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像父輩那樣,艱苦奮鬥寫青春

發布時間:2022-11-02 16:00: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從(cong) 延安精神到紅旗渠精神,始終是激勵新時代青年勇擔使命的不竭動力——

  像父輩那樣,艱苦奮鬥寫(xie) 青春

  編者按

  巍巍寶塔山,滾滾延河水。回望百年征程,延安這片紅色熱土見證了中國革命從(cong) 挫折走向輝煌的偉(wei) 大曆程,孕育了延安精神。20世紀60年代,10萬(wan) 中原兒(er) 女憑著一錘一釺一雙手,建成了1500多公裏的“人工天河”,鍛造了紅旗渠精神。延安精神、紅旗渠精神是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精神譜係的偉(wei) 大精神,是我們(men) 黨(dang) 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我們(men) 戰勝困難、贏得未來的精神力量。

  10月26日至2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陝西省延安市、河南省安陽市考察。在刻下當年300名青年奮戰故事的紅旗渠青年洞,總書(shu) 記語重心長:“紅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脈相承的,是中華民族不可磨滅的曆史記憶,永遠震撼人心。年輕一代要繼承和發揚吃苦耐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摒棄驕嬌二氣,像我們(men) 的父輩一樣把青春熱血鐫刻在曆史的豐(feng) 碑上。”

  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廣大青年應以怎樣的精神狀態奮勇前行、不負使命?我們(men) 請各行各業(ye) 青年代表講親(qin) 曆、話感受,並特邀曾參與(yu) 紅旗渠建設的老英雄、宣講延安精神的老黨(dang) 員深情寄語。

  【一線講述·青年感言】

  艱苦奮鬥,走出致富“金道道”

  講述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ge) 人、陝西甘泉縣水政水資源管理辦公室派駐石門鎮魏家溝村第一書(shu) 記 崔院強

  2017年7月,我被組織選派擔任石門鎮魏家溝村第一書(shu) 記。一開始,我幹勁滿滿,卻有種“老虎吃天,無法下爪”的感覺。於(yu) 是,我想方設法融入村裏,通過跟老支書(shu) 老黨(dang) 員嘮家常、入戶走訪、實地查看,一步步摸清了村裏的家底,做到“村情戶情一口清”。

  作為(wei) 縣水資源保護中心幹部,我為(wei) 魏家溝爭(zheng) 取實施了生產(chan) 生活用水項目,修建儲(chu) 量達200立方米的灌溉滲水井1座,人飲水蓄水池3處、集中供水點2處,實現了自來水入戶全覆蓋。用上了幹淨清冽的“幸福水”,村民們(men) 認可了我這個(ge) 能吃苦、村情熟的後生。

  村上耕地麵積小,產(chan) 業(ye) 基礎比較薄弱,怎麽(me) 發展呢?思來想去,還是得因時製宜,自力更生,走出致富“金道道”。於(yu) 是,我多次召集村民商量、討論,並請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做農(nong) 技培訓、效益分析,解決(jue) 群眾(zhong) 技術和銷售方麵的後顧之憂。

  初來乍到,我發現村裏的蔬菜大棚土壤老化、病蟲害多、效益不高。查閱資料、求教專(zhuan) 家找到病根後,我多次到農(nong) 業(ye) 部門爭(zheng) 取“石灰氮”項目和種植技術指導,全村每棚菜的純收入從(cong) 2018年不足3萬(wan) 元提高到2021年6.5萬(wan) 元左右。我還動員群眾(zhong) 養(yang) 殖湖羊2000隻、建設日光溫室蔬菜大棚64座、種植山地果156畝(mu) ,形成菜、畜(禽)、果循環發展模式,使魏家溝村成了石門現代農(nong) 業(ye) 園區輻射區。

  大家你趕我超,致富動力越來越強。2020年,魏家溝村全麵脫貧,鄉(xiang) 親(qin) 們(men) 過上了幸福生活。之後,我沒有停步,反而幹勁更足了。為(wei) 村上爭(zheng) 取基礎建設項目,硬化蔬菜園區道路和村巷道;為(wei) 村活動廣場安裝健身器材,協調資金維修房屋、水渠……經過我和村幹部們(men) 的努力,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老百姓們(men) 喜笑顏開。

  這兩(liang) 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部分農(nong) 產(chan) 品出現滯銷。我主動請纓,擔任縣裏“第一書(shu) 記聯盟”負責人,帶領全縣第一書(shu) 記統一收購、分揀、包裝各村滯銷的各類農(nong) 產(chan) 品,再利用微信朋友圈等平台宣傳(chuan) 促銷,為(wei) 百姓們(men) 解決(jue) 了煩心事。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說:“現在,‘兩(liang) 個(ge) 一百年’奮鬥目標的第一個(ge) 百年目標已經實現,絕對貧困問題解決(jue) 了,老鄉(xiang) 們(men) 過上了好日子,但還要繼續努力往前走,讓生活越來越美好。”接下來,我會(hui) 帶著全村認真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把富民政策一項一項落實好,讓百姓生活越來越紅火。

  接力奮戰,讓紅旗渠安全高效運行

  講述人:河海大學水利水電學院水工結構工程專(zhuan) 業(ye) 博士研究生 張宏偉(wei)

  2017年,在紅旗渠引水工程修建60周年前夕,我有幸參與(yu) 了“紅旗渠安全評估服務”工作,親(qin) 身體(ti) 會(hui) 到了先輩們(men) 修建“人工天河”的艱辛與(yu) 頑強,感受到了這一工程的偉(wei) 大。在工作中,我隨著指導老師們(men) 身背檢測儀(yi) 器、頭頂炎炎烈日,勘察紅旗渠總幹渠、第一及第二幹渠。在勘察紅旗渠總幹渠時,渠道大多位於(yu) 半山腰,臨(lin) 空側(ce) 的渠頂僅(jin) 1米寬左右,無法行車,不少老專(zhuan) 家沿著總幹渠連續3天徒步70多公裏,對主要幹線進行了細致周密的安全檢查,磨壞了鞋、累彎了腰,卻毫無怨言。我們(men) 這些後輩看在眼裏,敬在心中。

  我負責的主要工作,是紅旗渠引水工程中曙光渡槽的三維有限元分析與(yu) 安全評價(jia) 。由於(yu) 建造年代久遠,許多設計資料已經缺失。我在紅旗渠管委會(hui) 的協助下,幾經周折,終於(yu) 找到了塵封已久的純手繪圖紙。那規範的線條、工整的文字,處處展現了科研人員嚴(yan) 謹用心、精益求精的精神。

  為(wei) 了真實還原曙光渡槽的細微構造、複雜地層及運行條件,我根據圖紙開展現場勘察、安全檢查,耗時數月,一點點構建起曙光渡槽的三維模型,並進行計算分析研究。雖然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我咬著牙始終堅持,最終獲得成功。當該項工作被評價(jia) 為(wei) “對曙光渡槽的超齡運行與(yu) 安全評估具有重要意義(yi) ”時,我感到無比快樂(le) 與(yu) 充實。

  每每想起這段寶貴經曆,我都驕傲不已。能夠與(yu) 先輩們(men) 接力奮戰,服務紅旗渠引水工程,我倍感自豪。對我們(men) 新一代水利人來說,矢誌科研攻關(guan) ,以新技術、新方法確保紅旗渠引水工程安全高效運行,是光榮的職責,也是巨大的幸福。

  讓群眾(zhong) 在家門口有“醫”靠

  講述人:寧夏銀川市碧水藍天社區醫院醫生 韓登苗

  這些年,隨著大健康觀念深入人心,擁有自己的家庭醫生成了件時髦事。我所在的社區就有兩(liang) 萬(wan) 人簽約家庭醫生,占常住人口的近一半。

  起初,“簽”起來容易,“約”起來難。以前我們(men) 社區衛生服務站一共十來個(ge) 人,全科、專(zhuan) 科醫生更少,常常是“精準服務有心無力、上門服務人手不夠、居民認可度滿意度不高”。去年,寧夏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水平和能力,試點建設社區醫院。我們(men) 也抓住機會(hui) ,和銀川市中醫醫院結成醫聯體(ti) ,共享優(you) 質醫療資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升級為(wei) 社區醫院,醫生增加到60多人、床位增加到52張,新設了20多個(ge) 臨(lin) 床科室。專(zhuan) 家團隊還常態化下沉社區醫院,讓居民們(men) 在社區就能享受大城市醫院的康複醫療,為(wei) 家庭醫生履約提供了更大空間。

  硬件到位了、陣地擴大了,服務居民也得更主動了。我們(men) 幹勁十足,白天黑夜連軸轉,為(wei) 簽約居民建立“一人一檔”,為(wei) 易被忽略的人群開展免費健康體(ti) 檢,再根據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提供精準化“菜單式”服務。比如,針對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患者,我們(men) 長期跟蹤、提供個(ge) 性化治療方案;對於(yu) 行動不便的術後康複人群,我們(men) 上門幫其換藥;對孕婦、嬰幼兒(er) ,我們(men) 開展定期家訪護理……

  前不久,銀川市中醫醫院下派了高血壓、糖尿病醫療專(zhuan) 家來社區醫院,成立慢病管理中心,為(wei) 居民提供用藥及生活指導,這下子,我們(men) 心裏更有底了。今年上半年,我們(men) 又簽了一個(ge) 社區的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委托協議書(shu) ,服務居民增加到7萬(wan) 多人。為(wei) 了提高診療效率,我們(men) 嚐試接軌“雲(yun) ”服務,通過互聯網醫院在線問診。這樣一來,居民有個(ge) 感冒咳嗽、頭疼腦熱,再也不用擠破頭往大醫院跑。全科大夫首診、專(zhuan) 科醫生解決(jue) 疑難雜症,在家門口就能做治療,費用比在大醫院少了一半,買(mai) 藥最多能報銷60%。花一級醫療機構的錢,享受三甲醫院的服務,群眾(zhong) 拍手稱好。

  下一步,我們(men) 還打算打造針灸理療、老年病等專(zhuan) 科門診,不斷推動分級診療在基層落地,讓群眾(zhong) 在家門口有“醫”靠。工作越來越多,我卻甘之如飴。青春就是用來奮鬥的,我願用一生中最好的年華,釋放出最大的光和熱。

  【老黨(dang) 員寄語】

  傾(qing) 情講述延安紅色記憶

  講述人:陝西延安市寶塔區政協離休幹部 折正千

  我是土生土長的延安人,一直在黨(dang) 旗下成長,至今已有69年黨(dang) 齡了。

  黨(dang) 的二十大閉幕不到一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就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紀念地,為(wei) 我們(men) 上了一堂生動深刻、直抵靈魂的黨(dang) 課。

  延安的一草一木都承載著熾熱的紅色記憶。在我家這樣一個(ge) 普通家庭裏,就有3位親(qin) 人為(wei) 國捐軀——“七七事變”後,我的哥哥折金門、折金榜倒在抗日戰場上;解放戰爭(zheng) 中,我老伴的哥哥、地下黨(dang) 員畢瑞生因公犧牲……從(cong) 至敬至愛的親(qin) 人身上,從(cong) 千千萬(wan) 萬(wan) 英雄身上,我深切體(ti) 會(hui) 到了記錄曆史、賡續傳(chuan) 統的重要價(jia) 值。

  從(cong) 1948年參加工作到1998年離休,再到離休後的這20多年,我始終未曾停止過關(guan) 於(yu) 延安精神的資料收集和文史研究。離休後,我抓緊時間參加各種公益活動、全心全意宣講延安精神,反倒比以前更忙碌了。大家都叫我“延安文史活字典”,這讓我既自豪,又深感責任重大。

  宣講時,我常常和學員們(men) 一起去革命根據地舊址,招呼大家找塊石頭席地而坐,給他們(men) 講述當年熱血青年們(men) 在艱苦環境下自力更生、奮發圖強,最終贏得革命勝利的故事。幾十分鍾下來,雖然褲腿上沾了泥土,身子困乏酸痛,但看到學員們(men) 的心靈受到了洗禮、精神無比昂揚,我就感到十分滿足。

  作為(wei) 一名老黨(dang) 員,我時刻把黨(dang) “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牢記在心。總書(shu) 記的殷殷囑托,更堅定了我幹好這份事業(ye) 的信心和決(jue) 心。雖然已年近九十,但我會(hui) 繼續發揮餘(yu) 熱,把延安精神宣講好,把我們(men) 黨(dang) 艱苦奮鬥的光榮傳(chuan) 統發揚好,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chuan) 。

  幸福生活離不開“拚命幹”

  講述人:紅旗渠建設特等模範 張買(mai) 江

  “要用紅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別是廣大青少年,社會(hui) 主義(yi) 是拚出來、幹出來、拿命換來的,不僅(jin) 過去如此,新時代也是如此。”前幾天,在新聞上聽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參觀紅旗渠紀念館時的話語,我的熱淚禁不住流了出來。

  總書(shu) 記的話說到了我的心坎上。要奮鬥,咋可能沒有犧牲?我的父親(qin) 張運仁和其他80名烈士,就犧牲在紅旗渠建設工地上。沒有他們(men) 拚命地幹,沒有他們(men) 的鮮血和生命,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父親(qin) 犧牲後,母親(qin) 送13歲的我去修渠。臨(lin) 行前,母親(qin) 含淚囑咐我:“不把水帶回來,就不要回這個(ge) 家。”

  在紅旗渠建設工地上,我年齡最小。大家照顧我,讓我做輕活,可我就是揀重活幹。不到一個(ge) 月,母親(qin) 做的新鞋磨破了,腳底板磨出血泡,我一聲不吭,咬緊牙關(guan) 接著幹。從(cong) 背鑽到攆鑽、放炮……一刻也不肯放鬆。

  十年苦幹,終於(yu) 引來了幸福水。1965年4月5日,紅旗渠總幹渠建成通水;1966年4月,渠水流到了我的家門口——桂林鎮南山村。

  紅旗渠建設勞模大會(hui) 結束後,我一口氣跑回家,進門就喊:“娘,我把水帶回來了。”母親(qin) 眼淚止不住地流。

  修渠結束後,我在幹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努力宣傳(chuan) 紅旗渠精神。1988年,我的兒(er) 子張學義(yi) 到紅旗渠上工作。現在,他仍然守護著紅旗渠的支渠。紅旗渠與(yu) 我家結下了不解之緣,紅旗渠精神就是我們(men) 的傳(chuan) 家寶。

  退休後,我到紅旗渠幹部學院當了一名勞模講師。今年,我74歲了,隻要身體(ti) 允許,就要把紅旗渠精神一直講下去。我經常對年輕人說,今天趕上了這麽(me) 好的光景,一定要跟著黨(dang) 拚命幹、踏實幹,讓生活越來越幸福。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張勝、王勝昔、張哲浩、王建宏、張文攀、王斯敏 光明日報通訊員 郭山寶、葉樹峰、錢友輝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