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主流電影的類型策略與東方意蘊

發布時間:2022-11-16 11:22: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文藝觀潮】

  作者:張斌寧、徐靜娜(分別為(wei) 寧波大學人文與(yu) 傳(chuan) 媒學院教授、寧波大學人文與(yu) 傳(chuan) 媒學院研究生)

  《萬(wan) 裏歸途》通過糅合戰爭(zheng) 、動作元素營造視覺奇觀,強化敘事節奏,使中國外交官萬(wan) 裏撤僑(qiao) 的故事更加蕩氣回腸;《平凡英雄》將社會(hui) 各界合力救治新疆7歲斷臂小男孩的真實事件搬上大銀幕,借鑒公路片的手法將這場跨越8小時1400公裏的生命接力過程展現得驚心動魄;《鋼鐵意誌》則將諜戰、愛情類型的創作意識融入對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團結帶領廣大工人階級為(wei) 新中國鋼鐵事業(ye) 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講述中,使影片熱血又深情……近日熱映的主流電影皆以自覺的類型意識和獨特的東(dong) 方意蘊書(shu) 寫(xie) 中國故事,實現了主流價(jia) 值觀的有效傳(chuan) 播。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講好中國故事、傳(chuan) 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而借力類型生產(chan) 書(shu) 寫(xie) 主流電影則是實現這個(ge) 目標的有效途徑。近年來,無論是中國觀眾(zhong) ,還是海外受眾(zhong) ,都有一個(ge) 直觀感受,即中國主流電影越來越好看了。這些作品不斷貼近新時代觀眾(zhong) 的精神需求,將傳(chuan) 統主旋律電影的氣韻與(yu) 類型片創作手法相融合,不僅(jin) 為(wei) 自身發展開拓新的空間,也為(wei) 中國電影市場注入無限活力。

   類型意識助力中國文化傳(chuan) 播

  類型生產(chan) 是重要的電影創作規律。既定類型框架總是包含著一套在外觀上有辨別度的形式風格,使某種敘事慣例精準地對應受眾(zhong) 訴求,達到可預期的傳(chuan) 播效果。如戰爭(zheng) 片強調英雄主義(yi) ,公路片聚焦心靈探尋過程,歌舞片營造歡快愉悅氛圍,動作片表現酣暢淋漓的打鬥場麵。借助多樣的類型慣例、成熟的視聽表達,類型創作可以幫助製作主體(ti) 建構立體(ti) 的媒介印象,從(cong) 而將製片國家的優(you) 秀文化傳(chuan) 播到世界各地。麵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有責任也有義(yi) 務用自身的優(you) 秀文化和其他文明進行深度交流對話。如何將中國傳(chuan) 統的敘事理念、氣質意蘊嫁接於(yu) 動態遷移的類型框架中,實現中國文化傳(chuan) 播效果最大化,是當下中國電影亟須實踐的命題。

  源自戲劇的影響,早期中國電影發展出了一種“社會(hui) 倫(lun) 理片”模式,即在價(jia) 值判斷上以富於(yu) 社會(hui) 責任感的改良思想和同情弱者的人道主義(yi) 為(wei) 取向,在技巧運用上以傳(chuan) 統文藝敘事的傳(chuan) 奇方法和平俗曉暢為(wei) 依據的中國電影敘事規則和抒情模式,並由之形成了帶著深厚傳(chuan) 統文化基因的中國電影美學表達體(ti) 係。譬如膾炙人口的《馬路天使》《萬(wan) 家燈火》等,都曾以獨特的文化氣質享譽國際。之後,隨著產(chan) 業(ye) 化進程的加深和電影走出去的需要,為(wei) 了在更廣泛的世界範圍內(nei) 獲得認可、展開交流,中國電影人意識到要借助類型的力量來傳(chuan) 遞中國故事和中國價(jia) 值。因為(wei) 類型結構不但能讓文化傳(chuan) 播發揮事半功倍之效,對類型框架的合理改寫(xie) 還可以激發中國傳(chuan) 統敘事和美學氣韻的巨大潛能,令主流電影創作既有文化深度又具商業(ye) 意識。《雲(yun) 水謠》就是較早利用愛情類型詮釋家國情懷的案例。影片用三幕劇式結構再現哀婉悱惻的愛情,一邊緊扣類型慣例,強化戲劇張力,一邊遙相呼應中國電影對傳(chuan) 奇情感的摹寫(xie) 傳(chuan) 統。正在熱映的《鋼鐵意誌》有異曲同工之妙,一方麵刻畫新中國鋼鐵工人立誌恢複鋼鐵生產(chan) 的鋼鐵意誌,另一方麵又描寫(xie) 了趙鐵池和孫雪飛的真摯情感。全片沒有一個(ge) “愛”字,濃濃的情感卻始終在他們(men) 之間流淌,雄渾豪放與(yu) 婉約含蓄碰撞出別樣的美學風格。這樣的實踐,走出了中國電影借力類型元素表達主流價(jia) 值、助力中國文化傳(chuan) 播的重要一步。

  類型生產(chan) 整合優(you) 秀文化資源

  隨著影像科技的助推和電影工業(ye) 水平的提升,更多創作借力類型雜糅和拚貼手法回望革命曆史,關(guan) 注社會(hui) 現實,謳歌時代發展,讓我們(men) 看到了中國電影創新講述中國故事的有益實踐,看到了中國電影人用類型思維整合優(you) 秀文化資源的積極嚐試。一批形態各異但殊途同歸的主流電影,成就了中國電影基於(yu) 電影本體(ti) 規律的創作轉型。

  《長津湖》《長津湖之水門橋》《狙擊手》將戰爭(zheng) 故事的講述與(yu) 動作類型、狙擊類型融於(yu) 一體(ti) ,拓寬了抗美援朝題材的表現力與(yu) 感染力;“我和我的”係列三部曲將嚴(yan) 肅宏闊的命題嫁接到喜劇、科幻、懸疑等類型上,使觀眾(zhong) 在獲得多重觀賞體(ti) 驗的同時,感受普通人追求美好生活的不懈努力;《攀登者》《緊急救援》通過展現人與(yu) 自然力量的懸殊對比,將個(ge) 人對國家和民族的信念堅守做了驚心動魄的視覺詮釋,超越了傳(chuan) 統冒險片、災難片中角色單向度的自我反思,將作品的精神底蘊拓展至廣袤的家國層麵;還有《燃野少年的天空》,用青春片的外殼,把成長主題和歌舞場麵巧妙串聯起來,生動描摹出少年們(men) 奮進拚搏的精神麵貌。在類型思維的主導下,這些主流電影借助藝術手法、製作手段的創新實現華麗(li) 轉身,找到了經濟價(jia) 值與(yu) 社會(hui) 價(jia) 值的平衡點,不僅(jin) 在中國市場獲得票房口碑雙豐(feng) 收,還獲得了海外受眾(zhong) 的追捧。

  類型融合激活主流價(jia) 值表達

  中國電影人通過類型融合手段講述豐(feng) 富多彩的中國故事、塑造豐(feng) 滿立體(ti) 的中國人物,在國際電影市場獲得了高人氣和好口碑。接下來,如何將中國電影乃至中國文化中那種具有標識性的韻味氣質更好地融入類型規範,在主流電影創作中催生出更加豐(feng) 盈的詩意品質,則是發展的關(guan) 鍵所在。這種韻味氣質是中華文化的精神向度,是獨屬於(yu) 東(dong) 方的審美積澱。大到人與(yu) 自然、人與(yu) 社會(hui) 的和諧共生,小到家長裏短和鄰裏關(guan) 係的照應溝通,飽含著中國人的生存智慧、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精華。

  回想《城南舊事》的結尾,小英子坐著馬車漸行漸遠,前景處秋景蕭瑟,“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的歌聲綿綿入耳。那一瞬間,我們(men) 心中留下多少惆悵,多少不舍。這是典型的中國式情感表達,它在技術上呈現為(wei) 不疾不徐的運鏡風格,在文化上則表現為(wei) 深情飽滿的時代情感和豐(feng) 盈細膩的民族品格。令人欣喜的是,在近年來主流電影的探索中,我們(men) 看到了這種意蘊氣質的綿延傳(chuan) 承。比如,第11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天壇獎最佳影片《雲(yun) 霄之上》在戰爭(zheng) 類型片的框架下進行詩意化表達。當最後一幕款款浮現,戰士的逆光形象豐(feng) 碑一般在移動旋轉的鏡頭中螺旋上升,被消色處理的血雨緩緩飄落,訴說著戰爭(zheng) 的殘酷與(yu) 犧牲的價(jia) 值。還有《守島人》裏王繼才去世後,妻子王仕花繼續守島。當她再次在開山島揮舞國旗,轉身仿佛看到丈夫對自己微笑:“花,你揮旗的樣子比我好看。”緊接著,鏡頭搖遠。創作者調動光影元素,在構圖上大開大闔,精雕細刻,將現代感十足的畫麵與(yu) 氤氳朦朧的東(dong) 方意境熔於(yu) 一爐,使類型敘事與(yu) 文藝氣質和諧共生,將觀眾(zhong) 對主流電影的審美體(ti) 驗拓寬到了一種更高的心理維度。

  應該說,這正是我們(men) 期待的類型融合,為(wei) 中國式的情感表達在視聽語言和影像風格上找到了一種新途徑,為(wei) 我們(men) 隱約婉轉的抽象情感找到了一種在美學上足以自洽的形式感,為(wei) 詩寫(xie) 主流電影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優(you) 秀範本。外觀上,是有棱有角的當代類型電影;骨子裏,是醇厚雋永的東(dong) 方意蘊。在借力類型融合、詩寫(xie) 主流電影、挖掘東(dong) 方韻味的征途上,我們(men) 已經走出了紮實的一步。類型融合作為(wei) 一種策略,仍然需要中國電影人的持續研究和挖掘。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