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鐵地”聯動 “心連心”服務
“能幫我看看候車地點在哪兒(er) 嗎?”“請問車票怎麽(me) 取?”“報銷憑證怎麽(me) 打印?”1月7日清晨6點半,武漢漢口站“心連心”00後服務台隊員饒若薇一到崗,就和團隊一起迎戰2023年春運,為(wei) 旅客們(men) 答疑解惑。
春運首日,從(cong) 漢口站出行往返的旅客達到5萬(wan) 多人次,這幾乎是去年春運期間日均客流量的5倍。
位於(yu) 車站一樓的商務座旅客服務中心在“心連心”服務台團隊的服務範圍之內(nei) ,在這裏,領班席姍姍正和隊員們(men) 一起為(wei) 旅客提供幫助與(yu) 服務。“中心共有28人,基本都是年輕人,其中近一半是00後。”每天,6名值班人員清晨6點半到崗,一直忙到晚上9點。
席姍姍主要負責接待特殊旅客,並為(wei) 坐輪椅的旅客、行李多的老人提供助行服務。沒有接送任務時,她就在服務台為(wei) 旅客登記,為(wei) 前來谘詢的乘客提供指引,“一天下來,腿都是麻的”。
今年是席姍姍工作以來堅守的第14個(ge) 春節。她說,今年迎春運既緊張又充滿幹勁,因為(wei) “熟悉的春運又回來了”。
為(wei) 了迎接今年春運,漢口站將“心連心”服務延伸至站前廣場,設置溫馨小屋,為(wei) 有困難的旅客提供輪椅、擔架等用品,服務台還準備了女性用品、免費口罩、酒精凝膠等供旅客使用。
春運首日,服務台的隊員們(men) 送出150副對聯和“福”字,領取到的旅客都覺得很驚喜。
這一天,對值班站長孫凡珺來說也是特別的。幾天前,她的一位親(qin) 人因病去世。春運首日下午,剛剛幫助家裏處理完後事的她返回崗位。在二樓高架重點旅客候車區旁的“心連心”服務總台值班時,孫凡珺發現一名60多歲的旅客在車站裏喝悶酒。
原來,老人和家人發生口角,獨自從(cong) 安徽蕪湖坐火車來到武漢漢口站。孫凡珺陪老人聊了一個(ge) 多小時,老人終於(yu) 釋懷,決(jue) 定回家。“丫頭啊,我女兒(er) 陪我坐下來聊天的時間都沒有你這麽(me) 久。”
“在這個(ge) 冬天,我們(men) 很多人可能經曆了身體(ti) 的病痛,或者經曆了親(qin) 人的去世。‘心連心’服務台和旅客不僅(jin) 僅(jin) 是服務和被服務的關(guan) 係,更是相互取暖的關(guan) 係。”在孫凡珺看來,一個(ge) 小小的舉(ju) 動,可能就會(hui) 溫暖一個(ge) 人、甚至一個(ge) 家庭。
這樣“小小的舉(ju) 動”,孫凡珺做過許多次。
2021年11月,一名腳踩高跟鞋的女士著急地到找到孫凡珺,稱行李箱落在列車上,裏麵有一份重要的中標文件。孫凡珺一邊安撫旅客,一邊緊急聯係車長,不到10分鍾,就幫她找到了行李箱,並且暫時存放到了武漢站。得知旅客還要換乘前往北京的列車,孫凡珺立刻聯係上最近一班從(cong) 武漢站開來漢口站的動車,請工作人員幫忙把行李箱帶回漢口站。文件與(yu) 行李箱失而複得,旅客連連感謝這名90後值班站長:“你來北京一定要告訴我,我要請你吃飯!”
去年3月和9月,漢口火車站分別打通了和天河機場、武漢地鐵的聯動通道,為(wei) “空、鐵、地”旅客提供更加精細的無縫換乘銜接服務。
以往,旅客在機場換乘高鐵,需要到機場高鐵站售票窗口谘詢購票,再繼續旅行。現在,旅客在位於(yu) 機場到達廳的12306空鐵聯運服務中心谘詢購票後,就可以乘坐高鐵繼續旅行,大大節省了出行時間。
漢口站熊文勞模工作室與(yu) 武漢地鐵姚婕勞模工作室也積極互動,打通“地鐵-國鐵”通道,開啟“免檢模式”,乘客平均換乘時間不超過2分鍾。
作為(wei) 漢口站“空、鐵、地”服務聯動的首個(ge) 春運,今年返鄉(xiang) 的乘客得以享受更為(wei) 便捷與(yu) 高效的換乘、購票、查詢等服務,讓回家旅程更添一份舒心。
“您好,您隻需要直走左拐乘電梯到負一層就到機場高鐵站了。”不久前,在12306空鐵聯運服務中心的客運值班員蘇亞(ya) 凱,就為(wei) 前來問詢的李女士進行了細致解答。
“心連心”服務台成立於(yu) 2000年。剛剛過去的2022年,服務台完成重點旅客預約服務1.28萬(wan) 人次,移交貴重物品6508餘(yu) 次、現金44.57萬(wan) 元,收到表揚6580次。
根據預測,今年從(cong) 1月7日到2月15日為(wei) 期40天的春運時間裏,漢口站客流量將達到190萬(wan) 人次。
“今年的春運,意義(yi) 太不一樣了,眼下正是大家重振信心的時候。”饒若薇的家位於(yu) 湖北孝感,平日裏,她乘坐城際鐵路隻要25分鍾就能到家。此前,連續兩(liang) 年春節她都在車站度過。今年春節,她選擇繼續堅守在崗位。
在客流量高峰期,饒若薇和夥(huo) 伴們(men) 每天將接待近兩(liang) 千名旅客。以往的經驗告訴他們(men) ,隻有在吃飯和睡覺的時候,緊繃的神經才能稍稍放鬆。但大家知道,付出總會(hui) 有回報,辛苦換來的是旅客平安順利回家的快樂(le) 。
李雲(yun) 秀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雷宇 朱娟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