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國史研究對現代化事業的重要意義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hui) 成立30周年之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發來賀信。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闡述了國史研究的宗旨定位和使命任務,對國史學會(hui) 提出“不斷提高研究水平,創新宣傳(chuan) 方式,加強教育引導,激勵人們(men) 堅定曆史自信、增強曆史主動,更好凝聚團結奮鬥的精神力量,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作出新貢獻”的殷切希冀,為(wei) 新時代國史研究指明了發展遵循和行動指南。
欲知大道,必先為(wei) 史。高度重視曆史研究是馬克思主義(yi) 的世界觀和方法觀。國史研究以唯物史觀為(wei) 根本遵循,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曆史時期和曆史事件進行準確把握和係統考量並取得了豐(feng) 碩成果。
重視曆史研究也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既是國史的踐行者又是國史的書(shu) 寫(xie) 者,書(shu) 寫(xie) 國史重在實踐,研究國史重在借鑒,以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指導思想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豐(feng) 富和發展了毛澤東(dong) 思想,創立了鄧小平理論、“三個(ge) 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作為(wei) 指導思想引領國家和人民共同推進曆史偉(wei) 業(ye) 。深度把握國史研究是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題中應有之義(yi) 。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對曆史的借鑒與(yu) 學習(xi) ,在領悟曆史真諦與(yu) 把握時代脈搏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四個(ge) 自信”“兩(liang) 個(ge) 結合”“中國式現代化”等時代命題,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依據。
功不可以虛成,名不可以偽(wei) 立。創新宣傳(chuan) 方式有助於(yu) 進一步把握輿論新動向,更好服務黨(dang) 和國家工作大局,為(wei) 鞏固全黨(dang) 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作出新貢獻。國史宣傳(chuan) 要堅持傳(chuan) 統媒體(ti) 與(yu) 新媒體(ti) 融合、線下與(yu) 線上結合,既強化麵對麵,也善用屏對屏。要堅持有益與(yu) 有趣相統一,既注重學理性,也體(ti) 現藝術性。在傳(chuan) 統傳(chuan) 播方式的基礎上,針對不同層次受眾(zhong) 的興(xing) 趣特點,更加靈活有效地利用影視劇、紀錄片、短視頻等新媒介,增強國史宣傳(chuan) 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同曆史虛無主義(yi) 的鬥爭(zheng) 中牢牢把握國史宣傳(chuan) 與(yu) 傳(chuan) 播的主導權,以喜聞樂(le) 見的形式切實增強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奮勇前行的決(jue) 心與(yu) 信心。
要堅持顯性與(yu) 隱性相協調,既要寫(xie) 好書(shu) 麵語,也要講好家常話。一方麵,可以通過專(zhuan) 題講座、理論宣講等顯性的係統化理論傳(chuan) 播使人民群眾(zhong) 全麵地了解和把握國史內(nei) 容;另一方麵,也要注重博物館、紀念館、國史館等隱性宣傳(chuan) 資源的收集整合,以地方誌推動國史研究的發展,將國史知識和國史教育融入人民群眾(zhong) 的日常生活,積極塑造具有親(qin) 和力的國家形象,增進人民對國家的曆史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qin) 民,在止於(yu) 至善。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要把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創新理論“同學習(xi) 黨(dang) 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史結合起來”,為(wei) 國史教育指明了方向。加強對青年群體(ti) 的國史教育,注重培養(yang) 青年對國史的認知與(yu) 掌握,能夠增強他們(men) 對新中國的認同、對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認同和對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的認同,對於(yu) 引領廣大青年堅定不移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具有重要作用。2020年年底中宣部、教育部聯合發布的《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實施方案》,已經明確規定“新中國史”成為(wei) “四史”中的必修課程之一。加強對青年群體(ti) 的國史教育,要充分發揮主流媒體(ti) 的價(jia) 值效用,要充分挖掘網絡平台的教育引導功能,結合受眾(zhong) 尤其是青年學生需求匹配國史教育內(nei) 容,牢牢把握網絡陣地的國史版圖;要善用“大思政課”,在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中融入國史教育內(nei) 容,講好中國故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故事和新時代故事,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建設提供充足精神養(yang) 分。
(作者劉宏偉(wei) 係大連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郭東(dong) 奇係該院博士研究生)
劉宏偉(wei) 郭東(dong) 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