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護“綠色文物” 建山水家園

發布時間:2022-12-02 15:20: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專(zhuan) 家點評】

  作者:陳岸瑛(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係主任、教授)

  說起有生命的文化遺產(chan) ,人們(men) 一般會(hui) 想到活態傳(chuan) 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其實,古樹名木也是一種有生命的遺產(chan) 。百歲以上的樹被稱為(wei) 古樹;還有一些樹,具有顯著的曆史文化意義(yi) ,被列入名木範疇。和名山與(yu) 名勝一樣,古樹名木既是自然遺產(chan) ,也是文化遺產(chan) 。

  古木常常藏於(yu) 名山古刹。河南登封嵩陽書(shu) 院裏的“將軍(jun) 柏”,至今依舊蒼勁挺拔。北京潭柘寺的古銀杏,曆千年而不敗。古建幾經損毀,枯木幾度逢春。古木以其頑強的生命力見證著人世間的滄海桑田。古木與(yu) 古跡、古物、古詩和古畫一起,參與(yu) 著曆史,見證著曆史,無言地訴說著曆史。

  古木不僅(jin) 藏於(yu) 名山,也在人間煙火中繁衍生息。它們(men) 默默守護著城市與(yu) 鄉(xiang) 村的家常生活,在歲月更替中積澱著往昔的記憶。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今天,文徵明手植的紫藤,已成為(wei) 蘇州園林中的一道勝景;光福鎮司徒廟中“清奇古怪”四株古柏,啟發了多少書(shu) 畫家的幽思。還有一些古樹,默默守護著無名的鄉(xiang) 村,伴隨著孩童的成長,建構著村民們(men) 的鄉(xiang) 愁與(yu) 記憶。比如,戚莊村的皂角樹,天馬村的古榕樹,都牽引著口耳相傳(chuan) 的鄉(xiang) 野傳(chuan) 奇。

  建設生態文明是人類共同的理想。與(yu) 人類休戚與(yu) 共的,是比人類更為(wei) 悠久的自然。“山水林田湖”作為(wei) 生命共同體(ti) ,與(yu) 人類共命運。“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這個(ge) 生命共同體(ti) 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不獨如此,這個(ge) 生命共同體(ti) 還從(cong) 物質生產(chan) 領域影響到精神文化領域,醞釀出中華文化傳(chuan) 統中最富魅力的山水精神。

  中國人眼中的自然,多不是無人的蠻荒之地,而是浸潤著人文曆史的“連山如畫”。新疆哈密的“左公柳”,源於(yu) 固土防沙的實際需求,同時也蘊含著“新栽楊柳三千裏,引得春風度玉關(guan) ”的詩意豪情。西湖白堤和蘇堤上遍植綠樹,融入山水,自成畫卷。武夷和龍井的茶山,更是一代代農(nong) 夫辛勤耕耘的如畫風景。

  長江、黃河、大運河和浙東(dong) 古道,因商貿往來而繁榮,因詩情畫意而形勝。“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京口瓜州一水間,觸發了多少詩人的感觸,留下了多少千古名句。咫尺千裏的江山,可居可遊的田園,生機盎然的碧樹,寄托了一代代中國人無比深沉真摯的家國情懷。融入詩畫的山水林木,既是實用,也是審美,既是自然,也是曆史,是中國人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家園。

  從(cong) 文物、遺址、曆史建築到文化空間,從(cong) 曆史文化名城、傳(chuan) 統村落到運河、古道,國人對曆史文化遺產(chan) 保護的理解經曆了一個(ge) 從(cong) 有形到無形、從(cong) 見物到見人、從(cong) 保護到利用、從(cong) 利用到活化的過程。近年來,各地對古樹名木的普查、登記、保護與(yu) 利用,更是體(ti) 現了自然與(yu) 文化遺產(chan) 保護的視域融合,不僅(jin) 見物見人,還見天地。

  奔向現代化的旅程,在帶給人們(men) 無數便利美好的同時,也往往使人脫離土地,遠離自然。為(wei) 此,滿懷鄉(xiang) 愁的現代人尋找並重建著自己的“心靈樂(le) 園”。在工業(ye) 化、城市化、信息化的快節奏中,如何安頓人的心靈,如何協調人與(yu) 自然、曆史的關(guan) 係,如何使民眾(zhong) 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之上,是新時代的前沿實踐課題。

  “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山水養(yang) 育了草木,草木使山水有了精神。愛護山水,也要愛惜山水間的草木蟲魚。保護名山古刹,也要嗬護古樹名木,因為(wei) 它們(men) 有著同樣悠久的曆史,凝聚著同樣深刻的文化內(nei) 涵。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李曉、李慧、吳春燕、崔誌堅、趙秋麗(li) 、馮(feng) 帆、王斯敏 光明日報通訊員 徐夢玲、任曉盈、張緒令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