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新春走基層)福建永安大腔戲走進佘鄉,國家級非遺展魅力

發布時間:2023-02-01 15:1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三明1月31日電 (雷朝良 黃中泉)1月30日下午,在福建省永安市青水佘族鄉(xiang) 的鳳凰廣場上,人頭攢動,掌聲經久不息。永安大腔戲《滿全福》劇目的激情演出,為(wei) 佘鄉(xiang) 人民呈上了一道春節“文化大餐”。

  永安大腔戲係永安市傳(chuan) 統地方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形成於(yu) 明代中期,是弋陽腔的一個(ge) 流派,具有“大鑼大鼓唱大戲,大嗓子唱高腔”“一人啟齒,眾(zhong) 人幫腔”的鮮明特點。相傳(chuan) 明景泰年間,永安市青水佘族鄉(xiang) 豐(feng) 田村熊氏家族年年派人到江西石城祭祖,並向當地藝人學習(xi) 弋陽腔,而後結合本地的山歌、小調及道士音樂(le) ,創立了大腔戲班。

  自大年三十開始,永安大腔戲便在多地巡演,處處展示著它的獨特魅力。“近一段時間,演員們(men) 每天都在堅持排練和表演,希望給大家帶去新年的美好祝福。特別是新編排的劇目《滿全福》,深受民眾(zhong) 熱捧。”永安大腔戲傳(chuan) 承人邢成榜說,大家都很喜歡這個(ge) 劇目,每次表演,場場人氣爆棚,掌聲如雷。

  永安大腔戲迄今已有500多年曆史,傳(chuan) 統劇目有100多個(ge) ,聲腔字多腔少,粗獷高亢,樸素平直。大腔戲的表演動作、舞台調度、舞美形式等都屬於(yu) 明代戲劇的珍貴遺存,是中國戲曲史、文化史、社會(hui) 生活史研究的第一手重要材料。

  近年來,隨著文化生活的不斷豐(feng) 富,演出市場的萎縮和後繼乏人的窘境,使得永安大腔戲一度處於(yu) “瀕危”狀態。為(wei) 此,永安市青水佘族鄉(xiang) 專(zhuan) 門成立“佘鄉(xiang) 文化傳(chuan) 承隊”,創新在各中小學開設“大腔戲興(xing) 趣班”,並在佘鄉(xiang) 民俗街新建了“大腔戲非遺館”,大力傳(chuan) 播傳(chuan) 承佘鄉(xiang) 獨特的非遺文化。

  “通過對佘鄉(xiang) 非遺文化的不斷挖掘,大大激發了基層民眾(zhong) 學習(xi) 繼承大腔戲的興(xing) 趣和熱情。今年表演隊伍裏,不僅(jin) 有年近古稀的老人,而且還有5個(ge) 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加入。”青水佘族鄉(xiang) 黨(dang) 委宣傳(chuan) 委員廖美英說,希望通過“傳(chuan) 幫帶”方式,讓大腔戲非遺文化代代傳(chuan) 承下去。(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