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稻田裏點起“兩盞燈”——安徽農業綠色發展一線探訪

發布時間:2022-11-02 15:46: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合肥11月1日電 題:稻田裏點起“兩(liang) 盞燈”——安徽農(nong) 業(ye) 綠色發展一線探訪

  新華社記者水金辰、薑剛、趙金正

  “以前種水稻,農(nong) 戶很難細致地觀察蟲情,打藥主要憑經驗,等蟲害成災再防治往往就晚了。”在安徽省蕪湖市三山經開區中聯智慧農(nong) 業(ye) 峨橋示範基地,基地工作人員肖茂標感慨道,不少農(nong) 戶對田間害蟲的種類和繁殖密度等信息缺乏了解,往往會(hui) 大劑量噴施農(nong) 藥殺蟲,但自從(cong) 田頭安裝了自動蟲情測報燈,蟲情信息了如指掌,防治蟲害更加科學。

  蟲害一直被農(nong) 戶視為(wei) 影響糧食產(chan) 量的“心頭痛”。基地智慧農(nong) 業(ye) 應用軟件的項目負責人郭爽爽告訴記者,2019年,該基地引入3盞自動蟲情測報燈,它們(men) 能將田間害蟲引誘進燈內(nei) ,通過內(nei) 置攝像頭與(yu) 無線網卡,自動將害蟲圖像上傳(chuan) 至基地智慧農(nong) 業(ye) 係統。經過後台分析和趨勢判斷,農(nong) 戶能夠掌握蟲情趨勢,精準噴施農(nong) 藥,“這樣可以減少農(nong) 藥使用量,提高農(nong) 藥利用率。”

  在安徽,病蟲害綠色防控手段還有很多,農(nong) 業(ye) 綠色發展取得了新成效。記者從(cong) 安徽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了解到,安徽推行化肥施用定額製、農(nong) 藥購買(mai) 實名製,建成覆蓋全省的農(nong) 藥數字監管係統平台。2015年以來,在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量穩步增加的同時,該省農(nong) 田化肥、農(nong) 藥使用量呈逐年下降態勢。

  除了自動蟲情測報燈外,近年來,在一些農(nong) 場還亮起“另一盞燈”——太陽能殺蟲燈。

  在合肥市廬江縣同大鎮江霞穀物種植家庭農(nong) 場,1177畝(mu) 粳糯稻籽粒飽滿,進入成熟收獲期。該農(nong) 場負責人陳永江告訴記者,今年應用綠色防控集成技術,水稻畝(mu) 產(chan) 預計超1500斤,不僅(jin) 產(chan) 量高,而且品質好。

  在農(nong) 場邊,記者看到,連片的稻田約50畝(mu) 布設一盞太陽能殺蟲燈。陳永江說:“這個(ge) 燈白天能利用太陽能板儲(chu) 備電能,夜晚發出淡藍色的光,利用昆蟲趨光性原理,將稻田害蟲引入燈罩將其消滅,從(cong) 而減少稻田害蟲基數。”

  據廬江縣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吳晨陽介紹,該縣今年共建設10個(ge) 萬(wan) 畝(mu) 水稻病蟲害全程綠色防控示範區,以示範區為(wei) 核心輻射帶動全縣綠色防控技術推廣應用。“除了生物調控和理化誘控,我們(men) 還推廣應用藥劑拌種等栽培技術,示範區較普通農(nong) 作區平均減少病蟲害防治次數1次以上,化學農(nong) 藥使用量普遍下降5%以上。”

  安徽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副廳長楊增權表示,下一步,安徽省將繼續推進農(nong) 業(ye) 綠色技術集成創新,形成並推廣一批可看、可學、可借鑒的農(nong) 業(ye) 綠色發展模式,將農(nong) 業(ye) 綠色發展作為(wei) 提高農(nong) 業(ye) 質量效益和競爭(zheng) 力的關(guan) 鍵“招數”,與(yu) 此同時,加快綠色農(nong) 機裝備創製,淘汰能耗高、安全性能低的老舊農(nong) 機裝備。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