。
“‘類紙屏’不是最新的技術,隻是在學習(xi) 場景中根據消費特點進行了優(you) 化。”京東(dong) 方相關(guan) 人員介紹,人眼觀看“類紙屏”感覺更舒適,不易引起視疲勞,因為(wei) 一塊合格的“類紙屏”具備低藍光、無頻閃、防眩光、智能感光等功能。
資深3C市場研究員唐洶說:“在技術層麵,消費者最應關(guan) 注護眼電視、平板電腦的顯示方式。至於(yu) 其他功能,普通電視或平板電腦均可實現。”
勿過度依賴護眼功能
從(cong) 實驗數據看,不少技術確實有助於(yu) 保護視力,但眼科醫生指出,不能過度依賴護眼功能。
上海市兒(er) 童醫院眼科主治醫師許凱說,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人們(men) 的學習(xi) 和工作越來越依賴於(yu) 視覺顯示終端(VDT),以視疲勞和幹眼為(wei) 主要症狀的VDT綜合征在臨(lin) 床中愈發常見。所以,低藍光、無頻閃為(wei) 特點的“類紙屏”很受關(guan) 注。但有研究顯示,隨機先後觀看“類紙屏”及電視屏幕的視頻30分鍾後,兩(liang) 種屏幕均引起受檢者的瞬目頻率增加,隻是觀看電視屏比觀看“類紙屏”更容易引起視疲勞。所以,“類紙屏”不能完全解決(jue) 視疲勞等問題,消費者不能以為(wei) 用了“類紙屏”後,就可長時間觀看視頻。而且,“類紙屏”產(chan) 品距離眼部更近,看近的水平外隱斜度數更大。
他還提醒,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chan) 品內(nei) 置的護眼模式也有局限性,往往通過不同的屏幕顯示方式來減少藍光,包括降低屏幕亮度(根據周圍環境照明調節屏幕亮度)、降低顯示器色溫、反轉屏幕色彩模式(將白底黑字的亮模式轉變為(wei) 黑底白字的暗模式),降低文本/背景亮度對比、改變文字/背景的顏色等。它們(men) 雖然能減少藍光,但藍光的傷(shang) 害取決(jue) 於(yu) 劑量,低強度的長期輻射與(yu) 高強度的短期輻射造成的傷(shang) 害等效。所以,不建議長時間盯著電子屏幕。
針對需要進行線上學習(xi) 的人群,許凱建議每天盡量保證2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並保持正確的讀寫(xie) 姿勢,看書(shu) 、寫(xie) 作業(ye) 或使用電子屏幕20分鍾後,抬頭遠眺20英尺(6米)外20秒以上,讓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記者 任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