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遼寧沈陽牡丹社區——舉措惠民生 服務暖民心

發布時間:2022-12-19 16:19:00來源: 人民日報

  “今天早餐咋樣?”早晨不到7點半,遼寧省沈陽市皇姑區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王暉走進社區老年餐廳,一邊刷卡買(mai) 飯,一邊向正在用餐的老人們(men) 打招呼。“味道好,還便宜。”幾位老人很是認可。

  “下午盛京醫院醫生來社區義(yi) 診,大夥(huo) 兒(er) 別忘了去。”王暉叮囑。見有老人帶著孫輩來吃飯,她又上前說道:“社區‘四點半課堂’新開了水墨畫免費課程,小朋友有興(xing) 趣可以去聽聽。”

  今年8月17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牡丹社區考察時指出,老人和小孩是社區最常住的居民,“一老一幼”是大多數家庭的主要關(guan) 切。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hui) 。要大力發展老齡事業(ye) 和老齡產(chan) 業(ye) ,有條件的地方要加強養(yang) 老設施建設,積極開展養(yang) 老服務。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事關(guan) 國家和民族未來,事關(guan) 千千萬(wan) 萬(wan) 家庭幸福安康。社區要積極開展各種公益性課外實踐活動,促進未成年人身體(ti) 健康、心理健康、心靈健康。

  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囑托,牡丹社區著力加強“一老一幼”服務,提升社區服務功能,讓居民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老年餐廳 就餐放心

  “大爺大媽開飯了,有黑米粥、茶葉蛋、炒土豆絲(si) 、大棗饅頭……”7時15分,牡丹社區居民微信群裏,社區老年餐廳廚師張萬(wan) 裏上傳(chuan) 了剛剛錄製的小視頻。

  看到信息,71歲的居民孫興(xing) 月帶著保溫飯盒走向餐廳。“一人6元錢,早餐管夠。”孫興(xing) 月說,“老伴常年生病臥床,全靠我照顧,沒工夫做飯。老年餐廳幫了我們(men) 大忙。”

  “咱社區已經建成40多年了,現有3000多戶居民,老年人比例超過40%。老年人中,空巢老人比例也超過40%。不少老人年邁體(ti) 弱,對他們(men) 來說,做一日三餐是個(ge) 很重的負擔。”王暉說,2021年7月,牡丹社區引入第三方機構,開設了老年餐廳,推出適合老年人的少油、少糖、少鹽、口感軟糯的菜品。

  “剛開始是一葷兩(liang) 素,現在一餐有五六個(ge) 菜可以選擇。”孫興(xing) 月說,不僅(jin) 菜品更加豐(feng) 富,前不久還增設了晚餐,“以前我家的晚餐,經常是把留出來的午餐熱一熱。”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ju) 措,著力解決(jue) 好人民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這也是我們(men) 社區工作的根本遵循。不少老年人希望提供晚餐服務,我們(men) 就跟第三方機構協商,增加了晚餐。還有一些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提出,希望提供送餐服務,我們(men) 也采納了。”王暉說。

  “安大爺,晚上吃點什麽(me) ?有土豆燉牛肉、炒菜花……”下午4點多,社區養(yang) 老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打電話詢問居民安國祥。

  “兩(liang) 葷一素一湯,你們(men) 看著搭配吧。”電話那頭,傳(chuan) 來安國祥的聲音。老人今年83歲,老伴身體(ti) 不好,得知老年餐廳開展送餐服務,他馬上辦了月卡,線上點餐,配送上門。

  半小時後,安國祥從(cong) 送餐人員手中接過熱乎乎的晚餐,“一共11元,便宜又省心。”

  目前,牡丹社區在老年餐廳就餐的居民,已從(cong) 最初的每天二三十人增加到200多人。

  居家養(yang) 老 服務周到

  理發,每次按0.5小時結算;助浴,每次按2小時結算;室內(nei) 清潔,每次按1.5小時結算……其中,重度失能老年人每月可免費享受服務時長45小時;中度和輕度失能老年人每月可免費享受服務時長30小時;80周歲以上老年人以及計劃生育特殊家庭中的70周歲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給予3小時免費居家養(yang) 老服務——在牡丹社區養(yang) 老服務中心,牆上展板展示著政府購買(mai) 居家上門服務內(nei) 容和補貼標準。

  今年以來,沈陽市著力優(you) 化居家養(yang) 老服務供給模式,以60周歲以上的低保戶、低收入家庭、分散供養(yang) 特困人員和80周歲以上老年人等為(wei) 服務對象,在200個(ge) 試點社區開展政府購買(mai) 居家養(yang) 老服務。牡丹社區是試點社區之一。

  安國祥和老伴均已年過八旬,兩(liang) 人每月可享受共6小時的免費居家養(yang) 老服務。“昨天,我選了室內(nei) 清潔服務,養(yang) 老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當天就上門打掃衛生。”安國祥說,“你們(men) 看,家裏多幹淨。”

  倡導誌願者與(yu) 31戶社區老年困難家庭結對幫扶,為(wei) 社區45名孤寡老人提供每日走訪服務……開展試點工作之際,牡丹社區主動作為(wei) ,針對特殊困難老人推出更多關(guan) 愛服務。王暉介紹:“今年以來,社區安排社工和網格員每天走訪孤寡老人,掌握健康情況。”

  眼看著天要下雪,王暉記掛74歲的孤寡老人單書(shu) 清,吃罷午飯就撥通了她的電話。掛了電話,裹上羽絨服,王暉來到單書(shu) 清家。“天快下雪了,您出門要注意保暖。”王暉叮囑完,又問,“您的智能手環弄好了沒?”

  單書(shu) 清捋起袖子,露出手腕上嶄新的智能手環:“好啦!昨天社工過來就幫我整好啦,能測血壓、看時間和一鍵呼救。有急事就呼你們(men) 。”

  從(cong) 單書(shu) 清家出來,王暉來到社區養(yang) 老服務中心,點開社區智慧養(yang) 老信息平台,在健康數據查詢一欄輸入單書(shu) 清的名字,電腦屏幕上立即顯示出相關(guan) 數據:高壓127毫米汞柱,低壓79毫米汞柱;心率74次/分鍾;血氧98%……“我們(men) 為(wei) 每一位孤寡老人配備了智能手環,社區工作人員能夠第一時間掌握老人的健康動態。”王暉說。

  教育課堂 陪伴成長

  翻滾、側(ce) 旋、穿過障礙物、點刹著陸,一氣嗬成。在牡丹社區黨(dang) 群活動中心二樓大廳,9歲的欒家瑞操作航空模擬飛行設備,控製飛機完成一個(ge) 又一個(ge) 技術動作。在他身旁,還有11名孩子,每人都在操作一台設備。“我很喜歡航模課程,最近學會(hui) 了操作新機型,有空就來練。”欒家瑞說,自己的夢想是當一名飛行員。

  來自皇姑區航空實驗小學的科技教師李岩,正在一旁指導。“社區邀請我們(men) 在這裏開設航空模擬飛行課程,一周兩(liang) 次,報名的孩子越來越多。”李岩說。

  二樓小教室裏,3排6張長桌上,筆墨紙硯已備好,12名孩子目不轉睛地盯著老師,不時抬起小手,模仿著運筆著墨的動作。教室外牆上張貼著課程表:繪畫、書(shu) 法、篆刻……

  7歲的張凱博正讀小學一年級,這是他第一次參加水墨畫課程。“孩子願意學,我們(men) 也想培養(yang) 他的興(xing) 趣愛好。這個(ge) 課堂確實好。”他的媽媽吳雲(yun) 告訴記者。

  學校放學,社區“開學”。5年前,牡丹社區免費開設幸福教育課堂,為(wei) 社區特困家庭、雙職工家庭等兒(er) 童提供課業(ye) 托管、興(xing) 趣培養(yang) 等公益課程,被居民們(men) 稱作“四點半課堂”。

  “我們(men) 邀請大學教授、中小學老師和誌願者來為(wei) 孩子們(men) 免費講課,社區3到12歲的孩子都能報名。如今已開設20多門課程,累計有近萬(wan) 人次上課。”王暉介紹。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牡丹社區考察時指出,小康夢、強國夢、中國夢,歸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夢”。

  “我們(men) 將繼續做好‘一老一幼’服務工作,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ju) 措,和大家一起建設更加美好的家園。”展望未來,王暉充滿信心。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