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未成年人刷短視頻越頻繁價值觀取向越受影響
“我家孩子長大以後的理想生活,就是成為(wei) 一名主播,白天看視頻,晚上打遊戲。”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王瓊(化名)說。她兒(er) 子小楊今年上初三,產(chan) 生這樣的想法源於(yu) 他在某平台持續關(guan) 注的“網紅”主播。
小楊上小學五年級時,王瓊在自己的手機上下載了一款小程序,讓兒(er) 子每天打卡學英語。沒想到,兒(er) 子迷上了網絡直播。王瓊認為(wei) ,這些短視頻和網絡遊戲主播給未成年人一種錯覺:生活就是打打遊戲,吃喝玩樂(le) 。
長大後想成為(wei) 主播的未成年人不隻小楊一人。天津市薊州區居民勝玉超(化名)的兒(er) 子也有同樣的“理想”——長大後想當最能吃的遊戲主播。
勝玉超的兒(er) 子小勝在天津市薊州區某中學上初二,幾年前開始用手機打遊戲,後來又迷上了與(yu) 遊戲相關(guan) 的短視頻。
受到網絡短視頻內(nei) 容影響的還有未成年女生。
家住北京市東(dong) 城區的楊瑞(化名)發現,她家上小學五年級的女兒(er) ,上網課之餘(yu) 喜歡追短視頻網劇,不但有了屏幕偶像,還模仿偶像的言行,經常站在鏡子前自己搭配衣服、擺弄發型。有時候,女兒(er) 還會(hui) 用電話手表和同學聊劇,說“某某(男主)太帥了”“年級某某同學像某某(男主)”。
中國社科院社會(hui) 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高文珺認為(wei) ,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日新月異,越來越多的具有參與(yu) 性和互動性、傳(chuan) 播範圍廣、傳(chuan) 播速度快的新媒介融入未成年人的日常生活,成為(wei) 其接收信息、學習(xi) 、休閑娛樂(le) 、社交的重要途徑。這些新媒介的使用和基於(yu) 新媒介而形成的一些亞(ya) 文化,都可能對青少年的價(jia) 值觀產(chan) 生影響。
近日,中國社科院社會(hui) 心理與(yu) 行為(wei) 實驗室以及社會(hui) 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未成年人藍皮書(shu) :中國未成年人數字生活與(yu) 網絡保護研究報告(2021~2022)》(以下簡稱未成年人藍皮書(shu) ),其中披露,網絡內(nei) 容媒介頻繁使用,影響未成年人價(jia) 值觀取向。
未成年人藍皮書(shu) 之所以得出此結論,是基於(yu) “未成年人數字生活與(yu) 網絡保護”課題組2021年在全國針對6至18歲的在校學生及其家長進行的抽樣調查分析,此次抽樣調查共收回有效學生問卷21733份,家長問卷19804份。
未成年人藍皮書(shu) 披露的數據顯示,頻繁看視頻或短視頻的未成年人,與(yu) 從(cong) 不或很少看視頻或短視頻的未成年人相比,其重視財富成功的比例要高出12.31個(ge) 百分點,重視社會(hui) 名氣的比例高出4.07個(ge) 百分點,重視形象出眾(zhong) 的比例高出16.55個(ge) 百分點。
高文珺還是“未成年人數字生活與(yu) 網絡保護”課題組成員。在她看來,這些結果表明,看短視頻的頻率可能會(hui) 影響未成年人對外在價(jia) 值的重視程度。但值得注意的是,就城鄉(xiang) 對比來看,看短視頻可能對城市未成年人的價(jia) 值取向影響更大;就年齡階段來看,看短視頻可能對高年級學生價(jia) 值取向影響更大。
未成年人藍皮書(shu) 還披露,頻繁玩網絡遊戲的未成年人,與(yu) 從(cong) 不或很少玩網絡遊戲的未成年人相比,重視財富成功的比例高出10.07個(ge) 百分點,重視社會(hui) 名氣的比例高出4.82個(ge) 百分點,重視形象出眾(zhong) 的比例高出10.17個(ge) 百分點。
高文珺說,從(cong) 結果看,玩網絡遊戲的頻率可能會(hui) 影響未成年人的外在價(jia) 值取向。就城鄉(xiang) 對比來看,玩網絡遊戲可能對農(nong) 村未成年人的影響更大;就年齡階段來看,玩網絡遊戲可能對高中生價(jia) 值取向影響更大。
高文珺認為(wei) ,短視頻、視頻、網絡遊戲等網絡媒介,在符合法律法規要求的內(nei) 容產(chan) 品的價(jia) 值輸出上可能存在單一化問題,讓未成年人更多去注重財富、名氣和外表這些外在價(jia) 值取向,而降低其對個(ge) 人成長等內(nei) 在價(jia) 值的關(guan) 注度,“因此,要關(guan) 注如何讓網絡內(nei) 容媒介對未成年人的價(jia) 值取向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
高文珺告訴《法治日報》記者,財富、名氣、外貌本身是中性價(jia) 值,追求這些價(jia) 值本身是正常的,但要注意過度關(guan) 注的問題,未成年人在使用網絡媒介時集中於(yu) 這些價(jia) 值觀過於(yu) 單一,看不到個(ge) 人成長、熱心公益等其他價(jia) 值觀。
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袁治傑對此表示讚同。他認為(wei) ,要注意不能出現算法推薦導致的“信息繭房”問題,算法推薦服務如果應用到未成年人身上,會(hui) 形成極強的“信息繭房”效果,應該要讓孩子看到多元的信息。
如何解決(jue) 問題呢?
高文珺認為(wei) ,我國互聯網發展已度過野蠻生長期,網絡社交、網絡購物、網絡視頻、網絡遊戲等各領域在未成年人中的滲透率都達到了較高的水平,社會(hui) 各界對網絡平台企業(ye) 提供的數字內(nei) 容的關(guan) 注和要求越來越高,因而各平台企業(ye) 不能隻將眼光集中在吸引流量、賺取利潤等商業(ye) 價(jia) 值和資本利益上,而要更加關(guan) 注數字內(nei) 容的價(jia) 值導向。
高文珺建議,應充分發揮平台企業(ye) 的社會(hui) 責任,加強行業(ye) 自律,給未成年人提供優(you) 質數字內(nei) 容,主動構建清朗的網絡空間,對未成年人價(jia) 值觀形成積極的引導作用,助力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水平提升。
在河南省社會(hui) 科學院副研究員王運慧看來,除了平台企業(ye) 加強自律,自覺履行社會(hui) 責任之外,還要依法加強對網絡平台的治理,實行他律。
根據《法治社會(hui) 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推動社會(hui) 治理從(cong) 現實社會(hui) 向網絡空間覆蓋,建立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ti) 係,加強依法管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全麵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法治社會(hui) 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還提出,通過立改廢釋並舉(ju) 等方式,推動現有法律法規延伸適用到網絡空間。完善網絡信息服務方麵的法律法規,修訂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研究製定互聯網信息服務嚴(yan) 重失信主體(ti) 信用信息管理辦法,製定完善對網絡直播、自媒體(ti) 、知識社區問答等新媒體(ti) 業(ye) 態和算法推薦、深度偽(wei) 造等新技術應用的規範管理辦法。
王運慧建議,根據我國法治社會(hui) 建設規劃,應該盡快完善網絡信息服務方麵的法律法規,比如盡快出台專(zhuan) 門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法規等,形成係統性、整體(ti) 性規範體(ti) 係,依法鼓勵平台企業(ye) 積極探索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讓算法支撐優(you) 質數字內(nei) 容的推送、支撐多元價(jia) 值觀內(nei) 容的推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