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助力海派民樂燃放中國自信
不久前的B站《2023年跨年晚會(hui) 最美的夜》,由“上美影宇宙”帶來的節目《中國人不蹦洋迪》衝(chong) 上微博熱搜,僅(jin) 在B站點擊量就破百萬(wan) 。節目以《大鬧天宮》動畫開場,伴隨嘹亮的嗩呐聲,場上奏起佤族民歌,融入電音的傳(chuan) 統樂(le) 器燃情合奏,加上還原《大鬧天宮》《哪吒鬧海》《牧童》《葫蘆兄弟》等“上海出品”動畫畫麵,令不少網友歎為(wei) 觀止。“《天庭蹦迪》《大聖打碟》我願稱作全場最佳”“指揮:托塔李天王”“神仙蹦迪現場”……年輕網友在B站彈幕裏,表達了他們(men) 對中國動畫和創意民樂(le) 的認同。
眼下,越來越多來自Z世代的創意與(yu) 活力,助力古老民樂(le) 在不斷更新中燃放文化自信。去年卡塔爾世界杯舉(ju) 行期間,活躍在上海的民樂(le) 團體(ti) 自得琴社創製的世界杯主題曲視頻,在海內(nei) 外視頻平台獲得了數十萬(wan) 網友的點讚。“知識與(yu) 趣味並重!看了視頻,我迫不及待地想去學古琴了!”外國網友GaiaMiranda這則英文留言,是中國文化對外吸引力的有力證明。
“自得琴社的演奏視頻之所以受到海內(nei) 外觀眾(zhong) 歡迎,是因為(wei) 他們(men) 把中國文化和美學視覺結合得很棒。中外觀眾(zhong) 不僅(jin) 可以聆聽民樂(le) ,還能欣賞中國服裝和曆史,這對中華文化的對外推廣起到有益作用。”多年來致力於(yu) 民樂(le) “破圈”的嗩呐演奏家胡晨韻表示,正是大家一起守正創新,中國民樂(le) 不斷發展和與(yu) 時俱進,“有更多人發自內(nei) 心地喜歡上了中國民族樂(le) 器,也有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願意來學習(xi) 演奏民樂(le) ”。
最古老也最新潮的民樂(le) 正在走向世界
如果說幾年前的中國國樂(le) ,還是業(ye) 內(nei) 人士口中“小眾(zhong) 藝術裏的小眾(zhong) 藝術”,那麽(me) 近年來歸功於(yu) 國樂(le) 人的共同努力,國樂(le) 正在逐漸成為(wei) 一種大眾(zhong) 藝術,不僅(jin) 獲得了國內(nei) 受眾(zhong) 的追捧,也在海外產(chan) 生了很大的影響力,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自信。
以成員為(wei) Z世代居多的自得琴社為(wei) 例,他們(men) 緊跟卡塔爾世界杯這一全球潮流熱點,身著中國傳(chuan) 統服飾,演奏1998年世界杯主題曲《生命之杯》。視頻中既有笛子、嗩呐等中國傳(chuan) 統樂(le) 器,也有非洲鼓、箱鼓等外國樂(le) 器,中西樂(le) 器交流碰撞出熱烈的音符,與(yu) 世界足球盛會(hui) 的氛圍相契合,中國人的熱情好客迎麵而來。在國內(nei) 視頻號和海外視頻平台YouTube,來自世界多地的網友們(men) ,用不同的語言表達了對中國文化的喜愛。海外網友Waterlow56說:“絕對的天才創意!如此有趣,我看了覺得很快樂(le) 。”
“自得琴社的這支音樂(le) 視頻風格生動活潑,成員們(men) 用了一些比較誇張的動作、俏皮的表情,可以拉近和世界觀眾(zhong) 的距離;1998年世界杯主題曲《生命之杯》的旋律,也為(wei) 全球觀眾(zhong) 所熟悉,用音樂(le) 藝術的方式進行傳(chuan) 播,突破了語言的限製,讓包括民樂(le) 在內(nei) 的中國古老的傳(chuan) 統文化,以最潮的方式走向了世界。”上海外國語大學新聞傳(chuan) 播學院教授蔡盈洲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在海外視頻平台YouTube上,自得琴社發布的視頻累計觀看量接近9000萬(wan) 次。2019年改編自國漫《秦時明月》的《空山鳥語》,是自得琴社第一支搭配裝束複原的視頻,此後自得琴社一直延續“古裝配古琴”的模式,改編著他們(men) 喜歡的傳(chuan) 統名曲和現代音樂(le) 。最近幾年,從(cong) 《長安十二時辰幻想曲》、巴赫《G弦上的詠歎調》,到《哈利·波特》主題曲、《憤怒的小鳥》,再到最近的《生命之杯》,自得琴社的視頻持續“破圈”,不斷引起海內(nei) 外網友的關(guan) 注和討論。
“根據不同的音樂(le) 背景,演員們(men) 的每一套服飾幾乎都有參考文獻,一針一線都十分考究。而在音樂(le) 編配上,我們(men) 會(hui) 基於(yu) 自身樂(le) 隊配置和民樂(le) 特點進行創意改編,沒有太明確的條條框框和限製。”自得琴社社長朱裏鉞告訴記者,成員們(men) 平時自己也愛踢球,所以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改編《生命之杯》這首歌曲。“傳(chuan) 統文化的創新,離不開Z世代自發的興(xing) 趣和愛好,離不開對世界文化的博采眾(zhong) 長,離不開對中國文化發自內(nei) 心的自信與(yu) 認同。”朱裏鉞說。
在學者看來,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播要充分體(ti) 現時代性,利用短視頻等新媒體(ti) 技術形式,通過對世界經典名曲的二次創作、中西合璧的民樂(le) 原創作品等方式,讓底蘊深厚的傳(chuan) 統文化以更新潮、更能引起全世界人民共情的方式走向全球;著重發掘和培養(yang) 更多像自得琴社一樣,能夠發揮明星效應,對外推廣我國傳(chuan) 統文化、促進國際文化交流的藝人團體(ti) 。
破次元引領屬於(yu) 未來的審美潮流
去年,嗩呐演奏家胡晨韻舉(ju) 行了一場“吹破次元”的民樂(le) 音樂(le) 會(hui) 。《青鳥》《灌籃高手》《好想大聲說愛你》等動漫曲目,承載著不少80後90後的青春回憶,很多人帶著娃前來聽音樂(le) 會(hui) ,大家揮舞著凱迪拉克·上海音樂(le) 廳貼心準備好的熒光棒,發出“爺青回”的呐喊。
這場音樂(le) 會(hui) 突出大眾(zhong) 性和普及性,名為(wei) “吹破次元”,就是希望通過高質量的現場,把很多沒有來過音樂(le) 廳、沒有聽過民族音樂(le) 會(hui) 的人引入劇場。“不能光是我們(men) 幾個(ge) 演奏專(zhuan) 家把民樂(le) 給提升上去,那樣民樂(le) 的路反而會(hui) 走得很窄。”在胡晨韻看來,不少“網紅”國樂(le) UP主也並非專(zhuan) 業(ye) 出身的國樂(le) 演奏者,“但年輕人喜歡這種潮的感覺,就是好事兒(er) ”。
其實,國風音樂(le) 的風格和表演方式可以無拘無束。以這場“吹破次元”音樂(le) 會(hui) 為(wei) 例,上海音樂(le) 廳迎來了自1930年建廳92年以來,第一個(ge) 登台的虛擬藝人——冷鳶yousa,她的歌聲和胡晨韻的嗩呐伴奏,交織成國風作品《大喜》的激烈火花。音樂(le) 會(hui) 上還有跨國合作,胡晨韻連線了《大魚海棠》音樂(le) 製作人吉田潔,他在當地錄製了鋼琴,而胡晨韻用電吹管吹出了尺八的音色。更不必說國漫音樂(le) 中,中西樂(le) 器的對話與(yu) 對撞,比如《暗影刺客》(《刺客伍六七》主題曲),琵琶大段SOLO和搖滾樂(le) 隊相結合;《心猿歸正》(《一人之下》第三季片尾曲),中國戲曲和流行FUNK節奏相結合,請了樂(le) 團的琵琶演奏家玩兒(er) 放克。
“以前是外國人穿著晚禮服去聽交響樂(le)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年輕人,心懷對傳(chuan) 統文化的熱愛,穿著中國傳(chuan) 統服飾來看我們(men) 的音樂(le) 會(hui) ,這就是文化自信的具象體(ti) 現。”就像朱裏鉞所說,越來越時髦的中國民樂(le) ,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受眾(zhong) ,能夠引領屬於(yu) 未來的審美潮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