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一展盡覽千年畫史

發布時間:2022-11-02 16:05:00來源: 北京日報

  作者:盧宇

  由《先秦漢唐畫全集》《宋畫全集》《元畫全集》《明畫全集》《清畫全集》組成的“中國曆代繪畫大係”共計六十卷二百二十六冊(ce) ,共收錄海內(nei) 外兩(liang) 百多家博物館、美術館收藏的中國繪畫藏品一萬(wan) 餘(yu) 件(套),涵蓋了絕大部分傳(chuan) 世繪畫珍品。這個(ge) 曆時17年的國家重點出版項目成果,是迄今為(wei) 止同類出版物中精品佳作收錄最全、出版規模最大的中國繪畫圖像文獻。

  日前,“盛世修典——‘中國曆代繪畫大係’成果展”亮相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1700餘(yu) 件曆代繪畫精品的出版打樣稿檔案,是國內(nei) 文博機構藏品與(yu) 流散海外國寶級繪畫的一次匯聚展示,全景式呈現了中國繪畫的發展曆程。觀展一日,品閱千年,並非虛言。

  學界一般認為(wei) ,中國繪畫最先勃興(xing) 的是人物畫。在中國繪畫史中,第一批有明確曆史記載、憑借繪畫能力享有聲譽的畫家出現於(yu) 魏晉,而他們(men) 的作品主要便是人物畫。從(cong) 現存摹本來看,一部分明顯因襲了漢代人物畫作品,奠定了中國古代繪畫藝術載道、敘事、教化、抒情的功能基礎,此次展出的先秦兩(liang) 漢繪畫作品對此發展脈絡有一定體(ti) 現,“狀物形”為(wei) 其基本發展方向。

  行至盛唐,繪畫裏的人物造型更為(wei) 多元,姿勢、體(ti) 態皆有了更為(wei) 自由的表達,“畫聖”吳道子當為(wei) 其中楷模。宋代繪畫幾近諸法完備,人物畫的題材主要由曆史傳(chuan) 說、風俗人倫(lun) ,以及儒家名士肖像等構成。元代知名畫家大多與(yu) 南宋宮廷畫師有著不小關(guan) 聯,他們(men) 的籍貫、特長、著作印證著藝術淵源,這一時期,神仙像等道教畫極為(wei) 流行。

  明朝初期,朱元璋恢複了禦用畫院,人物畫在製度的庇護下穩定恢複、發展。明萬(wan) 曆年間,意大利傳(chuan) 教士利瑪竇來華,西洋寫(xie) 實技法持續傳(chuan) 入,肖像畫技術有了變革性變化,光影之法與(yu) 透視法逐漸被畫壇使用、吸收、轉化。曾鯨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據記載,他重墨骨,成後再加敷彩,寫(xie) 照妙入化工,儼(yan) 然如生。與(yu) 此同時,風格明顯的人物畫家陳洪綬上溯探源,發展晉唐的高古遊絲(si) 描,作品獲得不少文士喜愛,畫中人物誇張變形,表現出畫家強烈性格的同時,迎合了明遺民群體(ti) 的心靈訴求,進而成為(wei) 一個(ge) 時代的圖像標誌。

  中國幅員遼闊,四季分明,為(wei) 曆代畫家們(men) 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繪畫靈感。從(cong) 傳(chuan) 神寫(xie) 照的人物畫,到格物致知的花鳥畫,無數清雅絕豔的花卉、飛鳥落入筆端,成為(wei) 傳(chuan) 世佳作,彰顯出先民對自然環境中生靈萬(wan) 物的細致觀察,體(ti) 現出中華民族“天人合一”的自然觀、生命觀。

  “黃筌富貴,徐熙野逸”,指的是五代時西蜀宮廷畫家黃筌的花鳥畫風雍容豐(feng) 滿,有富貴相;南唐畫院畫家徐熙的風格則清秀飄逸,有隱士風。出於(yu) 對寫(xie) 真的不同理解,他們(men) 在繪畫技法上有所革新,使得花鳥畫作為(wei) 中國繪畫藝術的一種獨特形式,成為(wei) 新的起點。宋代初年建立了翰林圖畫院,對宋代花鳥畫發展有著推動作用,重要的繪畫活動更多圍繞著畫院進行,其中以宋徽宗趙佶執政時最為(wei) 活躍,名家眾(zhong) 多,技巧精能。

  明代畫院也有重要的創造,邊景昭恢複了宋代花鳥畫妍麗(li) 工致的體(ti) 質,其後的呂紀在敷色絢爛方麵有所發展。在技法上有自己獨特創造的是陳淳、林良的水墨寫(xie) 意花鳥,放筆縱墨,如意揮寫(xie) ,是繼南宋晚期梁楷、法常之後的又一次發展。清代惲壽平的花鳥畫發展了墨骨一路,風格明麗(li) ,深得人們(men) 喜愛。同時,他所描繪的花卉品類豐(feng) 富,使他成為(wei) 花鳥畫壇開宗立派的一位人物,並被視為(wei) 花鳥正宗。

  山水作為(wei) 人物畫的布景,出現在畫作中的時間甚早。戰國時代一些彩繪漆器上已經有樹木穿插在人物故事圖畫之間。經過宋徽宗鑒藏的隋代展子虔《遊春圖》被視為(wei) 青綠山水的早期代表作之一。唐代繪畫理論家張彥遠認為(wei) 山水畫趨向成熟始於(yu) 李思訓、李昭道父子。二李的山水運用了青金石、綠鬆石等礦物質顏料,色彩金碧輝映,是青綠山水走向成熟的代表畫家。“九天閶闔開宮殿,萬(wan) 國衣冠拜冕旒。”萬(wan) 邦來朝的盛唐氣象,在號稱“國朝山水第一”的李思訓的《九成避暑圖》中,躍然紙上。

  王維也是當時重要的畫家之一,其所作《輞川圖》描繪自身生活居住環境,表現了恬淡閑適的生活理想,對後世山水畫的創作主旨影響深遠。而後南唐的董源、巨然的部分畫作,勾畫出江南地域丘陵江湖的動人景象,使用的“披麻皴”為(wei) 元明清及至當代的畫家所不斷摹仿,是層累發展的中國山水畫的標誌性人物。

  荊浩、關(guan) 仝、李成、郭熙、範寬等五代至宋的山水畫家,使公元10至11世紀的山水畫進一步成熟起來。取材逐漸從(cong) 大山大水的景象擴大到寒林、野水、平遠之景。在表現上,山水中季節氣候的描繪進一步精確,表現作者真切感受的藝術訴求越來越受到推崇。李唐被認為(wei) 是南宋山水畫新畫風開始的標誌人物,他發展徽宗詩畫合一的藝術追求,在自然山水的變化中做了提煉工作,深入實踐了追求藝術真實、而非視覺真實的目標,之後的馬遠、夏圭成熟了這一探索,形成了南宋“院體(ti) ”山水畫。

  “元四大家”在明代中葉時一般被認為(wei) 是趙孟頫、黃公望、王蒙、吳鎮,明代晚期的董其昌認為(wei) 趙孟頫應該具有更高的位置,而替換上了倪瓚。他們(men) 都是明清以來大部分山水畫家不斷取法、臨(lin) 摹的典範。趙孟頫提倡筆墨的書(shu) 法趣味,標榜複古。趙孟頫的學生黃公望以畫虞山風景和富春江上風景聞名於(yu) 世,並開創淺絳著色的方法,經“清初四王”推崇,逐漸形成了“黃家樣”山水範式。

  本次展覽還特別展出了放大2倍的《千裏江山圖》長卷燈光特效圖。長卷是中國古代繪畫特有的表現形式,能夠在一張畫幅上展現多個(ge) 不同的時空場景。如此長卷以往幾乎無法完全攤開,隻能一段一段地閱看。如今,借助數字技術,觀者可將《千裏江山圖》一覽到底。

  徜徉展廳,與(yu) 名畫為(wei) 伍,跨越千年畫史,實乃一大快事。(盧宇)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