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紀錄片發展這十年:書寫不負人民的精品力作
作者:趙捷(國家廣電總局廣播影視發展研究中心戰略研究所所長、中國廣播電視社會(hui) 組織聯合會(hui) 紀錄片委員會(hui) 會(hui) 長)
十年來,作為(wei) 記錄時代發展和社會(hui) 變遷的媒介文本,紀錄片緊扣時代脈搏,以高質量作品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麵對重大時間節點、重大曆史事件,紀錄片人傾(qing) 情記錄,為(wei) 時代留下生動影像。2021年,在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之際,國家廣電總局按照“找準選題、講好故事、拍出精品”的工作要求,悉心指導、全力推動《誕生地》《百煉成鋼: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100年》《風華正茂百年青》等建黨(dang) 百年主題創作。此外,在央視播出的《絕筆》《美術經典中的黨(dang) 史》《山河歲月》等,北京台播出的《紅色記憶:365個(ge) 黨(dang) 史瞬間》《播“火”——馬克思主義(yi) 在中國的早期傳(chuan) 播》,浙江台播出的《紅船領航——百年浙江潮》等黨(dang) 史題材紀錄片,以小故事觀照大曆史。《青春正當時》《閃耀的平凡:青春接力》等一批作品聚焦青年群體(ti) ,展現不同曆史時期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紅色血脈的賡續,受到年輕人的關(guan) 注。這些作品既是建黨(dang) 百年主題宣傳(chuan) 的重要力量,也成為(wei) 全社會(hui) 開展黨(dang) 史宣傳(chuan) 學習(xi) 教育的生動影像教材。
在全麵立體(ti) 呈現決(jue) 戰決(jue) 勝脫貧攻堅時代進程的眾(zhong) 多紀錄片作品中,《脫貧大決(jue) 戰——我們(men) 的故事》通過平凡百姓的鮮活故事,生動詮釋國家扶貧實踐;《中國減貧密碼》將視野拓展至國內(nei) 外扶貧規律與(yu) 經驗案例;《跑好最後一公裏》則深度記錄脫貧攻堅“最後一公裏”的鮮活事跡。這些紀錄片以強烈的紀實性、故事性和情感震撼力,將紀錄片創作推上了新高度。
麵對新冠肺炎疫情,紀錄片人第一時間深入抗疫現場,用鏡頭記錄下一個(ge) 個(ge) 驚心動魄的抗疫故事。《同心戰“疫”》《今日龍抬頭》《金銀潭實拍80天》《一級響應》《又見炊煙》等一大批紀錄片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人民眾(zhong) 誌成城、共克時艱的民族精神。
為(wei) 紀念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錄片人行動起來,推出《為(wei) 了和平》《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等作品。這些作品以回望艱苦卓絕的曆史、深情緬懷英雄先烈,極大地激發了全民族的愛國熱情。
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激發著紀錄片創作的熱情,有力推動了中國體(ti) 育題材紀錄片的跨越。《我為(wei) 冬奧製戰衣》《智慧冬奧》《築夢冰雪》等,為(wei) 觀眾(zhong) 深入了解冬奧會(hui) 、走近冰雪運動打開了影像窗口。
這十年來,紀錄片創作還在拓展題材的廣度和多樣性上下功夫。《百年巨匠》《西泠印社》《中國》《王陽明》等通過電影化的拍攝手法,貫通人文曆史,展現豐(feng) 厚中華文化積澱;《科學的力量》《智造美好生活》等展現了科技進步為(wei) 普通人生活帶來的改變;《蔚藍之境》《東(dong) 向大海》等展示了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還有《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水果傳(chuan) 》等美食文化類紀錄片宣揚中國美食文化,讓紀錄片在年輕人中破圈,讓觀看紀錄片成為(wei) 潮流與(yu) 時尚。
紀錄片在藝術表達上不斷探索新的創作手法和敘事方式。《你好 AI》《如果國寶會(hui) 說話第三季》等使用8K攝影機拍攝,容納更豐(feng) 富的拍攝內(nei) 容。《航拍中國》將空中俯瞰和微觀近距離拍攝相結合,全景式呈現美麗(li) 中國。還有運用微距鏡頭的《水果傳(chuan) 》,采用超微觀攝影、顯微攝影的《風味人間》等,進一步突破紀錄片表達邊界,以高新技術營造出獨特的視覺體(ti) 驗。
在國際傳(chuan) 播交流方麵,紀錄片通過多種途徑,使中國故事、中國精神更好地走向世界。在政策鼓勵下,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的作品應運而生:《柴米油鹽之上》以中國的飛速發展為(wei) 大背景,講述了普通人逐夢小康的故事;《活力密碼》以國際敘事語態全景展現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篳路藍縷、矢誌不渝的奮鬥曆程;《行進中的中國》關(guan) 注當代中國在發展過程中如何應對各種難題和考驗。
中國紀錄片發展的十年,是積極進取的十年,是守正創新的十年,是加速發展的十年,是不負時代使命的十年。立足當下,麵向未來,紀錄片創作者們(men) 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找準自身在時代大勢中的定位、在曆史長河中的航標,義(yi) 不容辭擔當起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jia) 值、中國力量的曆史責任與(yu) 擔當。把培育和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作為(wei) 根本任務,把愛國主義(yi) 作為(wei) 主旋律,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chuan) 承中華文化基因,賦予作品強烈的思想穿透力、價(jia) 值影響力。聚焦新時代、新思想、新征程挖掘選題,準確把握時代大勢,把反映新時代作為(wei) 重中之重,用影像書(shu) 寫(xie) 不負人民的精品力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