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如何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

發布時間:2022-11-02 16:02:00來源: 學習時報

  作者:蒲實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ti) 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ye) 化,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這是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的戰略部署,為(wei) 當前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影響,指明了前進方向。

  實體(ti) 興(xing) ,國家強。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強調:“實體(ti) 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財富創造的根本源泉,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不論經濟發展到什麽(me) 時候,實體(ti) 經濟都是我國經濟發展、在國際經濟競爭(zheng) 中贏得主動的根基”“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發展實體(ti) 經濟是實現科技自立自強、不斷提高國際競爭(zheng) 力的關(guan) 鍵所在。實體(ti) 經濟是現代化經濟體(ti) 係的主體(ti) ,也是國家真正創造財富的經濟形態。隻有擁有堅實發達的實體(ti) 經濟,才能在風雲(yun) 變幻的國際經濟中站穩腳跟。發展實體(ti) 經濟是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推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經濟實體(ti) 水平越高,經濟實力就越強,抵禦風險的能力也越強,這是現代經濟發展的硬道理。我國是靠實體(ti) 經濟發展起來的,還要依靠實體(ti) 經濟走向未來。麵對新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課題,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ti) 經濟之上。

  當前,我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但大而不強問題仍然突出。伴隨著經濟規模的迅速擴張,我國實體(ti) 經濟發展積累了一係列深層次結構性矛盾,實體(ti) 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日益顯現。創新不足帶來關(guan) 鍵技術缺失,導致結構性供需失衡。高品質、個(ge) 性化、高複雜性、高附加值產(chan) 品的供給能力不足,鋼鐵、石化、建材等行業(ye) 的低水平產(chan) 能過剩問題突出並長期存在,經濟過度金融化阻礙資本流入導致內(nei) 生發展動力不足。製造業(ye) 競爭(zheng) 的全球挑戰加大,麵臨(lin) 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雙重擠壓。與(yu) 世界製造強國相比,我國製造業(ye) 大而不強,在自主創新能力、資源利用效率、產(chan) 業(ye) 結構水平、信息化程度、質量效益等方麵存在差距。同時,在勞動密集型製造業(ye) 領域我們(men) 又麵臨(lin) 發展中國家的低成本競爭(zheng) 挑戰。實體(ti) 經濟與(yu) 數字經濟的融合不深,阻礙了經濟整體(ti) 效能的釋放。數字技術在不同產(chan) 業(ye) 、行業(ye) 和地區的覆蓋不均衡,數字技術尚未形成對產(chan) 品全生命周期和產(chan) 業(ye) 鏈的深度賦能,以及信息基礎設施不完備、監管體(ti) 係與(yu) 標準規範不完善等,客觀上製約了實體(ti) 經濟與(yu) 數字經濟深度融合。我們(men) 要在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大局變化的潮流中、在各種風浪挑戰的衝(chong) 擊下行穩致遠,就必須牢牢夯實實體(ti) 經濟的根基。

  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ti) 經濟上,關(guan) 鍵要處理好三個(ge) 關(guan) 係。

  處理好實體(ti) 經濟和虛擬經濟的關(guan) 係,推動虛擬經濟服務於(yu) 實體(ti) 經濟。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必須依靠創新驅動實體(ti) 經濟供給質量提升和高質量發展,必須促進實體(ti) 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這就要推動報酬結構再平衡,形成實體(ti) 經濟友好型報酬結構,更好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引導人才、企業(ye) 家才能、長期資本等優(you) 質生產(chan) 要素更多向實體(ti) 經濟領域配置。虛擬經濟必須與(yu) 實體(ti) 經濟相協調。推動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增強金融體(ti) 係提供長期資本、耐心資本的能力,加快建成支持創新創業(ye) 的耐心資本長期資本的形成機製,促進金融和實體(ti) 經濟良性循環。

  處理好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與(yu)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關(guan) 係,堅持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與(yu)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培育並舉(ju) 。一方麵,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是建設製造強國的重要任務之一;另一方麵,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是國家培育發展新動能、獲取未來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的關(guan) 鍵領域。這要求深刻把握發展的階段性新特征新要求,堅持把做實做強做優(you) 實體(ti) 經濟作為(wei) 主攻方向,一手抓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一手抓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壯大,加快推動數字產(chan) 業(ye) 化、產(chan) 業(ye) 數字化,推動製造業(ye) 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提高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現代化水平。實施產(chan) 業(ye) 基礎再造和產(chan) 業(ye) 鏈提升工程,推進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改造,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煥發新活力、釋放新潛能。積極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打造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鏈,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現代化水平,推動科技創新和實體(ti) 經濟發展深度融合,加快推進科技創新策源地建設、先進製造業(ye) 和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聚發展。

  處理好實施擴大內(nei) 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關(guan) 係,推進經濟循環真正暢通起來。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明確要求,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wei) 主題,把實施擴大內(nei) 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國內(nei) 大循環內(nei) 生動力和可靠性。這就要求在原來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和需求側(ce) 管理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兩(liang) 者之間的協調配合。一方麵,提升供給體(ti) 係對國內(nei) 需求的適配性。為(wei) 適應消費結構升級的需要,供給體(ti) 係也要進行及時調整,這樣才能充分釋放消費潛力。加快培育完整內(nei) 需體(ti) 係,堅持以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為(wei) 主線,提升供給體(ti) 係對國內(nei) 需求的適配性,打通經濟循環堵點,加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完整性,不斷提高供給體(ti) 係質量。另一方麵,建立健全擴大內(nei) 需有效製度。消費是暢通國內(nei) 大循環的關(guan) 鍵環節和重要引擎。擴大內(nei) 需的政策要適當加大力度,從(cong) 供需兩(liang) 端推動經濟擴容提質,逐步邁向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