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讓文化自信種子早早播撒在孩子心中

發布時間:2022-12-07 11:28:00來源: 文匯報

  讓文化自信種子早早播撒在孩子心中 海派文化地標開出麵向少兒(er) 的“京劇小科班”

  下腰、拿頂、踢腿……剛入冬的上海連續多日陰雨,卻沒能阻擋一群孩子展示硬底子功夫的熱情。這是上周日在“今潮8弄”文化弄堂演藝新空間“有戲堂”中,舉(ju) 辦的一次瑜音社“京劇小科班”開放日活動。展示的學員最小的5歲,最大也不過11歲。別看他們(men) 臉上稚氣未脫,可展示其念白與(yu) 基本功,卻一板一眼架勢十足,應了他們(men) 練功服上的那幾個(ge) 字“唱念做打”一絲(si) 不苟。這場展示也回應了很多喜愛京劇名角王珮瑜戲迷的疑問——在演出、亮相戲曲綜藝之餘(yu) ,這一年“瑜老板”在忙些什麽(me) ?她成為(wei) 了“京劇小科班”的“王校長”,麵向少兒(er) 開設京劇普及推廣的課程。

  今年1月,在海派文化新地標“今潮8弄”,王珮瑜開出了“瑜音社”全國首店。在這樣一方充滿曆史沉澱又不缺少時尚元素的空間,應當做什麽(me) ?王珮瑜選擇開設麵向少兒(er) 群體(ti) 的京劇教育品牌“京劇小科班”,計劃招收五到十歲孩子,從(cong) 京劇唱念做打的基礎教起。與(yu) 一般“興(xing) 趣班”有所不同,“小科班”有著一定“門檻”,要看腰腿條件、嗓音條件是否適合學習(xi) 京劇。經過海選麵試,100多個(ge) 報名者中最終隻有20多個(ge) 入選。因循傳(chuan) 統科班“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的狀態,小學員除了參與(yu) 周六日的專(zhuan) 業(ye) 課程之外,還可以自由參與(yu) 工作日晚間的練習(xi) 班,進行日常的基本功訓練。

  這樣的京劇普及理念下,開放日現場孩子們(men) 不急於(yu) 展示學會(hui) 的京劇唱段,而是先從(cong) 基本功開始展示。尤其是下腰,在老師的專(zhuan) 業(ye) 保護下,小學員一點點挑戰極限,其中的佼佼者已經能夠捉到自己的腳踝,這讓台下的家長和觀眾(zhong) 忍不住叫好。而不管是候場、還是完成動作期間走的小碎步圓場,可以說是把京劇的“規矩”貫穿在了每一個(ge) 細節。

  如此嚴(yan) 格訓練的“興(xing) 趣班”,不過五六歲的孩子能否接受?記者采訪了多位學員和家長,發現相比於(yu) 家中長輩的熏陶,他們(men) 中有不少是自發要求學戲,因為(wei) 自己的熱愛反過來影響著年輕父母。六歲男孩曾浠桐就是其中代表,男孩媽媽“爆料”:“別看他台上精氣神十足,平日裏練功沒少哭鼻子。班裏孩子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最喜歡看他練功,一邊挑戰高難度動作一邊崩潰大哭,鼻涕泡流到了地板上。”這麽(me) 苦還要練嗎?“當然!”麵對記者的提問,曾浠桐很堅定。相比於(yu) 低齡萌娃的單純,年紀大一點的孩子更是要將京劇視為(wei) 人生的重要夢想。首期學員鄔璦妃取得了2022年上海少兒(er) 戲劇“小白玉蘭(lan) ”稱號,最大的夢想是“能和李勝素一起演戲,哪怕隻是演她身後的一個(ge) 宮女,也心滿意足”。

  這或許就是“從(cong) 娃娃抓起”的意義(yi) ——令他們(men) 憑借自己的努力與(yu) 熱愛,開出傳(chuan) 統文化代代相傳(chuan) 的花朵。“隻要不出差不演出,每周工作日,我都會(hui) 坐在今潮8弄的辦公室,等著孩子們(men) 來上課。看著他們(men) 練功,有時候自己也會(hui) 跟著練一練。”王珮瑜回憶這一年,不是在去推廣京劇的路上,就是在推廣京劇的“屋裏廂”。她希望在未來五年的時間裏,通過“小科班”培養(yang) 500個(ge) 具有京劇表演才能的孩子,為(wei) 專(zhuan) 業(ye) 的戲曲院校做好人才儲(chu) 備,為(wei) 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做一點“腳踏實地”的努力。(本報記者 黃啟哲)

  (來源:文匯報 2022年12月6日 第5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