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國潮國風緣何走紅青年朋友圈?

發布時間:2022-11-16 11:27:00來源: 光明網

  調查顯示,超8成受訪者購買(mai) 漢服的原因是喜愛中華傳(chuan) 統文化——

  國潮國風緣何走紅青年朋友圈?

  如今在公園裏、大街上,總能看見年輕人身著傳(chuan) 統服飾,或拍照或篤定行走。國風熱出圈的同時,也正在成為(wei) 當代年輕人的一種文化態度和生活方式,真正融入生活。

  一份最新調查顯示,2021年,我國新漢服行業(ye) 市場規模為(wei) 101億(yi) 元,同比增長6.4%。文化屬性是吸引消費者的最主要因素,85.5%的受訪者選擇購買(mai) 漢服的原因是喜愛中華傳(chuan) 統文化。

  近年來,國風音樂(le) 、國潮服飾、國風類綜藝節目……不少國潮品牌逐漸成為(wei) 人們(men) 的心頭好,並旋風式的席卷年輕人市場。調查表明,有超七成的國潮消費者是90後年輕人。越來越多的年輕一代,開始回潮傳(chuan) 統文化。

  除了服飾,根植於(yu) 傳(chuan) 統文化的國風、國潮已成為(wei) 年輕人文化消費的熱門關(guan) 鍵詞。某票務平台數據顯示,昆曲《牡丹亭》2021年前三個(ge) 季度演出場次較2018年全年已翻倍;2021年僅(jin) 上半年相聲演出場次已超9000場;用舞蹈演繹《千裏江山圖》的舞劇《隻此青綠》更是一票難求。在傳(chuan) 承中創新的“曲苑雜壇”不隻是父母的審美,也是當下年輕人的新寵。

  年輕人喜歡的非遺文化、國潮、國風,在文創潮流趨勢下,正在以時尚文化的形式走進當下年輕人的生活。

  在意大利學習(xi) 服裝設計後回國創業(ye) 的設計師丁瑜對此感觸頗深。近兩(liang) 年,到他們(men) 工作室谘詢和設計製作旗袍、中式服裝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年輕人與(yu) 傳(chuan) 統文化是雙向互進的。一方麵,傳(chuan) 統文化受到年輕人的喜愛追捧;另一方麵,年輕人既是接受者又是創作者,他們(men) 在助推傳(chuan) 統文化複興(xing) 的同時,賦予傳(chuan) 統文化更多新的時代氣息。”丁瑜說。

  非遺、國潮、國風等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什麽(me) 深受年輕人喜愛?專(zhuan) 家表示,青年對於(yu) 國風文化潮流的喜愛和追逐,實質上是其文化自覺與(yu) 文化自信日益提升的現實表現。在追逐、熱捧這種借以時尚、文創形式流行的傳(chuan) 統文化中,體(ti) 現出了年輕人的自我風格和生活態度,獲取了一種身份認同和文化認同。同時,在這種潮流風尚中,融進了社會(hui) 熱點、時代價(jia) 值精神,最終年輕人尋找到了一種“精神的契合”。

  這一代年輕人在中華民族複興(xing) 和中國經濟騰飛的背景下成長起來,不僅(jin) 眼界開闊、對新生事物接受度更高,而且擁有平視世界的底氣和更為(wei) 堅定的文化自信。他們(men) 不盲從(cong) 外國品牌,樂(le) 意接受本土品牌,並以此為(wei) 傲,願意通過社交媒體(ti) 等分享自己的審美偏好。

  文化自信指的是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對自身文化價(jia) 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北京一位高校思政教師認為(wei) ,隨著我國國力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攀升,人們(men) 開始對自身傳(chuan) 統文化進行重新審視,引發越來越廣泛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不斷增強著“文化自信”。

  而年輕人之間的相互影響、不斷傳(chuan) 播,使這種文化傳(chuan) 承活了起來,成為(wei) 社會(hui) 大思政課的關(guan) 鍵一環,比起書(shu) 本上的刻板知識和老師的說教更打動人,更容易入心入腦、浸潤心靈,也就更易被年輕人接受認可。

  中國有博大精深的文化資源,這是傳(chuan) 統文化成為(wei) 時尚的依據和基礎。丁瑜建議,非遺、國潮、國風等傳(chuan) 統文化,應該多利用新型文化的形式,借助融媒體(ti) 技術,經過文創開發增加時尚文化元素,讓它們(men) 帶著時代的精神趣味、審美風尚和文化溫度,走向大眾(zhong) ,走向年輕人。(記者尹曉燕)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