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濤:當二裏頭考古的進度條走到2%
我是二裏頭遺址考古工作的第四代隊長,今年是我當隊長的第三年,也是我在二裏頭工作的第二十個(ge) 年頭。20年對一個(ge) 人來說不短,但在二裏頭麵前,我和我的前輩們(men) 一樣,都很年輕。
我們(men) 在2019年做過一次統計,二裏頭考古60年來,發掘遺址近5萬(wan) 平方米。按照目前的速度,二裏頭的考古工作全部完成需要3000多年,現在進度條才剛剛走到2%。
二裏頭這樣的都城遺址,資料價(jia) 值重大,遺存種類豐(feng) 富,堆積非常複雜,發掘過程需要我們(men) 精益求精,盡可能多角度、全方位、多層次、多手段、最大限度地去獲取資料信息,因此必然需要時間。
我是一個(ge) 對生活充滿好奇的人,始終期待,前麵會(hui) 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獲。這是考古工作帶給我的影響,它是一個(ge) 不斷有新發現的曆程,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hui) 誕生什麽(me) 傳(chuan) 奇。
最新發現“四車道”道路
今年9月,我們(men) 公布了二裏頭遺址考古近期取得的一些重大收獲。2020年秋季至今,我們(men) 新發現了宮西路向北延伸200餘(yu) 米的道路,還有宮北路上的門道、宮城以西區域圍牆的東(dong) 南拐角等。
新發現的這200餘(yu) 米道路,寬約16米,大概相當於(yu) 我們(men) 現在的4條車道。這還不是最寬的,宮殿區外圍的道路最寬能達到20米左右。在汽車逐漸普及的上世紀80年代,中國城鎮道路的寬度也隻有10米左右。二裏頭遺址至今發掘了5萬(wan) 多平方米,僅(jin) 僅(jin) 發現了兩(liang) 段間距1米寬的雙輪車轍的痕跡,說明當時雙輪車的數量非常少。所以,鋪設這麽(me) 寬的道路,通行肯定不是最重要的功能。
結合60多年的考古研究,我們(men) 認為(wei) ,二裏頭都城主要是通過主幹道路劃分出規整的功能區,用兩(liang) 縱兩(liang) 橫4條道路搭成一個(ge) “井”字形框架。在這個(ge) “九宮格”的布局中,祭祀區、宮殿區和官營作坊區,這3個(ge) 最重要的區域在中路,宮殿區位居中心,這完全符合“擇天下之中而立國,擇國之中而立宮,擇宮之中而立廟”的都城規劃特點,代表了中國乃至東(dong) 亞(ya) 地區最早的廣域王權國家的都城。
根據近年的新發現,我們(men) 認為(wei) 二裏頭都城極可能是以縱橫交錯的道路和圍牆分隔形成多個(ge) 網格。每個(ge) 網格屬於(yu) 不同家族,極可能已出現了家族式分區而居、區外設牆、居葬合一的布局。
二裏頭建都之初就出現了這4條道路,一直到政權被推翻,這些道路係統才被破壞。這樣嚴(yan) 格、清晰、規整的規劃布局,說明當時的社會(hui) 結構層次明顯、等級有序,統治格局秩序井然,暗示存在成熟發達的統治製度和模式。這是進入王朝國家的最重要標誌,可能也是“井井有條”“井然有序”這些成語的源頭。
這裏普及一個(ge) 小知識,器物相對好辨認,道路是怎麽(me) 發掘的呢?靠的是考古工作者的基本功之一:認土。
中國的考古遺址大部分是土遺址,我們(men) 將其分為(wei) 兩(liang) 類——自然形成的土和人活動過的土。這兩(liang) 類土的顏色、質地、所含物質都不同。例如,挖墓坑的過程會(hui) 穿透很多層土,相當於(yu) 把這些不同層次、顏色和質地的土無意識地攪拌,這些土被挖上來,等人埋葬之後,再回填。所以墓葬土又叫“五花土”,這給考古人提供了辨認依據。
同樣是經人活動過之後的土,也有細微區別。例如,宮殿的土和道路的土都堅硬、質密,如何具體(ti) 分辨?
修建宮殿就跟現在建房一樣,要先挖一個(ge) 基礎坑,在坑裏鋪上一層約10厘米厚的土,用工具把它夯打堅硬,再鋪一層,再夯打……這樣的兩(liang) 層土之間是有分界的,我們(men) 在發掘過程中就能看到宮殿土的特質:縱剖麵分層,橫截麵呈長方形。
道路的土也分層,但因為(wei) 長期行車走人,路麵上的覆土被碾壓踩踏,土的特點又不一樣。車和人的重量有限,踩壓不了多深。土層不斷累積,會(hui) 形成像千層餅一樣的縱剖麵,每層不過毫米之差。除了今年發掘的一段路麵鋪嵌了碎陶片,二裏頭時期的道路基本都是土路。
不愛兵器愛酒器
我們(men) 在二裏頭遺址發現了中國最早的青銅器鑄造作坊,但當時的人們(men) 沒有把原料珍貴、技術複雜的鑄銅技術大規模運用在戰爭(zheng) 上(發掘的銅兵器不過30來件,而且主要是隻有幾厘米長的銅箭頭),而是用來生產(chan) 大量酒器,已發現20多件。
我們(men) 發掘出幾百件酒器(主要是陶器),有釀酒的、盛酒的、溫酒的,這些器物內(nei) 壁都檢測出了酒的成分。當時喝的主要是米酒,度數低,冬天喝比較涼,所以會(hui) 溫酒,酒在加熱之後酒勁更大。隻有社會(hui) 生產(chan) 力發展到一定水平,出現了糧食剩餘(yu) ,人們(men) 才會(hui) 釀酒。所以,飲酒在當時是貴族的特權。
柏楊先生在《中國人史綱》裏寫(xie) 過夏人禁酒的故事,說大禹品嚐有人敬獻的美酒,喝得酩酊大醉,醒來說酒太好了,後世一定會(hui) 有人為(wei) 了它家破人亡,於(yu) 是下令禁酒。但看來似乎很難禁絕,至少在考古學上,我們(men) 還沒有看到有關(guan) 禁酒的證據。飲酒活動在當時是非常重要的一種社交,除了享樂(le) ,還有調整社會(hui) 關(guan) 係、體(ti) 現社會(hui) 等級的重要功能。
二裏頭遺址的手工業(ye) 活動比較豐(feng) 富。一般來說,一個(ge) 數百口人的村子,一口水井就足夠生活所需,但我們(men) 在一個(ge) 約1000平方米的發掘區域裏發現9口水井,有多口水井的間距隻有一兩(liang) 米,這個(ge) 密度遠遠超出一般生活用水的需求。我們(men) 推測,這可能是滿足用水量較大的手工業(ye) 生產(chan) 所需。
考古有時候就是先設想,再尋找線索,一步步去驗證設想。發掘沒有結束,就沒法知道下麵到底是什麽(me) 情況,這是考古學的魅力——不知道的地方永遠比知道的要多,盡管知道的越來越多,但是不知道的還是會(hui) 更多。
近年來,我們(men) 還首次發現了製陶遺存。在遺址西北部出土了800多片外表、斷茬帶有紅漆的陶片,數量為(wei) 以往曆年發掘出土帶漆陶片總量的近20倍,這說明周邊可能存在製漆作坊。此外,在宮城西南角還發現了近百平方米的骨、角器加工作坊。
除了發掘到重要現象,通過綜合研究得出比較可靠的結論也很有意思。最近五六年,我對二裏頭文化晚期階段的資料做了綜合梳理,發現禮儀(yi) 性的、政治性的大型工程,都在同一階段遭到破壞,比如道路係統、宮城城牆、宮殿建築群等。這些破壞是來自所謂商政權的前身和東(dong) 夷人的先輩,說明當時二裏頭的政權很可能被推翻,它不再是一個(ge) 都城。
但與(yu) 此同時,二裏頭的鑄銅、製漆、加工骨角器等手工業(ye) 作坊還在繼續使用,還新建了宮室建築等大型夯土工程,說明二裏頭仍然是新政權中的重要聚落。這些當時的“高科技”工藝,需要專(zhuan) 業(ye) 的技術人員和設備設施,一般都會(hui) 被再利用一段時間。
二裏頭是這樣,商周政權更替時也是如此。周的青銅器鑄造水平要比商末差一大截。周滅商之初,先把工匠都留在當地繼續鑄造青銅器,後來才遷到新朝都城。考古發掘和研究如同偵(zhen) 探破案——發現蛛絲(si) 馬跡、找到邏輯關(guan) 係、建立證據鏈條、得出有說服力的結論——這也是考古研究的魅力和樂(le) 趣。
二裏頭考古工作開展63年以來,取得了一係列豐(feng) 碩的成果,其中一個(ge) 重要原因,就是製訂了科學的計劃,抓住了體(ti) 現二裏頭價(jia) 值的重大問題,持續不斷地工作。第三代隊長許宏老師曾經在《最早的中國》裏說,二裏頭宮城是通過學術設計“想”出來並且驗證得到的。實際上,二裏頭遺址的很多重要收獲都是如此,是通過精心的學術設計、科學的計劃安排而逐步取得的。
比如,最近剛公布的二裏頭遺址中心區的多網格式布局,也是通過對以前資料的深入研究、分析,推測“井”字形道路劃分的網格外圍應該都有牆垣圍護,而後從(cong) 關(guan) 鍵地點發掘驗證,並逐步擴大範圍探索出來的。
四代隊長的60餘(yu) 年“接力”
二裏頭遺址是1959年著名史學家徐旭生先生發現的,當時他在豫西尋找“夏墟”,在偃師二裏頭村的麥田裏看到了隨處可見的陶片。我是河南人,1976年出生於(yu) 南陽市唐河縣,1995年考入山東(dong) 大學曆史係,1996年被分配到考古專(zhuan) 業(ye) 。我和徐先生是同一個(ge) 縣的老鄉(xiang) ,隻是直到大二學習(xi) 夏商考古,我才知道他的卓越成就。
1959年秋,二裏頭工作隊的第一代隊長趙芝荃先生和同事就進駐開展考古工作,接連完成了二裏頭一號宮殿和二號宮殿的基址發掘,發現了宮殿區外貴族墓葬、銅玉禮器、部分手工業(ye) 作坊遺址,讓人們(men) 對二裏頭遺址整體(ti) 布局有了概括性了解。
1979年,鄭光先生上任第二代隊長,他和同事進一步細化了二裏頭文化分期,重點發掘了以鑄銅作坊、祭祀遺存、貴族墓葬為(wei) 代表的遺跡,發現了大量器物。他們(men) 還在這裏建了工作站,1987年,二裏頭村給工作隊劃撥了5畝(mu) 土地,考古隊員才有了固定住處,這個(ge) 工作站一直沿用至今。不過那時候沒有專(zhuan) 門的取暖設備,房間裏得燒煤,聽說有一年大風倒灌進煙囪,鄭光先生都煤氣中毒過。
1999年起,許宏先生成為(wei) 第三代隊長。接下來的20年,是二裏頭考古取得最豐(feng) 碩成果的時期,發現了“超級國寶”大型綠鬆石龍形器,又找出了一座宮城。勘探、發掘出的“井”字形4條大道,把宮殿建築群、作坊、祭祀區等劃分在不同區域內(nei) ,這算是中國第一個(ge) 主幹道上的“十字路口”;還發現了中國最早的雙輪車轍、最早的中軸線布局的宮殿建築群、最早的綠鬆石器作坊……這些考古發現被評為(wei) 2004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1999年,我進入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研究生院攻讀碩士學位,2001年開始準備碩士畢業(ye) 論文《嶽石文化與(yu) 周圍同時期文化的關(guan) 係》。為(wei) 了收集材料,我到二裏頭遺址參觀學習(xi) ,在當時一號宮殿的補充發掘工地,看到了主殿下麵堅硬的夯土和其中鋪墊的成層卵石、深深的水井,很是震撼。因為(wei) 涉及較多二裏頭遺址的內(nei) 容,許宏老師還是我的論文答辯委員之一,給了我很多重要的指導意見。
畢業(ye) 後,我進入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工作。那時候考古研究所的人員不多,但全國各地的考古隊又很多,像安陽殷墟這種大的考古項目可能會(hui) 有四五個(ge) 研究人員,其他大部分隊伍隻有一兩(liang) 個(ge) 研究人員。當時二裏頭工作隊的另一名成員恰好考上了研究生,隻剩下許宏老師。於(yu) 是,2002年碩士論文答辯結束,我就被他邀請來隊工作。
從(cong) 2003年起,我開始協助許宏老師主持現場發掘;到2010年,工地上的事基本是我在具體(ti) 負責。我還是考古報告《二裏頭:1999-2006》的主編之一,並承擔了其中近半的寫(xie) 作任務,還有大量的策劃與(yu) 統籌工作。這部400萬(wan) 字的報告後來被評為(wei) 2014年度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創新工程重大成果和2014 年度全國文化遺產(chan) 十佳圖書(shu) ,許宏老師認為(wei) 我“貢獻巨大”。
二裏頭的前兩(liang) 代隊長,都在崗位上工作了20年。因此我的上一代隊長許宏就多次公開表示,自己也不會(hui) 超過20年。2019年3月,他主動辭職,推薦我來擔任隊長,他覺得是時候讓我來帶起這支隊伍了。
那一年實在太緊張了,同時負責多項重要工作。2019年10月,二裏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開放,同期舉(ju) 辦二裏頭遺址科學發掘60周年紀念大會(hui) ,我在發言最後沒忍住落了淚。我說很感謝各級政府、各界人士特別是當地村民的大力支持,他們(men) 為(wei) 二裏頭付出和犧牲了很多……當時各種情緒糾合在一起,突然就眼眶一熱。
二裏頭考古的下一個(ge) 20年
我剛來的時候,二裏頭遺址的社會(hui) 關(guan) 注度還比較低,我們(men) 主要就是做發掘研究的本職工作。我還負責跟當地的農(nong) 民打交道,包括聯係考古發掘占地的事。在我工作的20多年中,至少占用過100戶以上農(nong) 民的耕地。考古占用農(nong) 地一兩(liang) 個(ge) 季度,農(nong) 事就耽擱了,所以會(hui) 根據占用時長和麵積,按照一定的標準給他們(men) 賠償(chang) 。
有些考古發掘占用農(nong) 地,對方可能會(hui) 提很多要求。但洛陽周邊的老百姓非常樸實,很支持也很信任我們(men) ,因為(wei) 他們(men) 知道“考古隊不會(hui) 讓我們(men) 吃虧(kui) ”。
考古學是個(ge) 與(yu) 時俱進的學科,隨著資料的積累、科技手段的應用和多學科的參與(yu) ,考古學的理念與(yu) 方法不斷進步,從(cong) 考古發掘中獲取的資料信息會(hui) 越來越多。現在二裏頭遺址的考古工作相比前60年,有了很大變化。
現在,我們(men) 科學製定勘探、發掘、研究規劃,優(you) 先關(guan) 注最能體(ti) 現二裏頭價(jia) 值和意義(yi) 的核心問題,繼續探索二裏頭遺址中心區的布局框架、遺址的準確範圍、外圍防禦設施、祭祀遺存、網格差別等,探索與(yu) 二裏頭文化分布區內(nei) 各級聚落的深入關(guan) 係、控製網絡、統治文明等重大問題。
另外,我們(men) 繼續加大與(yu) 其他學科和學者的合作,讓科技開拓二裏頭遺址發掘研究的深度和廣度。我們(men) 希望能解決(jue) 二裏頭時代的自然背景、經濟基礎、科技水平、資源來源、交通網絡、社會(hui) 關(guan) 係、禮製係統、治理模式、統治文明等重要問題。
我們(men) 也要加快考古發掘資料的整理和考古報告的編寫(xie) 出版速度,加強對發掘資料的研究、闡釋成果的發表和轉化利用。整理資料、編寫(xie) 報告的過程,是對考古發掘成果的研究過程,同時也為(wei) 學術界提供基礎資料,研究成果反過來又能提升發掘和整理工作的質量和水平。
此外,我們(men) 還需要做很多宣傳(chuan) 、傳(chuan) 播工作,宣傳(chuan) 好二裏頭的內(nei) 涵和價(jia) 值,為(wei) 民眾(zhong) 提供豐(feng) 富的曆史文化和精神文化滋養(yang) 。
在二裏頭這樣重要的遺址工作,我很幸運,更多的是要承擔更大的責任。既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心、使命感和責任感,努力做好當下的發掘、研究工作;也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心態,科學規劃、按部就班、紮紮實實地推進工作。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杜佳冰根據趙海濤口述整理)
趙海濤(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裏頭工作隊隊長)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