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空心村”變成“藝術村”——重慶璧山“藝術鄉建”激活鄉村振興一池春水

發布時間:2023-02-08 15:09:00來源: 新華社客戶端

  朝陽灑在璧北河畔,剛盛開的油菜花芬芳撲鼻,漫步在金色花叢(cong) 中,人偶微雕、綠地雕塑等藝術作品隨處可見,引人無限遐思,鄉(xiang) 村美術館、咖啡廳不時傳(chuan) 來遊客陣陣歡笑……新春伊始,正在開展社會(hui) 實踐的清華大學學生鄒孟瑾被眼前的村莊深深吸引:“這個(ge) 村莊從(cong) 文化入手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既保留了鄉(xiang) 村味道,又植入了藝術氣息,太有‘文藝範兒(er) ’了!”

  這個(ge) 有“文藝範兒(er) ”的村莊名叫將軍(jun) 村,坐落在重慶市璧山區七塘鎮,離重慶主城隻有半個(ge) 多小時車程,但在幾年前卻是一座不折不扣的“空心村”:環境髒亂(luan) 、產(chan) 業(ye) 空虛,大量村民外出務工,留下一片片長滿茅草的撂荒地、一棟棟破落不堪的空房子。

  如何破解“空心村”難題?一個(ge) 偶然的機會(hui) ,璧山區與(yu) 四川美術學院和重慶市雕塑學會(hui) 接洽,碰撞出“藝術鄉(xiang) 建”的思路,即通過藝術激活沉寂的鄉(xiang) 村。在四川美術學院設計人員的支持下,2021年初,將軍(jun) 村“藝術活化”項目動工,新建了道路、管網等基礎設施,打造了藝術博物館、美術館、圖書(shu) 館等十大主題核心藝術區,並配套了餐廳、咖啡館、民宿等食宿配套設施。

  硬件與(yu) 軟件的再造升級,不但保留了鄉(xiang) 土風貌,也讓破舊的院落煥然一新:斷壁殘垣被一根根鐵條綁定加固,如同給老牆穿上了“鐵衣”;舊房拆下的磚瓦、木梁,成為(wei) 新房的建築材料;廢舊老屋加裝了幾片多彩玻璃窗,成為(wei) 色彩斑斕的茶室……雖然隻是“微更新”,卻處處別出心裁,充滿著藝術創作的靈感。

  依托這些藝術載體(ti) ,美術展、雕塑展、戲劇節、藝術集市等藝術活動紛至遝來,本土的非遺舞蹈等特色藝術也被搬上村裏的小劇場舞台。“通過引入各類藝術資源,做好‘藝術文章’,這個(ge) 村子實現了可看可留的旅遊功能,又能滿足藝術家駐留、創作的需求。”參與(yu) 該村藝術創作的四川美術學院副教授王比說。

  藝術美化村落,產(chan) 業(ye) 加快振興(xing) 。在一間由農(nong) 舍改造而成的咖啡館裏,50歲的村民甘遐學熱情地詢問遊客需求,並熟練地磨製、拉花,很快就端出一杯香噴噴的咖啡。甘遐學告訴記者,她原在一家工廠上班,看到村裏大變樣,就回到村裏做起咖啡來。“現在收入跟原來差不多,但離家更近了,能夠照顧家裏。”

  相距不遠的大青蛙田園餐廳,村民楊年華則忙著招待遊客落座、就餐。“春節期間每天接待五六百名遊客,雖然很忙碌,但是很快樂(le) 。”楊年華告訴記者,自己幾年前也在外地上班,看到家鄉(xiang) 越來越美,毅然返鄉(xiang) 開辦起農(nong) 家樂(le) 。“農(nong) 家樂(le) 去年8月開業(ye) ,目前營收達40萬(wan) 元,另外還幫助村民銷售了雞、鴨、柑橘等大量農(nong) 產(chan) 品。”

  “將軍(jun) 村‘老樹發新枝’,已成為(wei) 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七塘鎮黨(dang) 委書(shu) 記張華榮介紹說,自更新改造以來,全村已累計接待10萬(wan) 多人,實現營業(ye) 收入150多萬(wan) 元,撬動全鎮實現旅遊收入400多萬(wan) 元。10多名村民陸續返鄉(xiang) 創業(ye) ,80餘(yu) 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ye) ,全村人均年收入超過2萬(wan) 元。

  兼具藝術和自然美感的將軍(jun) 村,不但吸引本村人“回流”,還讓不少城裏人化身新農(nong) 人。記者見到李曉萌時,這位原在重慶主城工作的律師,正和夥(huo) 伴籌劃烘焙、釀造等工作坊事宜,計劃將更多業(ye) 態引入將軍(jun) 村。“我每周有一半時間住在村裏。這裏雖離重慶主城不遠,卻是真正的農(nong) 村,推開門就能看到山水田園、聞到鳥語花香,很享受新農(nong) 人的生活。”李曉萌說。

  村裏變化越來越大,村民們(men) 參與(yu) 村務的熱情也越來越高。村裏的廣場上,一場區鎮村“三級院壩會(hui) ”正在進行,村民提出問題、訴求,區級相關(guan) 部門、鎮領導逐一解答,共同謀劃、推進鄉(xiang) 村旅遊產(chan) 業(ye) 發展……

  “文化振興(xing) 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一環,通過引入藝術資源,我們(men) 喚醒了沉寂的鄉(xiang) 村,推動了鄉(xiang) 村旅遊的發展,激活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一池春水。”璧山區委書(shu) 記秦文敏說,璧山作為(wei) 國家城鄉(xiang) 融合發展試驗區,正以將軍(jun) 村等為(wei) 載體(ti) 啟動“雲(yun) 霧花澗”鄉(xiang) 村振興(xing) 項目,推動璧山全域“農(nong) 文旅體(ti) 康”一體(ti) 化發展,形成“吃住行娛購”全產(chan) 業(ye) 生態。(記者李勇、韓振、黃興(xing) )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