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看得懂的學術通識書搭建親近經典的橋梁

發布時間:2022-12-07 11:28:00來源: 文匯報

  虞雲(yun) 國陳尚君陳思和等學者推薦十部“大家小書(shu) ” 看得懂的學術通識書(shu) 搭建親(qin) 近經典的橋梁

  “眼下,經典通識類作品越來越多,上海聚珍‘中華經典通識’叢(cong) 書(shu) 正是突出代表,其內(nei) 核是一流思想的大眾(zhong) 表達,讓普通人都看得懂,把高端學術變得易為(wei) 大眾(zhong) 接受,把前沿的思想放進去——如果不融入一線的學術成果,作為(wei) 通識作品就是不合格的。”日前,2022年度中華書(shu) 局上海聚珍好書(shu) 評選會(hui) 上,複旦大學教授陳思和期待業(ye) 內(nei) 多出這樣的“大家小書(shu) ”。

  滬上高校學者、文化界人士此次評選出年度十佳圖書(shu) ,其中既有麵向大眾(zhong) 解讀傳(chuan) 統文化的“中華經典通識”叢(cong) 書(shu) 第一輯、《古筆》《陽明學十講》《土山灣畫館人物誌》等普及讀本,也有《敦煌守望四十天》等帶著煙火氣導引讀者走近曆史文化的“輕閱讀”“輕學術”圖書(shu) 。

  融合學術出版與(yu) 大眾(zhong) 普及,閱讀變“悅讀”

  中華書(shu) 局發源於(yu) 上海,作為(wei) 其分支機構,上海聚珍公司成立十年來推出一批兼具學術特色和大眾(zhong) 普及度的精品圖書(shu) ,搭建讓讀者親(qin) 近經典的橋梁。

  比如,“中華經典通識”叢(cong) 書(shu) 第一輯由陳引弛主編,張國剛、郭永秉、陳引弛、竺洪波、詹丹等撰寫(xie) ,“陳引馳對《莊子》研究多年,郭永秉《老子通識》融入了最新學術動向,尤其是通行本與(yu) 出土文獻的比勘等,令人有新鮮感。”複旦大學陳尚君教授說。

  “《古人的生活世界》《食色裏的傳(chuan) 統》結合內(nei) 容的特殊性,推出彩色插圖版後,讀者反響熱烈。一些新選題有了市場反饋後,及時根據一個(ge) 成功的點形成書(shu) 係、書(shu) 群,有助於(yu) 精品書(shu) 係的品牌建設。”資深出版人徐俊談到,上海聚珍重視選題的文化性、學術性,探索嚴(yan) 肅學術成果的趣味轉化,《中國印刷史新論》《譚其驤曆史地理十講》《古筆》《陽明學十講》等學術原創書(shu) ,滿足了大眾(zhong) 和一部分專(zhuan) 業(ye) 讀者有針對性的閱讀需求。

  出版人陳飛雪認為(wei) ,選題原創力和圖書(shu) 編輯力,是上海聚珍的特色,強調“守正出新”,以“原創”守“正”,以“編輯力”出“新”,對業(ye) 界同行頗有啟發。這也有助於(yu) 讓“閱讀”變“悅讀”,比如《演而優(you) 則仕——〈世說新語〉三十六計》作者董鐵柱,承襲了老師魏斐德一貫的曆史寫(xie) 作風格“和顏悅色,道不遠人”,將《世說新語》裏事件繁雜、人物跳躍的短章,通過重新定位梳理,形成更貼近生活的主題。於(yu) 賡哲《從(cong) 疾病到人心——中古醫療社會(hui) 史再探》則通過對海內(nei) 外史料的細致爬梳,結合實際案例探索傳(chuan) 統社會(hui) 中疾病與(yu) 人心、醫療與(yu) 社會(hui) 等之間的關(guan) 係,予人啟迪。

  立足上海深挖學術資源,打造可親(qin) 近的書(shu) 係品牌

  在上海師範大學虞雲(yun) 國教授看來,中華聚珍立足上海、關(guan) 注上海,持續深度挖掘滬上學術資源。比如上海市徐匯區文物局主編,張偉(wei) 、張曉依著《土山灣畫館人物誌》和上海韜奮紀念館編《生活書(shu) 店會(hui) 議記錄》都基於(yu) 上海本土館藏或學術研究,體(ti) 現了中華書(shu) 局紮根上海的中華特色。

  “致力於(yu) 傳(chuan) 統文化的現代表達,《敦煌守望四十天》與(yu) 眾(zhong) 多有關(guan) 敦煌的圖書(shu) 不同,書(shu) 中有作者體(ti) 驗性的東(dong) 西,與(yu) 讀者產(chan) 生共鳴,這比簡單進行知識羅列讓人無感的讀物相比,是有開拓性的。”巴金故居常務副館長周立民談到,就中華書(shu) 局的格局來說,其成立上海聚珍的意義(yi) ,改變或填補了中華書(shu) 局“二十四史”單一麵孔,形成了可親(qin) 近的圖書(shu) 品種,促進學術出版與(yu) 大眾(zhong) 的溝通,也進一步凝聚了滬上學界的力量。

  比如,葛劍雄、孟剛主編《譚其驤曆史地理十講》拓展了譚其驤曆史地理學說在普通讀者中的影響。鄒振環《世界想象——西學東(dong) 漸與(yu) 明清漢文地理文獻》關(guan) 注到大航海以來西方傳(chuan) 教士帶來的各色地理知識和動植物知識在中國的流傳(chuan) 與(yu) 回應,以小切口關(guan) 聯到中國與(yu) 世界的交通的宏大問題,對於(yu) 《海國圖誌》《瀛環誌略》等地理著作的梳理,展現出深厚學術功底。《生活書(shu) 店會(hui) 議記錄》從(cong) 學術積累的角度堅持陸續出版,今年排印本全部出齊。華東(dong) 師範大學陳子善教授評價(jia) ,此次年度參評圖書(shu) 涉及麵寬,從(cong) 古代經典、近代文化及出版史到醫學等領域,人文曆史普及做得很紮實,擦亮了聚珍的品牌辨識度。(本報記者 許暘)

  (來源:文匯報 2022年12月6日 第5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