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苦都怪它?蘇軾實名diss摩羯座的原因是……
中新網北京1月8日電(記者 王詩堯)1月8日,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986歲的生日。
中國現代文學大師林語堂曾評價(jia) 蘇軾是“人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之人。他有曠世之才,精通詩詞、書(shu) 法、繪畫等,卻又一生坎坷,在政治的漩渦中起起伏伏。
然而,縱使“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蘇軾仍笑對人生,“菊花開時乃重陽,涼天佳月即中秋”。隻要心中有明月,天天都是中秋節,若人人都有蘇軾此等豁達情懷,或許快樂(le) 的人會(hui) 更多一些。
命苦都怪“摩羯座”?
今天是“摩羯座男孩”蘇軾的生日。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其實蘇軾對摩羯座意見很大!
早在宋代時期,關(guan) 於(yu) 十二星宮的說法已經廣為(wei) 流傳(chuan) 。北宋開寶五年(972年)刊刻的《熾盛光佛頂大威德銷災吉祥陀羅尼經》,其經卷之首的插圖就是一幅環狀的十二星宮圖。北宋景德二年(1005年)刊刻的《大隋求陀羅尼經咒》,更是把中國古代文化的二十八宿和外來的十二宮結合畫於(yu) 一圖。
如果要說宋代哪位名人對星座知識略有研究,那就不得不提到大文豪蘇軾。
蘇軾的仕途之路坎坷到需用“慘”字形容。他出仕時,正趕上王安石變法,他因批判新政而遭報複,汙蔑他扶父喪(sang) 返川時,偷販私鹽。蘇軾不屑與(yu) 其爭(zheng) 辯,隻求出任地方官避禍。
從(cong) 此蘇軾開始了貶官生涯,由北至南,由富庶之都到不毛之地,越貶越遠。最後,他在62歲的時候,居然被貶到了海南島儋州!在宋朝,放逐海南是僅(jin) 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的處罰。
唐代文學家韓愈曾寫(xie) 過一首詩《三星行》:“我生之辰,月宿南鬥。牛奮其角,箕張其口。牛不見服箱,鬥不挹酒漿。箕獨有神靈,無時停簸揚。”大意說的是,韓愈出生之時,恰逢月在鬥宿,因不見牽牛星守護,又有簸箕星在一旁搬弄是非,因此讓他一再遭到打擊,一生顛簸坎坷。
蘇軾誦讀了韓愈的《三星行》之後,立刻寫(xie) 了一首《東(dong) 坡誌林·命分》感歎:“退之詩雲(yun) :我生之辰,月宿直鬥。乃知退之磨蠍為(wei) 身宮,而仆乃以磨蠍為(wei) 命,平生多得謗譽,殆是同病也!”
蘇軾的意思是,他和韓愈二人都是摩羯座,可謂是同病相憐,命格不好,注定一生多謗譽。
命苦為(wei) 什麽(me) 是“摩羯座”的錯?在宋人看來,摩羯座是個(ge) 不吉祥的星座。宋代學者方大琮給朋友寫(xie) 信時吐槽:“惟磨蠍所蒞之宮,有子卯相刑之說。”南宋的牟巘自嘲道:“生磨蠍之宮,人皆憐於(yu) 奇分。”甚至當過宰相的周必大也說:“亦知磨蠍直身宮,懶訪星官與(yu) 曆翁。”但據學者考證,周必大並非摩羯座,而是寶瓶座。
不過,宋人已將摩羯視為(wei) 惡星,反正命不好怪摩羯座就對。
挖野菜的“養(yang) 生達人”
眾(zhong) 人皆知蘇軾是一位美食家,其實他還是一位“養(yang) 生達人”。他可以在看似尋常的飲食中,找到養(yang) 生的契機。
雖然東(dong) 坡肉聲名遠揚,但是蘇軾亦提倡蔬食養(yang) 生的理論,他被貶到各地做官時,經常會(hui) 去挖野菜來吃。不僅(jin) 如此,蘇軾還很愛吃蜂蜜,每次吃蔬菜時蘸點蜂蜜,吃起來甜甜的。“予少嗜甘,日食蜜五合,嚐謂以蜜煎糖而食之可也。”
身為(wei) 四川人的蘇軾愛上了甜食,由此可見他對蜂蜜的喜愛程度了。而且蜂蜜具有很好的藥效,可營養(yang) 心肌,保護肝髒、潤腸胃、降血壓,具有防止血管硬化的效果。
他曾在一首詩中寫(xie) 道:“狂吟醉舞知無益,粟飯藜羹問養(yang) 神”,以自己的經驗勸別人不要醉生夢死,而要粗茶淡飯養(yang) 生。
茶葉養(yang) 生是蘇軾的經驗之談,他在《仇池筆記》中曰:“除煩去膩,不可無茶。”並且在沒有牙膏、牙刷的古代,蘇軾就已經具有遠見地提出了以茶漱口法,“吾有一法,每食已,以濃茶漱口,煩膩既出而脾胃不知。肉在齒間,消縮脫去,不煩挑刺,而齒性便若緣此漸堅密。”
他自創了這套“濃茶固齒法”,並呼籲大家要養(yang) 成習(xi) 慣、長期堅持,這樣牙齒就會(hui) 漸漸變得堅密了。
蘇東(dong) 坡還把“按摩腳心”作為(wei) 一項重要的養(yang) 生法寶。“盤腿擦湧泉,閑坐觀菖蒲”他每天都要盤腿坐在床上,用力按摩腳心。現代科學研究證實,常按摩腳掌,對許多疾病如貧血、糖尿病、陽痿、痛經及腎功能紊亂(luan) 等都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與(yu) 民同苦的清廉“父母官”
“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蘇軾為(wei) 官40餘(yu) 年,始終戒奢崇儉(jian) ,清廉自持。他真正做到了以民為(wei) 本、與(yu) 民同苦,每到一地都留下了清廉、勤政、愛民的美名,被當地百姓世代傳(chuan) 頌。
元豐(feng) 三年(1080),蘇軾被貶到黃州,也就是如今的湖北省黃岡(gang) 市。由於(yu) 薪俸減少了許多,他淪落到“先生年來窮到骨,問人乞米何曾得”的境地。
後來幸而得到朋友的幫助,蘇軾在城東(dong) 弄到一片坡地,終於(yu) 可以自己開荒種田,解決(jue) 全家的溫飽問題。蘇軾還為(wei) 這塊地取名“東(dong) 坡”,自稱“東(dong) 坡居士”,因此他又被後人敬稱為(wei) “蘇東(dong) 坡”。
當時生活窘迫的蘇軾,為(wei) 了不亂(luan) 花一文錢,他還實行了嚴(yan) 格的計劃開支:先把所有的錢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隻取一小份。錢全部分好後,按份掛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為(wei) 全天的生活開支。
當天拿到錢後,他還要仔細權衡,能不買(mai) 的東(dong) 西堅決(jue) 不買(mai) ,隻準剩餘(yu) 、不準超支。而積攢下來的錢都被存進一個(ge) 竹筒裏,以備不時之需。
蘇軾對貪汙非常痛恨,他曾寫(xie) 信規勸以奢侈聞名、認為(wei) 奢侈就是“得道”的好友蒲宗孟,“聞所得甚高,然有二事相勸:一曰慈,一曰儉(jian) 也。”他曾在為(wei) 一名考生的一首詩作序時,透露了自己做官的態度和原則:“求官”的目的在於(yu) “得”,否認這點是虛偽(wei) 的,但“得”與(yu) “道”發生矛盾時,不要為(wei) 了得到高官厚祿就放棄自己所學的“道”。
蘇軾這麽(me) 說,也是這麽(me) 做的。當他離任杭州時,一位摯友為(wei) 他送來黃金5兩(liang) 、白銀150兩(liang) 作為(wei) 禮物。盛情難卻下,蘇軾隻好接受了這筆禮金,但他沒有私用而是轉贈給安樂(le) 坊,用來為(wei) 貧困人群治病。
蘇軾關(guan) 心民間疾苦、為(wei) 百姓謀福利,安樂(le) 坊就是他在杭州當“市長”時抗疫所建的“方艙醫院”。當時他籌集了白銀2000兩(liang) ,又從(cong) 自己的私房錢裏拿出50兩(liang) 黃金,安樂(le) 坊建成後便可以集中對染疫的病患進行治療。
這所名為(wei) 安樂(le) 坊的免費醫院,明顯帶有民助性質,是領先時代的創新舉(ju) 措。而安樂(le) 坊及其運作模式也引起當時朝廷的極大關(guan) 注。崇寧元年(1102),朝廷開始在各地設置安濟坊,專(zhuan) 為(wei) 窮人治病。不久,安樂(le) 坊也被朝廷改賜名安濟,遂為(wei) 官辦。(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