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
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馬明哲:
提升服務實體(ti) 經濟質效
本報記者 江 帆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深刻闡明了未來5年乃至更長時期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的中心任務和大政方針,為(wei) 做好新時代金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進一步指明了金融業(ye) 高質量發展的方向與(yu) 目標。”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馬明哲表示,中國平安將繼續做好三項工作。
一是全力服務實體(ti) 經濟發展,提升服務實體(ti) 經濟質效,踐行高質量發展。未來中國平安將以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為(wei) 指引,認真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決(jue) 策部署,切實履行好服務實體(ti) 經濟、保障社會(hui) 民生、促進高質量發展的使命。二是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繼續深化普惠金融創新,提升金融服務覆蓋麵、可得性和滿意度。“未來,我們(men) 將繼續強化普惠金融產(chan) 品的研發和投放,為(wei) 中小微企業(ye) 、新市民及農(nong) 村市場提供豐(feng) 富且高質量的金融保險服務。”馬明哲說。三是切實維護經濟金融安全,在服務經濟大局中行穩致遠。下一步,中國平安仍將把防範金融風險放在突出位置,嚴(yan) 守金融風險底線,為(wei) 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曾軍(jun) :
關(guan) 鍵核心技術必須立足自身
本報記者 董慶森 柳 潔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chan) 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作為(wei) 一家科技型企業(ye) 負責人,我對科技創新在推動國家富強、民族進步中的重要作用感受很深。”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曾軍(jun) 說,“企業(ye) 發展實踐一再證明,關(guan) 鍵核心技術必須立足自身,買(mai) 不來、等不來、要不來。”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回望過去,烽火通信持續將科技創新作為(wei) 發展的頭號任務,不斷強化企業(ye) 科技創新的緊迫感、使命感、責任感。”曾軍(jun) 說,10年來,烽火通信不斷擦亮光通信專(zhuan) 家的金字招牌,以光通信技術助力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企業(ye) 專(zhuan) 利數量增長了7倍,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勇爭(zheng) 科技創新話語權。
雅戈爾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李如成:
打造中國式世界時尚集團
本報記者 鬱進東(dong)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這為(wei) 今後經濟發展、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指明了方向。”雅戈爾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李如成說,雅戈爾集團將以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為(wei) 指引,努力完成加快智慧營銷布局、深化國際合作和打造國際品牌“三步走”戰略,把雅戈爾建設成“中國式的世界級時尚集團”。
李如成說,第一步,要加快智慧營銷布局,完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第二步,要努力做好國際化布局,深化國際合作。第三步,要通過並購國際品牌、加深國際合作等形式,“織”出時尚產(chan) 業(ye) 的錦繡未來。
今年,雅戈爾集團承壓而行,有望實現平穩增長。李如成說,雅戈爾集團將深入學習(xi) 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錨定“三步走”的目標,加快從(cong) 生產(chan) 營銷型企業(ye) 向品牌時尚型企業(ye) 轉變。
西安中科創星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創始合夥(huo) 人米磊:
投身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本報記者 康瓊豔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新型舉(ju) 國體(ti) 製,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優(you) 化配置創新資源,提升國家創新體(ti) 係整體(ti) 效能。這為(wei) 我們(men) 青年科技工作者指明了奮鬥的方向,我深感責任重大。”中科創星創始合夥(huo) 人米磊表示,科技創新的重中之重是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
在米磊看來,健全攻克關(guan) 鍵核心技術的新型舉(ju) 國體(ti) 製,是構建國家創新體(ti) 係的關(guan) 鍵一環。“這是一項係統工程,要通過體(ti) 製機製創新,把市場和政府在創新資源配置中的優(you) 勢都發揮出來,充分調動企業(ye) 、高校、科研院所等各類創新力量,努力撬動多種創新資源,為(wei) 科技人才打造更加包容的評價(jia) 體(ti) 係,把全社會(hui) 的力量集中到國家戰略需求領域。”米磊說。
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所長丁雷:
我國紅外科技大有可為(wei)
本報記者 李 景
“近年來,載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超級計算機、衛星導航、量子信息、核電技術、大飛機製造、生物醫藥等取得重大成果。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有幸參與(yu) 到一係列突破性進展中。”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所長丁雷表示。10年間,研究所在科技創新戰略的驅動下,深耕包括材料器件、光電係統深度融合等在內(nei) 的創新體(ti) 係,在載人航天、大氣探測、探月探火、量子通信、空天安全、“雙碳”戰略等領域為(wei) 創新型國家建設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彰顯了“中國力量”。
丁雷表示:“學習(xi) 了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後,我們(men) 更加強烈地感受到作為(wei) 國家科研工作者的使命與(yu) 責任。我國紅外科學與(yu) 技術大有可為(wei) 。”
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黨(dang) 組書(shu) 記、董事長柯瑞文:
雲(yun) 網融合加快數字中國建設
本報記者 黃 鑫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深刻闡明了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的重要意義(yi) ,深刻闡述了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要求,為(wei) 我們(men) 做好各項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黨(dang) 組書(shu) 記、董事長柯瑞文說。
柯瑞文說,近年來,中國電信作為(wei) 信息通信業(ye) 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ye) ,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牢記“國之大者”,弘揚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發揚紅色電信精神,全麵實施雲(yun) 改數轉戰略,著力打造服務型、科技型、安全型企業(ye) ,在業(ye) 界率先提出了雲(yun) 網融合的發展思路,加快構建以雲(yun) 網融合為(wei) 核心特征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助推數字技術和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為(wei) 打通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信息“大動脈”、賦能千行百業(ye) 數字化轉型貢獻了重要力量。
“我們(men) 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上來,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重要部署上來。”柯瑞文說。
通用技術集團黨(dang) 組書(shu) 記、董事長於(yu) 旭波:
全力建設原創技術策源地
本報記者 劉 瑾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ti) 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ye) 化,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
通用技術集團黨(dang) 組書(shu) 記、董事長於(yu) 旭波表示:“作為(wei) 一家以技術為(wei) 特色的中央企業(ye) ,我們(men) 將站在服務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高度,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科技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麵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全力建設核心主業(ye) 原創技術策源地。”
於(yu) 旭波表示:“我們(men) 將始終做到‘六個(ge) 堅持’,牢記總書(shu) 記提出的‘三個(ge) 務必’重要要求,自覺遵循‘五個(ge) 必由之路’的規律性認識,凝心聚力奮進新征程,沿著總書(shu) 記擘畫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宏偉(wei) 藍圖篤定前行。”
新奧集團董事局主席王玉鎖:
突破減碳過程中的技術瓶頸
本報記者 王軼辰
學習(xi)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後,新奧集團董事局主席王玉鎖表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能源體(ti) 係的現代化,而落地需求側(ce) 牽引的現代能源體(ti) 係需要抓住兩(liang) 個(ge) 關(guan) 鍵支撐——數智化、低碳化。
王玉鎖認為(wei) ,數智技術是助推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技術和重要手段。新奧集團要基於(yu) 能源產(chan) 業(ye) 基礎,努力實現最優(you) 能源供給、提升係統能效,重構發展模式,向著創建現代能源體(ti) 係的目標邁進。
王玉鎖表示,作為(wei) 一家為(wei) 客戶提供整體(ti) 解決(jue) 方案的企業(ye) ,截至上半年,新奧共打造了66個(ge) 低碳園區、899個(ge) 低碳工廠,助力社會(hui) 減碳5200多萬(wan) 噸。
“新奧在助力各行各業(ye) 數智化、低碳化轉型的同時,還積極布局低碳、零碳以及固碳技術,包括煤的清潔利用、深層地熱、緊湊型聚變等。”王玉鎖希望通過企業(ye) 自主創新,突破減碳過程中的技術瓶頸,為(wei) 增強我國能源安全韌性作出貢獻。
淄博華光國瓷科技文化有限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蘇同強:
讓中國陶瓷回歸世界舞台中央
本報記者 王金虎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圍繞舉(ju) 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xing) 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發展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zhong) 的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精神力量。
“總書(shu) 記的報告讓人倍感振奮。作為(wei) 一名陶瓷人,讓中國當代陶瓷回歸世界舞台中央是我們(men) 最大的使命和擔當。”淄博華光國瓷科技文化有限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蘇同強表示,學習(xi)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更加堅定了企業(ye) 走創新之路的信心,“我們(men) 要更加注重文化創新,不斷創作出更多更好的陶瓷藝術精品,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需求”。
中建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周利傑:
讓科技創新賦能綠色建造
本報記者 亢 舒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成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文化強國、體(ti) 育強國、健康中國。
中建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周利傑表示,中建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作為(wei) “科改示範企業(ye) ”,將恪守“科技型”企業(ye) 定位,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chan) 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站在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在製造、創造、建造等方麵全麵發力,為(wei) “中國建造”生產(chan) 方式向綠色低碳智慧轉型升級貢獻科技方案和力量。
一是依靠科技創新賦能未來建造。企業(ye) 將繼續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guan) ,打造綠色建造、智能建造原創技術策源地,以數字化設計、工業(ye) 化製造、智能化建造、智慧化運維,打通建築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
二是依靠科技創新賦能未來城市。企業(ye) 將繼續研發新技術體(ti) 係,建立碳排放監測及碳資產(chan) 管理平台,探索碳交易與(yu) 碳金融商業(ye) 模式,為(wei) 低碳城市建設管理運營提供低碳建築產(chan) 品和係統解決(jue) 方案。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
將企業(ye) 行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本報記者 劉 暢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堅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優(you) 先發展,堅持城鄉(xiang) 融合發展,暢通城鄉(xiang) 要素流動。這堅定了我們(men) 圍繞農(nong) 業(ye) 發展,把以肉、蛋、奶為(wei) 核心的產(chan) 業(ye) 做大做強的決(jue) 心。”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說。
“新希望曆來關(guan) 注‘三農(nong) ’問題,早在2020年便啟動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五五工程’,現在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劉永好介紹,“新希望曆來重視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工作。集團通過不斷優(you) 化育種工程、飼料配方和養(yang) 殖方式等措施提高飼料綜合利用效率,減少糧食消耗,提高養(yang) 殖效率。”
劉永好說:“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鼓舞人心、催人奮進,為(wei) 民營企業(ye) 打了一劑‘強心針’,也為(wei) 新希望集團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將企業(ye) 行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供了遵循,堅定了信心,鼓足了幹勁。”
寧夏共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彭凡:
推動信息技術和製造業(ye) 深度融合
本報記者 拓兆兵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科技是第一生產(chan) 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為(wei) 企業(ye) 智能轉型提供了前進方向。”寧夏共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彭凡說。
寧夏共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cong) 事高端裝備關(guan) 鍵零部件研發、生產(chan) 及銷售工作。近年來,公司努力構建“有創新的思想、有創新的計劃、有創新的製度、有創新的工作方式、有創新的資源”的“五有”創新模式,連續24年召開科技創新大會(hui) ,新產(chan) 品銷售收入連續多年達到50%以上。
“未來的日子裏,我將以身作則,帶領企業(ye) 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堅定信心跟黨(dang) 走,攻關(guan) 製約行業(ye) 轉型升級的共性問題,突破關(guan) 鍵技術,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通信技術和製造業(ye) 深度融合,為(wei) 實現製造強國夢和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作出積極貢獻。”彭凡說。
國家原子能機構二司處長王進軍(jun) :
跨領域協作助推核技術應用
本報記者 薑天驕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高屋建瓴、意義(yi) 深遠,既總結了10年來取得的偉(wei) 大成就,也為(wei) 今後事業(ye) 發展指明了方向。我們(men) 深受鼓舞,進一步增強了幹事創業(ye) 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全國科普工作先進工作者、國家原子能機構二司處長王進軍(jun) 說。
推動核技術在醫療衛生領域的廣泛應用,既是促進核工業(ye) 高質量發展、全麵提升核心競爭(zheng) 力的內(nei) 在要求,也是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重大舉(ju) 措。
“下一步,我們(men) 將在核技術推廣應用方麵進行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ti) 性推進。尤其是要加大組織協調力度,推動跨領域協作,資本界、產(chan) 業(ye) 界、科技界廣泛深度對接,推動產(chan) 業(ye) 協調高效發展。”王進軍(jun) 說。
哈爾濱工程大學青島創新發展基地主任郭春雨:
為(wei) 海洋工程建設貢獻力量
本報記者 劉 成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科技創新體(ti) 係。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作為(wei) 一名一線科研人員,我備受鼓舞。”哈爾濱工程大學青島創新發展基地主任郭春雨說。
郭春雨長期從(cong) 事艦船水動力試驗測試方法研究,曾解決(jue)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母船氣泡幹擾等問題。“相信通過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我國一定能夠在核心技術上取得更多新突破。”郭春雨表示,未來,他和團隊將繼續聚焦關(guan) 鍵核心技術,建立艦船跨尺度繞流場測試技術體(ti) 係、整合艦艇微觀流場與(yu) 宏觀力學行為(wei) 的物理統一,將人工智能與(yu) 海洋工程結合,促進新興(xing) 學科交叉融合,為(wei) 我國船舶與(yu) 海洋工程建設貢獻力量。(江 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