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航天新征程|科技手段為航天員“回家”路保駕護航

發布時間:2022-12-05 16:48:00來源: 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12月4日晚,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回家了。12月4日20時09分,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dong) 風著陸場成功著陸。現場醫監醫保人員確認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身體(ti) 狀態良好,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12月4日19時20分,北京航天飛行控製中心通過地麵測控站發出返回指令,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軌道艙與(yu) 返回艙成功分離。此後,飛船返回製動發動機點火,返回艙與(yu) 推進艙分離。返回艙成功著陸後,擔負搜救回收任務的搜救分隊及時發現目標並抵達著陸現場。

  返回艙艙門打開後,醫監醫保人員確認航天員身體(ti) 健康。隨後,神舟十四號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全部安全返回,健康出艙。

  

  

  航天員 陳冬:6個(ge) 月忙碌而又充實的太空之旅,很有幸,見證了中國空間站基本構型建成,我們(men) 像流星一樣回到祖國的懷抱,我為(wei) 偉(wei) 大祖國感到驕傲。

  

  

  航天員 劉洋:真的是難忘天上宮闕,更念祖國家園。回到祖國的懷抱很踏實、很安心,見到親(qin) 人同胞很激動、很親(qin) 切,中國航天永遠值得期待。

  

  

  航天員 蔡旭哲:首次6個(ge) 月的飛行,星河燦爛、一覽無餘(yu) ,希望有朝一日重返太空家園。

  

  

  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於(yu) 2022年6月5日從(cong)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隨後與(yu) 天和核心艙對接形成組合體(ti) 。3名航天員在軌駐留6個(ge) 月期間,先後進行3次出艙活動,完成空間站艙內(nei) 外設備及空間應用任務相關(guan) 設施設備的安裝和調試,開展一係列空間科學實驗與(yu) 技術試驗,在軌迎接2個(ge) 空間站艙段、1艘載人飛船、1艘貨運飛船的來訪,與(yu) 地麵配合完成了中國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組裝建造、與(yu) 神舟十五號航天員首次完成在軌交接班,見證了貨運飛船與(yu) 空間站交會(hui) 對接最快的世界紀錄等眾(zhong) 多曆史性時刻。

  航天員“回家”路 科技手段保駕護航

  和神舟十三號相同,神舟十四號乘組采用的也是快速返回的方式回到地球,這讓他們(men) 的回家路隻用了約9個(ge) 多小時。從(cong) 撤離空間站組合體(ti) 到最終成功著陸、出艙,航天員的回家路會(hui) 遇到怎樣的難點?又有哪些科技手段為(wei) 他們(men) 保駕護航呢?

  

  

  航天員的回家之路,第一步就是分離。在這個(ge) 過程中,載人飛船要和空間站組合體(ti) 分離,返回艙還要和軌道艙、推進艙分離。在完成分離之後,神舟飛船就要進行自動變軌的動作,它會(hui) 從(cong) 400公裏高度的圓形軌道,變軌到近地點低於(yu) 100公裏高度的橢圓形軌道,從(cong) 而為(wei) 再入大氣層做準備。

  再入大氣層是航天員回家之路上風險最高的一個(ge) 步驟,再入的過程中,返回艙會(hui) 和大氣層摩擦,產(chan) 生上千度的高溫,普通材料根本經受不住,這個(ge) 時候就需要用到防熱衣。

  

  

  為(wei) 了讓返回艙平穩的著陸,在距離地麵10公裏的時候降落傘(san) 會(hui) 打開,進一步降低返回艙的速度。返回艙的降落傘(san) 分為(wei) 引導傘(san) 、減速傘(san) 、主傘(san) 三頂傘(san) 。在整個(ge) 過程中,為(wei) 避免過載太大,減速傘(san) 和主傘(san) 並不能一下子全部打開。

  同時,發動機也會(hui) 作好著陸緩衝(chong) 的準備。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載人飛船係統總體(ti) 副主任設計師 彭華康:當返回艙降落到離地麵1米左右的時候,著陸反推發動機會(hui) 工作,它產(chan) 生一個(ge) 向上的衝(chong) 量,進一步使我們(men) 返回艙的速度降到1到2米每秒。然後艙內(nei) 又有緩衝(chong) 的座椅,座椅裏麵也還有一些緩衝(chong) 的材料,能夠進一步確保返回艙著陸的衝(chong) 擊更小,確保航天員的安全。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