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圓明園澹泊寧靜遺址考古發掘取得重要成果

發布時間:2022-11-08 11:15:00來源: 光明網

  經國家文物局批準,2022年9月30日起,北京市文物局組織考古研究院、海澱區圓明園管理處、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北京聯合大學考古研究院、首都師範大學曆史學院對圓明園澹泊寧靜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目前已取得重要成果,揭露出“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遺址。

  澹泊寧靜遺址位於(yu) 圓明園西北部,是圓明園四十景之一,雍正五年(1727年)時已建成,取意於(yu) 諸葛亮《誡子書(shu) 》中“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

  “田字房”是澹泊寧靜的主體(ti) 建築。通過連續三年的發掘,已全部揭露出該建築基址。“田字房”共33間,各間皆4.48米見方,廊深1.28米。該建築地麵以上部分雖已不存,但基址保存尚好,台基保存高約0.55米,局部殘存虎皮石陡板、階條石。台基麵上可見柱頂石、鋪地方磚、排水溝。台基外圍可見如意踏跺、卵石散水和道路。基礎“滿堂紅”做法,基槽底部滿布地釘,防止建築下沉。台基由9層夯土夯打而成。天井由大小不等的石板鋪成,3.8米見方,設置有完善的排水設施。

  發掘中可見台基表麵、天井、道路多處經火燒過,地麵發紅,鋪地方磚、石板皸裂。

  “田字房”以北發掘的稻田遺跡,發現了南北兩(liang) 側(ce) 的田埂,南側(ce) 田埂可見兩(liang) 次修整痕跡,稻田內(nei) 此前以植物考古的手段發現有水稻植矽石。

  文獻記載,康熙皇帝親(qin) 自培育“禦稻”(即京西稻的前身),經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精心種植,並在玉泉山周邊開辟了禦稻田,所產(chan) 禦稻米供宮廷食用。此後,京西稻在北京大麵積種植。“田”字象征農(nong) 耕,古代中國重視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清朝皇帝不但以“田”為(wei) 房,還在“田字房”旁的稻田裏親(qin) 自勞作,察看農(nong) 事農(nong) 時,以示對農(nong) 業(ye) 的重視。

  今雖已不能見澹泊寧靜景區全貌,但從(cong) 發掘的情況看,遺址表現出濃鬱的鄉(xiang) 村園林景象。發掘工作厘清了“田字房”的形製和工程做法,為(wei) 清代皇家園林建築研究提供了新材料。稻田遺跡的發掘,對探討清代的禦稻培育、種植和農(nong) 耕技術具有重要作用。本次考古工作全程與(yu) 幾家高校考古專(zhuan) 業(ye) 、古建築考古專(zhuan) 業(ye) 的田野考古實習(xi) 相結合,是田野考古課程體(ti) 係的創新,深化了新時代愛國主義(yi) 教育、勞動教育與(yu) 課程思政教育,進一步提升了考古專(zhuan) 業(ye) 學生的專(zhuan) 業(ye) 能力。

  本次工作全程向公眾(zhong) 開放考古工地,還通過各種方式及時與(yu) 社會(hui) 共享考古成果,進一步向公眾(zhong) 展示了考古成果所內(nei) 蘊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劉華敏)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