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

發布時間:2023-02-21 11:18:00來源: 光明日報

  【代表委員履職記】

  近段時間,全國人大代表、四川農(nong) 業(ye) 大學校長吳德格外忙碌。他一邊忙著深入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一線調研,一邊忙著新學期的開學工作。2月16日,他隨在川全國人大代表集中視察團一起,再次深入一線考察調研,為(wei) 出席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hui) 議做準備。

  過去五年間,吳德作為(wei) 全國政協委員,連年深入脫貧攻堅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一線調研,圍繞國家糧食安全、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人才培養(yang) 、新型生態農(nong) 業(ye) 模式等重大議題,提交了數十份提案和社情民意,得到了有關(guan) 部門的重視和答複。

  去年兩(liang) 會(hui) ,吳德提出“關(guan) 於(yu) 建設國家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工程研究中心”和“關(guan) 於(yu) 開發新型蛋白飼料資源,降低大豆進口量”等提案,推動大豆增產(chan) 減耗。吳德告訴記者,“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技術”是四川農(nong) 業(ye) 大學教授團隊曆時多年攻關(guan) 的成果,可在玉米不減產(chan) 的基礎上,多收一季大豆,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提出推廣該技術,將極大助力保障糧食安全。

  今年,吳德當選為(wei) 全國人大代表後,更是覺得肩上責任沉甸甸的。在16日的調研中,吳德隨視察團走進位於(yu) 成都新津的中國天府農(nong) 業(ye) 博覽園。這裏是四川省14個(ge) 五星級現代農(nong) 業(ye) 園區之一,從(cong) 園區早期設計到後續農(nong) 業(ye) 技術支撐,四川農(nong) 業(ye) 大學與(yu) 農(nong) 博園開展了多項合作,大批教授團隊參與(yu) 其中。天府農(nong) 博園建在城市近郊,集旅遊、文化、教育等功能為(wei) 一體(ti) ,帶動著農(nong) 旅融合、農(nong) 創、農(nong) 業(ye) 高新技術的發展。來此調研,有助於(yu) 了解農(nong) 業(ye) 發展現狀和麵臨(lin) 的難題。

  “強國必先強農(nong) ,強農(nong) 教育優(you) 先。”吳德說,四川出台了《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cang) ”行動方案》,持續擦亮農(nong) 業(ye) 大省金字招牌。四川農(nong) 業(ye) 大學作為(wei) 四川農(nong) 業(ye) 科技排頭兵,也已相繼啟動2個(ge) 科技賦能更高水平天府糧倉(cang) 專(zhuan) 項行動,助力四川農(nong) 業(ye) 強省建設。

  近些年來,一批批川農(nong) 人前赴後繼,紮根巴蜀大地,埋頭苦幹,突破創新,扛起了建設高水平天府糧倉(cang) 的重任,還有眾(zhong) 多川農(nong) 人和川農(nong) 智慧飛赴全國各地,為(wei) 全國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吳德表示,四川農(nong) 業(ye) 大學將進一步匯聚科技、教育、人才動能,在作物豐(feng) 糧、養(yang) 殖節糧、果蔬補糧、加工促糧、增收穩糧等關(guan) 鍵技術領域開展科技攻關(guan) ,助力建設更高水平天府糧倉(cang) 。

  “我們(men) 一定要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吳德說,他將持續關(guan) 注糧食安全核心問題,今年兩(liang) 會(hui) 上,計劃在聚焦農(nong) 業(ye) 安全保障法和糧食安全科技創新保障體(ti) 係建設兩(liang) 個(ge) 方麵提出議案和建議,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