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抗疫,中國經濟展現韌性潛力
近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更新內(nei) 容,大幅上調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多家國際投資機構也紛紛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新春伊始,國際社會(hui) 將更多目光投向東(dong) 方,期待回穩向上的中國經濟給世界經濟複蘇注入更多動能、提供強大支撐。
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不斷找準合適的平衡點,是這三年來我國應對疫情大考的實踐經驗。三年抗疫,麵對世紀疫情衝(chong) 擊和三重壓力,中國經濟穩住了大盤、頂住了壓力,乘風破浪向前、爬坡過坎而上。回顧過去三年,2020年、2021年、2022年我國經濟總量連續突破100萬(wan) 億(yi) 元、110萬(wan) 億(yi) 元、120萬(wan) 億(yi) 元,保持4.5%的年均增長,明顯高於(yu) 世界平均水平。與(yu) 此同時,糧食產(chan) 量連年站穩1.3萬(wan) 億(yi) 斤台階,城鎮新增就業(ye) 始終保持1100萬(wan) 人以上,2022年居民消費價(jia) 格指數在世界通脹高企背景下僅(jin) 上漲2%……在戰勝挑戰中發展、在風雨洗禮中成長、在曆經考驗中壯大,中國經濟穩中求進,不斷邁上新台階,不僅(jin) 表明中國經濟具有開頂風船、走上坡路的韌性,更說明中國走出了一條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辯證之道。
“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這是黨(dang) 中央的明確要求。三年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審時度勢、科學決(jue) 策,以辦好發展和安全兩(liang) 件大事的非凡實踐,解答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世界難題。中國經濟在穿越風雨中展現出強大韌性和巨大潛力:物質基礎有厚度,工業(ye) 門類齊全、產(chan) 業(ye) 配套完善、產(chan) 業(ye) 鏈韌性強;市場巨大有空間,有世界上最具潛力的超大規模市場,能夠減緩外部衝(chong) 擊、支撐國內(nei) 大循環;政策支持有力度,有足夠多的政策工具來應對衝(chong) 擊。產(chan) 業(ye) 升級勢頭強勁,創新發展態勢持續,經濟結構調整優(you) 化,綠色轉型穩步推進,民生改善繼續加強……當前,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中國經濟發展潛力正在進一步釋放。有國際媒體(ti) 報道指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正全力以赴重振經濟,“在中國,所有可以啟動的開關(guan) 都撥向經濟增長一側(ce) ,經濟增長動力十足”。
中國經濟的強勁韌性和巨大潛力,為(wei) 世界經濟複蘇注入了穩定性和確定性。我國擁有世界最完整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製造業(ye) 規模占全球30%,是全球製造業(ye) 的重要樞紐。在全球通脹仍處高位之時,中國產(chan) 品對穩定國際市場價(jia) 格起到重要作用。中國超大規模國內(nei) 市場,也為(wei) 世界提供穩定需求,進口總額從(cong) 2020年的14.3萬(wan) 億(yi) 元,到2021年的17.4萬(wan) 億(yi) 元,再到2022年的18.1萬(wan) 億(yi) 元。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持續增加,出口國際市場份額連續14年居全球首位,為(wei) 維護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發揮了關(guan) 鍵作用。當前,中國因時因勢優(you) 化疫情防控措施,極大激發了世界對中國經濟增長及其正麵外溢效應的預期。有國際媒體(ti) 報道說,全球投資者正以近乎創紀錄的速度湧入新興(xing) 市場國家,其中大部分用於(yu) 投資中國資產(chan) ,為(wei) 2023年強勁開局。
車水馬龍、機器隆隆、煙火氣升騰……穿越疫情的陰霾,流動的中國展現出更加蓬勃的生機與(yu) 活力。在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作出“經濟運行有望總體(ti) 回升”的戰略判斷。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麵沒有變也不會(hui) 變。隻要把各方麵的優(you) 勢和活力真正激發出來,正視困難、苦幹實幹,我們(men) 就一定能在戰勝困難中贏得先機,中國經濟航船就一定能劈波斬浪、行穩致遠。仲 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