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關口前移 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防重症

發布時間:2023-01-10 15:42: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1月3日,北京市朝陽區六裏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發熱及11類症狀診療區中醫診室外,一位老年患者在等待就診。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曲俊燕/攝

  1月8日起,我國對新冠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對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進行了“兩(liang) 個(ge) 準備”和“一個(ge) 強化”,即,藥品和醫療資源的準備,對中西醫結合醫療救治模式的強化。

  1月3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發布《關(guan) 於(yu) 做好新冠重點人群動態服務和“關(guan) 口前移”工作的通知》,其中要求充分發揮中藥治療作用,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加快“三藥三方”等中藥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配備和使用。要求抓住“早”“快”的原則,讓中藥在新冠病毒感染初期盡早介入治療,及時遏製輕症病人向重型、危重型發展。同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舉(ju) 辦新聞發布會(hui) ,對中醫藥醫療救治工作以及中醫藥在新冠病毒感染治療中的獨特優(you) 勢進行了重點介紹。

  記者從(cong) 發布會(hui) 獲悉,在醫療資源的準備方麵,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擴充了中醫救治的醫療資源,加強了中醫醫院的發熱門診、急診、肺病科、ICU等科室的建設。目前,全國二級以上中醫院都設置了發熱門診,擴容了ICU床位。開展醫療救治培訓,加強了重症救治的力量,各中醫醫院還積極開展互聯網診療,緩解接診壓力。統籌使用設施設備和調配醫護人員,提升醫療資源的利用效能。

  此外,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還強化了重症救治的中西醫結合機製,要求進一步建立完善“有團隊、有機製、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醫結合醫療救治模式,各地救治專(zhuan) 家組也進一步充實中醫專(zhuan) 家的力量,進行重症、危重症的中西醫結合救治巡診指導。同時,發揮中醫藥在老年人和兒(er) 童醫療救治中的作用。

  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工作重心從(cong) “防感染”轉向“保健康、防重症”。發揮好中醫藥的作用,對於(yu) 提高治愈率、降低重症率和病亡率、促進患者早日康複有著重要作用。

  縮短病毒清除時間,中醫藥在新冠病毒感染治療中有獨特優(you) 勢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黃璐琦在發布會(hui) 上介紹,經過3年的疫情防控,我國已經形成了一套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的中國方案,中醫藥在新冠病毒感染治療中能夠發揮獨特優(you) 勢。

  黃璐琦說,對於(yu) 輕型、普通型患者,開展以中醫藥為(wei) 主導的治療,可以縮短病毒清除時間,縮短患者住院時間,緩解患者臨(lin) 床症狀;對於(yu) 有可能轉重的患者,及早進行中醫藥幹預治療,可以降低轉重率;對於(yu) 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可以開展中西醫結合治療,以便有效阻斷或減緩重症向危重症的發展,促進重症向輕症的轉變,降低病亡率。去年3月,世界衛生組織中醫藥救治新冠專(zhuan) 家評估報告會(hui) 對上述療效方案給予了充分肯定。

  此外,中醫藥在患者康複過程中也可以發揮優(you) 勢作用。很多患者在核酸轉陰以後還有咳嗽、乏力、出汗等症狀,中醫藥可以對症治療,發揮整體(ti) 調節作用。

  阻斷新冠病毒感染從(cong) 輕症轉向重症發揮關(guan) 鍵作用

  阻斷病情由輕症轉向重症是降低死亡率的關(guan) 鍵,在近期應對疫情的實踐中,中醫藥在阻斷新冠病毒感染從(cong) 輕症轉向重症的過程中發揮了關(guan) 鍵作用。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急診科主任齊文升介紹,臨(lin) 床實踐發現,通過一些中醫症候能夠及時識別容易發展成重症的高危人群,對於(yu) 判斷病情轉重有指導意義(yi) 。“舌苔由薄轉厚變黃,舌質的顏色由淡紅轉成紫紅或者淡暗;高熱持續不退;大便稀溏或者幾天沒有大便,並且伴有食欲嚴(yan) 重下降,消化功能、吸收功能變差;出現明顯虛症,比如精神萎靡,一活動就喘促,語不接續,手腳涼,出冷汗,口幹舌卷,尿少短赤等,這些中醫症候都可以作為(wei) 判斷病情可能會(hui) 轉重的預警指標。”

  此外,中醫治療強調早期治療、“關(guan) 口前移”,在阻斷病情轉重方麵具有優(you) 勢。齊文升說,中醫臨(lin) 床治療有3個(ge) 要點:一是盡快遏製熱毒和濕熱毒邪。比如高熱持續48小時的患者,每天要吃兩(liang) 劑中藥,每2-4個(ge) 小時就要服用一次,還可用中藥藥湯研服安宮牛黃丸退燒醒神;二是重視通腑療法的使用。中醫認為(wei) ,肺和大腸相表裏,腑氣不通,肺氣就不降,呼吸功能就不會(hui) 改善,因此,中醫認為(wei) 調腸治肺或者肺腸同治是阻斷病情轉重的重要措施。所以,臨(lin) 床上如果患者大便不通超過24小時,就要采用生大黃泡水或者研末灌服通便;三是強調早期扶正,全程扶正。在最近發生的疫情中,重症患者以老年人或者有基礎疾病的人為(wei) 主,中醫在臨(lin) 床發現,這部分患者在病情早期就存在著明顯的虛症,所以中醫認為(wei) 早期扶正、全程扶正是防止病情轉重的重要措施。

  “處理好了邪正虛實的轉化關(guan) 係,防止病邪由表入裏,防止逆傳(chuan) 或者內(nei) 陷,就能阻斷病情由輕轉重。”齊文升總結說。

  中醫藥在新冠重症患者治療中效果顯著

  多次支援各地新冠救治工作的廣東(dong) 省中醫院院長張忠德指出,疫情發生3年來,中醫藥在新冠病毒變異毒株重症患者治療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案能夠讓患者最大程度受益。

  張忠德介紹,中醫在重症治療過程中能夠解決(jue) 患者的突出症狀,例如高熱、腹脹、便秘、胸悶、氣喘和汗出等。張忠德說,中醫對高熱患者的治療不是采用一味藥或者一種手法,而是一套整體(ti) “組合拳”,包括中藥湯劑、中成藥、外治法、鼻飼、針灸、熱敷等多種療法。在高熱患者治療中,中藥多頻次、多組合的使用,能夠在快速降低患者體(ti) 溫的同時,避免嚴(yan) 重損害患者的身體(ti) 。

  張忠德舉(ju) 例說,病人在使用機械通氣或者麵罩呼吸後,往往會(hui) 嚴(yan) 重腹脹,大便不通,血氧不好,呼吸急促,這時要想辦法通胃腸瀦留。可以使用大承氣湯、小承氣湯來灌腸,或者用中醫手法把病人腹部積聚排出,同時再給予病人獨參湯、西洋參(單純氣虛的病人給予西洋參,陽虛的病人可給予小四逆湯配西洋參一起服用)。病人胃腸通了,四肢暖了,血氧會(hui) 往上走,心率也會(hui) 降下來。有一些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淋巴細胞值很低,疲倦乏力,使用中醫的獨參湯,紅細胞的回升就比較快,可以從(cong) 危重型、重型轉為(wei) 普通型,從(cong) 而減低病亡率。

  張忠德介紹說,在德爾塔毒株流行時期,廣州和蘭(lan) 州地區的重症率較高,有基礎病的老年患者尤其多,當時采用的就是中醫的治療方法,宣肺、解毒、扶正,達到了扶正與(yu) 去邪的平衡,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張忠德認為(wei) ,在治療重症的過程中,用中醫的“組合拳”解決(jue) 好危重症的症狀,在現代醫學的生命支持和呼吸支持下,發揮中醫藥的特色與(yu) 優(you) 勢,可以達到“留命治病”“治病不傷(shang) 正”的效果,為(wei) 患者的後期康複打下基礎。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夏瑾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