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冬至陽生春又來!專家提醒:提高機體對寒冷適應性和耐寒能力

發布時間:2022-12-22 14:56:00來源: 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12月22日5時48分,迎來我國二十四節氣當中的冬至。在古代,人們(men) 把冬至當成新的一年來計算,被視為(wei) 冬季的大節日“冬節”。隨著冬至這天到來,太陽經過冬至點,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間最長。各地氣候都將進入“數九天氣”,最寒冷的階段。

  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就已經測定出了冬至的時間,即每年公曆的12月21日至23日之間。此時太陽黃經達270°,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也是在這一天太陽直射點開始向北移動,北半球的白晝會(hui) 逐漸增長。

  隨著冬至的到來,各地氣候都將進入一個(ge) 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men) 常說的“進九”和“數九寒天”了。所謂“數九”,是指從(cong) 冬至當天算起,九天為(wei) 一個(ge) 單位,謂之“九”,過了九個(ge) “九”,剛好八十一天,即為(wei) “出九”或“完九”。從(cong) “一九”數到“九九”,冬寒就變成春暖了。

  我國將冬至分為(wei) 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雖然,古代沒有現代科學的出現,但古人們(men) 通過細心的觀察留意到了冬至的特殊性,充滿了智慧。由於(yu) 冬至後太陽直射點往北回返,標示著太陽新生、太陽往返運動進入新的循環,太陽高度自此回升、白晝逐日增長,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溫熱。

  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北方和南方冬至有吃餃子、吃湯圓等習(xi) 俗。專(zhuan) 家提醒,在冬至寒冷階段,人們(men) 要注意防寒保暖、合理飲食起居、保持良好心態、適當做禦寒鍛煉、提高機體(ti) 對寒冷的適應性和耐寒能力。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