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2022年商務運行總體穩中有進
今天(2日),國新辦舉(ju) 行新聞發布會(hui) ,商務部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2022年商務運行總體(ti) 穩中有進,為(wei) 經濟社會(hui) 大局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從(cong) 主要領域看:
消費市場基本穩定。全年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44.0萬(wan) 億(yi) 元,與(yu) 2021年基本持平。其中,新型消費發展態勢較好,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6.2%,占社零總額比重升至27.2%。實體(ti) 零售保持增長,限額以上零售業(ye) 實體(ti) 店商品零售額增長1.0%,消費場景和消費體(ti) 驗不斷拓展提升。升級類需求加快釋放,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93.4%。
對外貿易好於(yu) 預期。去年外貿受到多重因素衝(chong) 擊,我們(men) 會(hui) 同相關(guan) 部門和地方積極應對。經過努力,全年外貿規模再創曆史新高,貨物進出口突破40萬(wan) 億(yi) 元,達42.1萬(wan) 億(yi) 元,增長7.7%。其中,與(yu) 主要貿易夥(huo) 伴進出口保持增長,對東(dong) 盟、歐盟、美國進出口分別增長15.0%、5.6%、3.7%。貿易結構不斷優(you) 化,民營企業(ye) 進出口增長12.9%,占比升至50.9%;勞動密集型產(chan) 品和機電產(chan) 品出口分別增長8.9%、7.0%,新能源汽車等產(chan) 品出口快速增長,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正加快形成。服務貿易穩步增長,服務進出口5.98萬(wan) 億(yi) 元,增長12.9%。旅行服務、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出口分別增長8.4%、7.8%。
利用外資保持增長。全年實際使用外資1.2萬(wan) 億(yi) 元,按可比口徑增長6.3%。這再次證明,中國依然是外商投資興(xing) 業(ye) 的熱土。引資質量持續提升,製造業(ye) 引資增長46.1%,占比為(wei) 26.3%,較2021年提高7.8個(ge) 百分點;高技術產(chan) 業(ye) 引資增長28.3%,占比為(wei) 36.1%,提高7.1個(ge) 百分點。主要來源地投資保持增長,韓國、德國、英國投資分別增長64.2%、52.9%、40.7%,香港地區投資增長1.7%。開放高地示範帶動作用明顯,21家自貿試驗區吸收外資2225.2億(yi) 元,占全國18.1%;230家國家級經開區吸收外資2596.4億(yi) 元,占21.1%。
對外投資平穩發展。全年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7859.4億(yi) 元,增長7.2%。其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增長7.7%,占比保持在17.9%。從(cong) 行業(ye) 看,製造業(ye) 領域投資增長22.4%,占比18.5%;批發和零售業(ye) 、建築業(ye) 領域投資分別增長24.6%、19.8%;綠色、數字等領域投資合作成為(wei) 新增長點。對外承包工程穩定發展,完成營業(ye) 額1.0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 增長4.3%,新簽合同額5000萬(wan) 美元以上項目比2021年增加59個(ge) 。
多雙邊合作實現新突破。元首外交引領經貿關(guan) 係不斷深化。去年,我們(men) 推動G20、APEC在經貿領域達成積極成果,成功舉(ju) 辦金磚國家、上合組織經貿部長會(hui) 議。推動世貿組織第12屆部長級會(hui) 議達成一攬子協議,引領投資便利化談判實質性結束。正式啟動中國加入數字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DEPA)談判。完成中國—東(dong) 盟自貿區3.0版聯合可研並啟動談判。推動區域全麵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RCEP)如期生效並高質量實施,全年對RCEP其他成員進出口占我國外貿總額的30.8%。
商務部負責人表示,今年是全麵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商務部將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全麵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堅決(jue) 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部署,按照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要求,立足商務工作“三個(ge) 重要”定位,著力恢複和擴大消費,推動外貿穩規模優(you) 結構,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推動商務高質量發展,為(wei) 穩增長、穩就業(ye) 、穩物價(jia) 提供重要支撐,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作出積極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