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大考遇上“乙類乙管” 疫情防控該如何做
1月8日起,我國正式開始對新冠病毒實施“乙類乙管”。當天,正是春運開始的第二天。春運首日,全國共發送旅客3473.6萬(wan) 人次,環比增長11.1%,比2022年同期增長38.9%。
春節是我國傳(chuan) 統節日中最重要的一個(ge) 節日,過去3年,因為(wei) 疫情,不少群眾(zhong) 一直沒有回鄉(xiang) 過年。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春運工作專(zhuan) 班初步分析研判,2023年春運期間客流總量約為(wei) 20.95億(yi) 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99.5%,恢複到2019年同期的70.3%。
與(yu) 超20億(yi) 人次的客流量並行的是對新冠病毒實施“乙類乙管”。1月8日起,依據《傳(chuan) 染病防治法》,我國對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實行隔離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觸者;不再劃定高低風險區;依據國境衛生檢疫法,不再對入境人員和貨物等采取檢疫傳(chuan) 染病管理措施。
在1月8日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新聞發布會(hui) 上,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chuan) 司副司長米鋒說,新冠病毒“乙類乙管”後,工作重心從(cong) “防感染”轉到“保健康、防重症”,從(cong) 風險地區和人員管控轉到健康服務與(yu) 管理。米峰強調,實施“乙類乙管”,不是放開不管,而是強調更加科學、精準、高效做好疫情防控,更好統籌疫情防控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
春運期間,農(nong) 村地區可能迎來重症高峰
1月7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控方案(第十版)》(以下簡稱“第十版防控方案”)發布。第十版防控方案指出,農(nong) 村地區醫療衛生基礎相對薄弱,是疫情防控的重點地區。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在接受央視采訪時表示,在春運之前,中小城市和農(nong) 村地區已經迎來了感染高峰。根據這個(ge) 趨勢來看,春運期間有可能迎來這些中小城市和農(nong) 村地區急診和重症的發病高峰。
一些比較偏遠的農(nong) 村地區,交通不夠便利,為(wei) 了保證這些地區的重症感染者得到及時的轉運救治,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要求農(nong) 村地區擴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院前急救的力量,每個(ge) 鄉(xiang) 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中心要配備一輛救護車,納入各個(ge) 縣域的120急救係統統一調度。
1月7日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新聞發布會(hui) 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基層司司長聶春雷表示,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要有專(zhuan) 人負責轉診銜接,簡化重症患者轉診流程,完善轉診綠色通道。對於(yu) 高齡合並慢阻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礎性疾病的感染者,第一時間要轉診到有救治能力的醫療機構,可以直接轉到三級醫院,不一定要層層轉診。
聶春雷表示,農(nong) 村地區“關(guan) 口前移”的核心是落實“早發現、早識別、早幹預、早轉診”,對65歲以上的老年人、孕產(chan) 婦、兒(er) 童、殘疾人等重點人群進行一對一包保聯係,每周聯係服務不少於(yu) 兩(liang) 次,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置。
此外,還要加強對農(nong) 村重點人群的健康監測,對可能出現的新冠重症風險的苗頭和傾(qing) 向性症狀,要及時識別,及時給予指導和轉診。
聚焦XBB的輸入風險和城市汙水病毒監測
1月8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新聞發布會(hui) 上,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員陳操表示,多項研究結果表明,和新冠病毒原始株、世界衛生組織此前公布的關(guan) 切變異株以及奧密克戎早期進化分支相比,XBB進化分支的免疫逃逸能力明顯增加,這也導致了XBB毒株在美國等國傳(chuan) 播優(you) 勢呈現明顯增加的趨勢。
截至2023年1月7日,全球已在35個(ge) 國家和地區監測到了XBB.1.5。美國疾控中心預測,未來幾周之內(nei) ,XBB.1.5有可能會(hui) 取代當前流行的BQ.1和BQ.1.1,成為(wei) 美國的優(you) 勢流行株。
“乙類乙管”之後,我國不再對入境人員和貨物等采取檢疫傳(chuan) 染病管理措施,有公眾(zhong) 擔心,XBB毒株會(hui) 很快在中國傳(chuan) 播。對此,陳操表示,我國對國際上流行XBB係列變異株的國家新出現變異株的流行態勢,新變異株的傳(chuan) 播力、致病力和免疫逃逸能力開展動態監測,以防範和研判這些變異株輸入我國的風險,並針對性地建立了應對流行的預案。
在新公布的第十版防控方案中,要求動態監測新冠病毒變異情況。1月8日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新聞發布會(hui) 上,國家疾控局監測預警司司長楊峰表示,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以來,疾控部門進一步完善新冠病毒變異監測的工作方案,在原有工作的基礎上,加強了入境人員、就診患者、重點場所和重點人群的采樣送檢和測序比對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第十版防控方案在病毒監測預警方麵增加了城市汙水監測的有關(guan) 要求。楊峰解釋說,在汙水處理廠開展新冠病毒的監測,可以評估更大轄區範圍內(nei) 人群新冠病毒感染的趨勢變化,適用於(yu) 更長時間和更大範圍的監測。
楊峰表示,居民樓的汙水監測可以更好地發揮預警作用。便於(yu) 及時發現可能存在感染者的區域,再進一步追蹤發現陽性感染者,進而采取相應的控製措施,主要應用於(yu) 疫情早期尚未出現大範圍流行的時候。
楊峰說,現階段,我國內(nei) 地新冠病毒感染仍處於(yu) 流行階段,所以選擇在有條件的城市開展汙水監測工作,來輔助評估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流行強度、變化趨勢等情況,為(wei) 疫情研判和防控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避免前往疫情高流行地區探親(qin) 旅遊,春運途中做好個(ge) 人防護
第十版防控方案再次強調“每個(ge) 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春運期間,出行人員該如何做好個(ge) 人防護?在1月8日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新聞發布會(hui) 上,中國疾控中心傳(chuan) 防處研究員常昭瑞倡導公眾(zhong) 避免前往疫情高流行地區探親(qin) 旅遊,也倡導一些疫情高流行地區的人員盡量減少出行,居家治療的新冠病毒感染者非必要不外出探親(qin) ,出現發熱、幹咳、乏力、咽痛等症狀的人員在未排除感染風險之前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前往人群聚集場所。自感有較高感染風險的人員,應在排除風險之後再出行。
公眾(zhong) 如果要出行,常昭瑞建議,行前一定要科學規劃,提前做好攻略,了解目的地的疫情情況,盡量錯峰出行,避免前往人群聚集場所,降低感染風險。此外,要備足口罩、手消以及消毒紙巾等防護用品,以及體(ti) 溫計、抗原檢測試劑盒、解熱鎮痛藥物等,同時關(guan) 注氣候變化,備足保暖衣物,防止著涼。
在出行途中,公眾(zhong) 要做好自我防護,在環境密閉、人員密集的場所,比如候機、候車室,乘坐飛機、火車以及地鐵、公交車等公共交通工具時,要全程規範佩戴口罩。
在公共場所要保持合理的社交距離,減少近距離與(yu) 他人接觸。要做好個(ge) 人衛生,尤其是隨時關(guan) 注手衛生,避免接觸公共物品。咳嗽或打噴嚏的時候,要用紙巾或者肘部遮擋,將用過的紙巾及時丟(diu) 進垃圾桶。如果接觸到呼吸道分泌物,要及時洗手或者進行手消毒,在外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要盡量減少用餐次數,錯峰就餐。盡量不去人員密集、空氣不流通的場所。前往景區等公共場所,要遵守預約錯峰的要求。
返鄉(xiang) 或者返程後,要密切關(guan) 注自身及家人的身體(ti) 健康狀況,如果出現發熱、幹咳、乏力、咽痛等症狀,要及時進行抗原檢測或視情況就醫。返鄉(xiang) 返程初期,做好症狀監測的同時,盡量減少與(yu) 家裏老人尤其是合並有嚴(yan) 重基礎性疾病的家人接觸,接觸時要規範佩戴口罩。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昶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