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重磅上新

發布時間:2023-01-10 16:37: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國家文物局日前公布第四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和立項名單,泥河灣等19處考古遺址公園列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琉璃河等32處考古遺址公園列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

  此次評定於(yu) 2022年4月啟動,共有31家進行申請評定,另有62家申報立項。至此,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已建成55家,立項80家。

  第四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評定結果呈現3個(ge) 特點:一是深度展現本體(ti) 價(jia) 值。如泥河灣、學堂梁子以及石峁、淩家灘、上山等是人類起源和中華文明探源重要研究對象;鄴城、遼上京、統萬(wan) 城、長白山神廟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重要承載。二是充分實現社會(hui) 意義(yi) 。入選單位年代上限至舊石器,下限至明代,有聚落、城址、窯址、礦址、陵園、寺院等,分布於(yu) 城市中心、城郊、鄉(xiang) 村、戈壁、綠洲等不同地理位置。保護利用模式因地製宜,融入城鄉(xiang) 發展,具有多樣性、創新性和示範性。如鄭州商城依托文保工程和博物館,形成城市中心市民休閑場地;湖北屈家嶺整合農(nong) 業(ye) 、林業(ye) 等資源,打造農(nong) 穀小鎮;邛窯聚焦瓷業(ye) 振興(xing) ,建成文創產(chan) 業(ye) 基地等。三是突出發揮各自特色。19家評定單位中,均建有或在建遺址博物館、陳列館、展示館,考古研究保護、展示闡釋、管理運營等各項工作都相對突出,規劃實施路徑明確。32家立項單位也都設立獨立法人資格的專(zhuan) 門管理機構,製訂建設發展目標,在考古、研究、保護、規劃落實以及展示服務建設等方麵取得較大進展。如河南二裏頭在央地共建支持下,建成遺址博物館等硬件設施,持續開展考古發掘不斷取得新成果,成為(wei) 夏商文化研究高地;浙江安吉古城遺址借助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運營管理,發揮考古遺址公園綜合效益。

  據國家文物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曆經12年的發展,各地在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中,切實感受到城鄉(xiang) 環境的改善、當地文化品牌的提升,創建熱情愈發高漲。同時,目前的55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與(yu) 我國源遠流長的曆史和豐(feng) 富的文化遺產(chan) 數量相比,還不足以構成完整體(ti) 係,很多類型還存在缺項或稍顯單薄。“鑒於(yu) 此,我們(men) 設想在2025年底前,爭(zheng) 取組織開展第五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評定工作。下一步,國家文物局將製訂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發展戰略,構建體(ti) 係、嚴(yan) 格標準、細化程序、定期評估,實施進入和退出的動態管理,確保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高質量發展。”該負責人說。

  第四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內(nei) 容豐(feng) 富、全麵,影響力大。泥河灣、石峁、淩家灘等是人類起源和中華文明探源重要研究對象而且已廣為(wei) 人知;入選的公園代表年代上限至舊石器,下限至明代;這些遺址公園廣泛分布於(yu) 各地城市中心、城郊、鄉(xiang) 村等。以“重磅上新”形容第四批考古遺址公園亮相,恰如其分。

  泥河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泥河灣遺址群位於(yu) 河北省西北部、山西省北部泥河灣盆地,是世界著名的舊石器時代考古和第四紀地質學研究對象,擁有第四紀標準地層和動物群,以及數量巨大、分布集中且文化序列連續的舊石器時代早期直至新石器時代的古人類遺存,將中國乃至東(dong) 亞(ya) 地區人類活動的曆史推前至距今約200萬(wan) 年。

  泥河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目前已建成泥河灣研究中心、馬圈溝等重點遺址保護展示棚、遊客服務中心、泥河灣考古遺址公園等研究和保護利用設施。

  趙王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趙王城遺址距離河北省邯鄲市市中心4.5公裏,是戰國時期趙國都城宮城遺址,是同時代都城城址中保存最完整和最好的遺址之一,是公元前4世紀至

  公元前3世紀中國最繁榮重要的城市之一。趙王城遺址對於(yu) 研究中國古代社會(hui) 的城市建設模式、城市經濟、城市社會(hui) 生活具有重要意義(yi) 。

  趙王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劃總占地麵積534公頃,由遺址展示區和文化展示區兩(liang) 部分組成。

  鄴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鄴城遺址位於(yu) 河北省邯鄲市臨(lin) 漳縣西南部,是三國兩(liang) 晉南北朝時期的重要都城遺址。臨(lin) 漳古稱鄴,春秋齊桓公時期始築,距今已有2700多年曆史,有“三國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譽,具有重大曆史、文化、藝術、科學價(jia) 值。

  鄴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劃麵積近30平方公裏,已建成鄴城博物館、鄴城考古博物館、遊客服務中心等。

  遼上京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遼上京遺址位於(yu) 內(nei) 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是中國曆史上使用時間較長的草原都城之一,是“草原絲(si) 路”的重要節點,經國務院公布為(wei)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考古發現並確認了遺址皇城東(dong) 向軸線布局,確認了遼上京宮城的準確位置和規模。

  遼上京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集科研教育、休閑遊憩、文化娛樂(le) 等多功能於(yu) 一體(ti) ,現已建成綜合管理服務區、公園主入口區、皇城遺址展示區和西城牆外帶狀公園。

  安吉古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安吉古城遺址位於(yu) 浙江省安吉縣,始建於(yu) 春秋,沿用至魏晉,總麵積33萬(wan) 平方米,是越國早期重要都邑,古城周邊保存有越國貴族墓葬268座。

  安吉古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已建設完成古城遺址展示區、越國貴族墓葬展示區、遺址博物館區、研學體(ti) 驗區等8個(ge) 功能區。

  淩家灘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淩家灘遺址位於(yu) 安徽省馬鞍山市含山縣銅閘鎮長崗村,是一處距今5800年至5300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中心聚落遺址,是淩家灘文化的命名地。淩家灘文化與(yu) 紅山文化、良渚文化,並稱為(wei) “中國史前三大玉文化”。淩家灘文化在崧澤晚期-良渚初期階段,對長江下遊的玉、石器製作和社會(hui) 發展、變革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ti) 形成過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環。

  淩家灘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已完成考古研學基地、遺址陳列館、遺址核心展示區、遊客服務中心等項目,正籌備推進淩家灘博物館建設。

  城村漢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城村漢城遺址位於(yu) 福建省武夷山市興(xing) 田鎮城村。經過60多年的考古勘探與(yu) 重點發掘,確認內(nei) 城外廓、廓外有郊的分布遺存。城村漢城遺址不僅(jin) 是一處不可多得的重要曆史文化遺產(chan) 地,也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ti) 、融合發展的展示地。

  城村漢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現已建成入口展示區、博物館區、遺址展示區等3大區域。

  漢代海昏侯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漢代海昏侯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位於(yu)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鐵河鄉(xiang) 、大塘坪鄉(xiang) 境內(nei) ,以紫金城城址與(yu) 鐵河古墓群為(wei) 核心。根據考古和史料記載,遺址年代為(wei) 公元前63年至東(dong) 漢末年,由紫金城城址、曆代海昏侯墓園、貴族和平民墓地為(wei) 核心的一係列重要遺存構成,為(wei) 研究漢代侯國建城製度、人文曆史、社會(hui) 經濟等提供了全麵的曆史資料。

  仰韶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仰韶村遺址位於(yu) 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1921年發現,是仰韶文化的命名地。遺址麵積30萬(wan) 平方米,包含仰韶文化、河南龍山文化和東(dong) 周文化等不同文化遺存,是見證中國百年考古曆史的重要遺址。

  仰韶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將仰韶文化博物館、考古發掘紀念點等景觀串點連線,形成了“一中心兩(liang) 環三廣場四點五園”的展示結構。

  二裏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二裏頭遺址位於(yu) 河南省洛陽市偃師區,距今約3800年至3500年,現存麵積約3平方公裏。

  二裏頭遺址因其網格化布局、大型建築基址、祭祀遺址、作坊區和貴族墓葬區以及出土的青銅禮器、玉禮器、綠鬆石龍形器等重要發現,被學術界普遍認為(wei) 是一處具有王朝都邑性質的遺址,很可能是曆史上的夏王朝都城,對探索夏代曆史文化、研究中華文明發展脈絡具有重大價(jia) 值。

  二裏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由洛陽二裏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管理運營,已建成區域包括博物館、遊客服務中心、古伊洛河河道複原、作坊區、宮殿區、祭祀區、“井”字形大道地麵複原展示等。

  鄭州商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鄭州商城遺址位於(yu) 河南省鄭州市中心城區,城市始建距今約3600年,研究顯示可能是商代前期都邑,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鄭州商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由鄭州市商城遺址保護管理處管理運營,將“片段化”的現存遺址進行“線”“麵”整合,打造了“宮殿區+內(nei) 城垣”式的大遺址公園。

  屈家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屈家嶺遺址位於(yu) 湖北省荊門市屈家嶺管理區,是長江中遊地區最早發現、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時代大型聚落遺址,年代距今約5300年至4500年。遺址於(yu) 1954年被發現以來,出土大量史前稻作遺存、蛋殼彩陶和磨光黑陶,命名為(wei) “屈家嶺文化”,表明長江中遊是農(nong) 耕文化的重要發祥地。

  屈家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現已建成博物館區(含考古工作站),遺址核心展示區、周邊環境配套區、黑陶文創產(chan) 業(ye) 園等。

  龍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龍灣遺址位於(yu) 湖北省潛江市,由已探明的22座宮殿夯土台基組成,還包括多座層台建築,是迄今發現的東(dong) 周時期建造規模大、規格高、延續時間長、建築形式獨特、保存完好的楚國宮殿建築基址。

  龍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由潛江市龍灣遺址博物院管理運營,現已建成章華台基址展示館、龍灣遺址博物館,完成旅遊專(zhuan) 用通道、環境整治等配套設施建設,公共服務設施逐步健全。

  炭河裏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炭河裏遺址位於(yu) 湖南省寧鄉(xiang) 市,是我國南方地區目前發現最早的西周城址,出土四羊方尊等著名青銅器的“寧鄉(xiang) 銅器群”,所代表的考古遺存被命名為(wei) “炭河裏文化”。炭河裏遺址對研究商周時期中原文化和周邊文化的關(guan) 係,中華文明的一體(ti) 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yi) 。

  炭河裏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總麵積1965畝(mu) ,含城址所在核心區、西周文化長廊、黃材河和塅溪河沿河景觀帶,以及廣場區、博物館區、城址區、考古體(ti) 驗區等,按“一心一廊兩(liang) 帶七區”布局。

  靖江王府及王陵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靖江王府及王陵位於(yu)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是明朝分封靖江王藩國桂林的曆史遺存。靖江王府是明代建成時間最早、現存格局最完整的藩王府邸;靖江王陵是明代十一代靖江王與(yu) 妃及其次妃、夫人、將軍(jun) 、中尉及宗室的陵墓群。

  靖江王府及王陵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成開放了王府中軸線與(yu) 城牆展示區、王陵遺址核心展示區、靖江王府王陵博物館、研學基地、遊客服務中心、文創中心、考古工作站等。

  邛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邛窯位於(yu) 四川省邛崍市,坐落於(yu) 成都平原西部。邛窯創燒於(yu) 南北朝,盛於(yu) 晚唐五代,衰於(yu) 宋末,燒造曆史綿亙(gen) 800餘(yu) 年,開創了乳濁釉、複合彩繪裝飾等重要的新工藝和技術,對中國古代陶瓷發展具有重要影響,是中國彩繪瓷的故鄉(xiang) ,也是古代西南地區規模最大、分布範圍最廣、成就最突出的青瓷窯場。

  邛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以十方堂邛窯遺址為(wei) 核心,目前已建成1號窯包遺址保護展示工程、邛窯遺址博物館、遺址本體(ti) 保護工程、臨(lin) 展館、邛窯考古工作站等項目。

  石峁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石峁遺址位於(yu) 陝西省神木縣高家堡鎮。據初步研究,石峁遺址年代距今4300年至3800年前後,城內(nei) 麵積逾400萬(wan) 平方米,是目前中國發現規模最大的史前石築城址。石峁遺址的考古發掘表明,其在城市建築、軍(jun) 事防禦、手工技藝、繪畫、音樂(le) 、藝術、天文、曆法、宗教、禮製等諸多方麵對人類文明具有重大貢獻。

  石峁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目前已建成考古工作站、外城東(dong) 門遺址現場展示棚、遊客服務中心等,遺址博物館也已進入陳列展覽施工階段。

  統萬(wan) 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統萬(wan) 城遺址位於(yu) 陝西省靖邊縣紅墩界鎮白城則村,是東(dong) 晉十六國時期赫連勃勃建立的大夏國都城遺址。統萬(wan) 城曆經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現存遺跡是古代北方遊牧民族與(yu) 中原農(nong) 耕文化交流與(yu) 融合的重要實例。

  統萬(wan) 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已建成遺址博物館、考古工作站、遊客服務中心和停車場等。

  乾陵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乾陵是唐代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合葬陵。乾陵陪葬墓等級高,製度完善,同時乾陵也是絲(si) 綢之路上重要的遺址。乾陵堪稱唐代“露天石雕博物館”、陪葬墓享有“盛唐繪畫藝術地下畫廊”的美譽。

  乾陵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有設施齊備的乾陵核心展示區,依托部分陪葬墓園建有博物館,重點展示了唐代帝陵的模式、石刻藝術等。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