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農 種好糧食
北風凜冽,棕褐色的土地集中連片,上麵蓋著零星的白雪。蹲下身子,摘了手套,翻開土壤,仔細察看,“這塊地裏的積水都結冰了,得盡快處理,別影響春耕育苗。”一邊說著,全國人大代表、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鳳凰山農(nong) 機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韓鳳香一邊把木棍插在地頭,做好標識。
“別看結冰地塊麵積也就一兩(liang) 平方米,因為(wei) 涉及春耕,再精細都不過分。”韓鳳香說。
梨樹縣是產(chan) 糧大縣,耕地麵積達400多萬(wan) 畝(mu) 。去年夏天連下了幾場大雨,韓鳳香緊急帶著合作社成員摸排積水情況,連夜組織挖溝機冒雨疏通、加深田間排水溝渠。“以前,受災地塊隻能收三四成的糧食。去年,雨水排得及時,洪澇地塊也保住了八九成的作物。”韓鳳香言語間不無自豪。
治澇排澇,對穩產(chan) 增產(chan) 意義(yi) 重大。秋收後,韓鳳香走訪調研7處周邊村屯。坐上炕頭,和村裏“老把式”交流,她得知,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刮風下雨,都會(hui) 逐漸堵塞挖出的田間溝。
“我們(men) 能不能讓農(nong) 田排水設施更耐用?”在韓鳳香看來,已建成的溝渠需要及時維護。一方麵,農(nong) 業(ye) 部門要與(yu) 合作社形成合力,調配挖溝機,提前疏通、加深田間溝;另一方麵,針對低窪、積水嚴(yan) 重地塊,要因地製宜,在其周邊田間溝內(nei) 加鋪磚頭、石塊,做好加固。“把現有資源用實用好,為(wei) 田間排澇搶出更多時間。”韓鳳香說。
“人大代表提交建議,紮實調研是基礎,同時也要想得更周全才行。”韓鳳香還在建議裏提出,加大現代化灌溉設備推廣力度,同時普及灌溉智能化、水肥一體(ti) 化農(nong) 技知識,提高農(nong) 民對幹旱天氣的應對能力。
臨(lin) 近中午,拍拍褲腿上的土,韓鳳香起身回家。她說:“下午再去找鄰居拉拉家常,多聽聽大家還有啥想法,履行代表職責,為(wei) 種好糧食提好建議。”
著眼細微處,讓建議切實可行(記者手記)
“精細”,是采訪中韓鳳香經常提到的詞。溝渠交錯、水井廣布,走進梨樹縣,農(nong) 業(ye) 基礎設施興(xing) 修正酣。“基礎設施建成了,如何充分利用好?”從(cong) 秋收翻地可能被堵塞的田間溝,到普及精準灌溉的意識和技術,韓鳳香圍繞耕地旱澇問題,紮實調研,著眼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細微之處,讓建議落實落地,切實可行。
“哪怕能多收獲一點兒(er) 糧食,也是值得的。”談及初衷,她說得實在。紮根鄉(xiang) 村的人大代表,履職盡責,為(wei) 種好糧食提好建議,為(wei) 抓好糧食生產(chan) 貢獻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