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畫重點丨更白、更細、更透亮的秘密找到了!
胎白細膩,釉色溫潤
如此技藝和顏值都“在線”的精細白瓷
竟藏於(yu) 寧夏賀蘭(lan) 山深處
2月15日
國家文物局發布
2023年“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
其中便有
寧夏賀蘭(lan) 蘇峪口瓷窯遺址
2021年—2022年10月
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複旦大學
圍繞寧夏賀蘭(lan) 蘇峪口瓷窯遺址
進行正式發掘
揭示了一個(ge) 全新的窯業(ye) 類型——
賀蘭(lan) 窯
這是目前國內(nei) 發現最早的
西夏瓷窯址
作坊遺跡出土了大量
精細白瓷產(chan) 品和各類窯具
以碗、盤、盞、碟等日用器為(wei) 主
另有花口瓶、執壺等大型器物及建築材料
因出土器物
與(yu) 西夏陵等遺址出土的細白瓷一致
且多件匣缽上戳“官”字款
所以確定該遺址是
西夏宮廷用瓷的燒造地
具有西夏“官窯”的性質
窯場周圍還發現了
開采瓷土、煤、石英、石灰
等製瓷原料與(yu) 燃料的礦坑
本次發掘不僅(jin) 填補了
西北地區精細白瓷燒造的空白
還發現了獨特而高超的窯業(ye) 技術——
首次發現了在浙江上林湖以外地區
大規模用釉封匣缽口的裝燒技術
首次發現在瓷胎、瓷釉和匣缽中
大量使用石英的製瓷技術
石英的加入
會(hui) 讓瓷胎顏色更白
質地更細膩
玻璃質感和透光性更強
複雜的窯業(ye) 麵貌
反映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ti) 的發展進程
呈現了兩(liang) 宋與(yu) 西夏經濟、文化
交往交流交融的曆史
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館員柴平平介紹
蘇峪口瓷窯遺址
是全國瓷窯址作坊遺跡
保存最好的窯廠之一
揭示了完整的窯業(ye) 布局
展示了瓷器生產(chan) 的“一條龍”
下一步
考古工作者將繼續
有計劃地進行發掘、研究
並盡可能地做到原址保護與(yu) 展示
讓我們(men) 一起期待吧!
策劃:齊慧傑
監製:胡國香 李鈞德
記者:趙倩
統籌:王晶晶 唐顥宸
設計:聶毅 林勝概
編輯:邱世傑 趙露露
學術支持: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文物圖片由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