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文化快車火熱開動

發布時間:2023-01-31 16:11:00來源: 光明網

  67.58億(yi) 元電影票房、9400場演出、11萬(wan) 場群眾(zhong) 文化活動

  文化快車火熱開動

  本報記者 鄭 娜 苗 春

  “今天的電影院又是坐得滿滿當當”“這場演出太火了,一出票就搶沒了”“過年的年味又回來啦!”……2023年春節期間,全國各地的影院、劇場、博物館、圖書(shu) 館、書(shu) 店等文化場所全麵開放,人氣爆棚,“文化過大年”的氛圍感拉滿。強勁複蘇的電影春節檔、火速升溫的演出市場以及節節攀升的各類文化消費,讓人們(men) 浸潤在豐(feng) 沛的文化生活中,精神昂揚、信心滿滿地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春節檔再創佳績

  1月22日(正月初一)上午近9時,位於(yu) 北京朝陽區的耀萊成龍國際影城慈雲(yun) 寺店內(nei) 老中青少觀眾(zhong) 齊聚,人流熙熙攘攘,等電梯、打印紙質票和入場檢票都需要排隊。

  當天,雖然多部熱門影片時長超過120分鍾,但這家影院的8個(ge) 影廳共排映52場,觀影人數達3900多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約10%,影院當天綜合票房收入近28萬(wan) 元,漲幅約為(wei) 一周前的300%。

  在上海、廣州、成都、武漢等地的影院,春節檔同樣出現了許久未見的觀影熱潮,有觀眾(zhong) “組團”一日內(nei) 連續觀看數部影片。不少觀眾(zhong) 反映,想買(mai) 到黃金時間的場次或巨幕等特別場次,需要提前一兩(liang) 天購票。業(ye) 內(nei) 人士評價(jia) :這是中國內(nei) 地電影市場久違的井噴現象。

  據國家電影局初步統計,2023年春節檔(除夕至正月初六,1月21日至1月27日)電影票房為(wei) 67.58億(yi) 元,同比增長11.89%;觀影人次為(wei) 1.29億(yi) 次,同比增長13.16%。《滿江紅》《流浪地球2》《熊出沒·伴我“熊芯”》分列票房榜前三位。

  “春節檔電影如此火爆,超出預料。”中國電影評論學會(hui) 會(hui) 長饒曙光表示。今年,他在四川成都過春節,大年初一就起了大早,到春熙路王府井影城“趕電影大集”,一天看了4部影片,收獲滿滿。

  專(zhuan) 家分析,春節檔火爆的原因,主要是作為(wei) 我國防疫政策優(you) 化調整後的首個(ge) 春節檔,電影市場供給充足,上映的影片題材類型豐(feng) 富,質量和口碑比較高,觀眾(zhong) 被壓抑的觀影需求得到滿足。另外,北京、上海等地推出了一些電影惠民政策。

  近些年來,春節到影院看電影已經成為(wei) 新年俗。強勁複蘇的春節檔證明,春節觀影這一年俗仍被我們(men) 守護著。中國電影家協會(hui) 副主席兼理論評論委員會(hui) 會(hui) 長、清華大學教授尹鴻認為(wei) ,目前觀眾(zhong) 到影院觀影的熱情和習(xi) 慣已經恢複了大半,還將進一步複燃。饒曙光表示,中國電影將會(hui) 以春節檔為(wei) 新的起點再出發,不斷湧現優(you) 秀作品,以國產(chan) 佳片講述更加精彩的中國故事。

  演藝市場“開門紅”

  與(yu) 電影市場不同,往年春節並非演出市場的熱門檔期。今年,不少院團、劇場精心策劃了優(you) 質的演藝項目,觀眾(zhong) 的熱烈反饋大大提振了演藝人的信心。據不完全統計,春節假期全國營業(ye) 性演出共9400餘(yu) 場次,較2022年同比增長40.92%,比2019年增長22.5%。

  作為(wei) 全國文化中心,春節期間北京演出場所恢複開放,在104個(ge) 演出場館舉(ju) 辦了244台劇目1687場高品質演出。

  從(cong) 1月18日至28日,北京人藝的開年大戲《正紅旗下》在首都劇場演出9場。這是北京人藝恢複百分百上座率後推出的第一部作品,由老舍原著,李龍雲(yun) 編劇,馮(feng) 遠征和閆銳執導,濮存昕、楊立新、梁丹妮、王茜華、於(yu) 震、王剛等實力演員加盟。9場演出一經開票就迅速售罄。

  “3年多來,我們(men) 從(cong) 關(guan) 掉劇場到恢複30%、50%、75%上座率,到今天我們(men) 終於(yu) 迎來了100%的觀眾(zhong) 。” 麵對首演當晚滿場觀眾(zhong) 的熱烈掌聲和喝彩聲,北京人藝院長馮(feng) 遠征攜眾(zhong) 主創登台謝幕時激動地說道。

  與(yu) 北京人藝相距不遠的長安大戲院,從(cong) 大年初一到初六同樣好戲連台。京劇名家遲小秋《鎖麟囊》、李宏圖《周仁獻嫂》、胡文閣《霸王別姬》等吸引了眾(zhong) 多戲迷。連日內(nei) ,雖然北京氣溫驟降,但長安大戲院內(nei) 坐得滿坑滿穀,台上熱鬧,台底下也熱鬧,叫好聲不斷。幾小時的戲拉上大幕後,觀眾(zhong) 總是不肯散去,一聲高過一聲的場麵屢屢出現,氣氛異常熱烈。

  在上海,新春演出消費同樣呈大幅回升態勢,傳(chuan) 統戲曲、音樂(le) 舞蹈、脫口秀、兒(er) 童劇、音樂(le) 劇、雜劇馬戲等各藝術門類匯聚節日演出舞台。春節7天安排總場次達602場,同比2022年增長32%,已售票房同比增長42%。

  上海交響樂(le) 團音樂(le) 廳、上海音樂(le) 廳、上海大劇院等上海演藝地標推出係列新春音樂(le) 會(hui) 和精彩劇目展演。如上海大劇院在春節假期安排了3台劇目共13場演出,僅(jin) 前3天的出票就超過7000張,這一成績甚至超過了整個(ge) 2019年春節7天假期的總票房。

  文化消費迸發活力

  據文化和旅遊部提供的數據顯示,春節期間,全國舉(ju) 辦群眾(zhong) 文化活動約11萬(wan) 場,參與(yu) 人數約4.73億(yi) 人次。各地開展非遺傳(chuan) 承實踐活動10522場,“文化進萬(wan) 家——視頻直播家鄉(xiang) 年”活動參與(yu) 視頻總量超過6.5萬(wan) 個(ge) ,直播超過580場。文博、非遺、節俗等“國潮”“國風”持續激發文化消費活力。

  春節期間,遼寧省沈陽市和平區漢字主題城市書(shu) 房內(nei) ,100幅“兔”字書(shu) 法作品吸引了眾(zhong) 多參觀者。展出的“兔”字作品中有草書(shu) 、行書(shu) ,還有誇張的美術寫(xie) 法,每幅作品獨具特色。中國書(shu) 法家協會(hui) 會(hui) 員、國家藝術基金項目“讓你愛上中國字”主持人張振忠教授興(xing) 致勃勃地向參觀者解說“兔”字的演變曆史。

  掛起紅燈籠,貼上裝飾畫,吉林省長春市新華書(shu) 店重慶路店的新春氛圍分外濃厚。三樓的兒(er) 童圖書(shu) 區,孩子們(men) 正在書(shu) 架間翻閱圖書(shu) ,傳(chuan) 統文化類書(shu) 籍廣受歡迎。門店經理曲連偉(wei) 表示,春節期間,書(shu) 店的客流量明顯增加。一天的銷售額比前段時間近半個(ge) 月的銷售額加起來還多。

  體(ti) 驗非遺,品味年俗,在廣東(dong) 省廣州市荔灣區西關(guan) 永慶坊,市民逛年貨圩市、品廣東(dong) 美食、賞老城美景,沉浸式感受年俗年味裏的非遺。走進粵劇藝術博物館,市民遊客不僅(jin) 可以穿上粵劇戲服,感受粵劇文化,還可以在非遺傳(chuan) 承人的帶領下一起“開油鑊”,體(ti) 驗炸油角製作,感受最接地氣的廣府年味。

  為(wei) 豐(feng) 富市民春節期間夜間文化生活,多地聚焦“不夜城”特色,激發夜間消費活力。位於(yu) 河南安陽的中國文字博物館在節日期間啟動了“一字千年·博物館奇妙夜”春節係列活動。這是中國文字博物館自開館以來的首場夜遊活動,在漢字公園璀璨的夜景下,現場觀眾(zhong) 得以穿越不同時空,沉浸式體(ti) 驗奇妙的傳(chuan) 統文化、技藝和漢字民俗。

  在陝西西安,延續了36年的西安城牆新春燈會(hui) 今年變得更“潮”了,形象分別源自唐代婦女、金甲武士、文人墨客等。此次首發的以古絲(si) 路上友好使者為(wei) 創意的“盛唐天團”IP人物形象,一亮相即“出圈”。燈會(hui) 相關(guan) 主題限定數字藏品和文創產(chan) 品在線上線下熱銷。

  “繼電影院裏看電影、博物館裏過大年之後,看演出、逛書(shu) 店、賞國潮、圍爐煮茶等活動正在成為(wei) 不少人打開農(nong) 曆新年的方式。”有專(zhuan) 家指出,隨著防疫政策優(you) 化調整,這類新場景、新風尚不僅(jin) 為(wei) 春節文化注入更為(wei) 豐(feng) 富的現代元素,也為(wei) 新一年文化消費增添了新的動力與(yu) 期待。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