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戰上海”的曆史長卷
厚重的史詩風格、宏大的敘事結構、生動的人物塑造、細膩的細節表達——2022年年末,由中共上海市委宣傳(chuan) 部直接命題並指導創作的重大革命曆史題材電視劇《破曉東(dong) 方》播出,在央視一套收視率名列前茅,平均收視率1.625,東(dong) 方衛視、浙江衛視綜合收視0.669,位列同時段衛視第一,引發了強烈的社會(hui) 反響。
戰上海,是新上海曆史的開端,也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麵臨(lin) 的一次“大考”。這部取材於(yu) 已故軍(jun) 史專(zhuan) 家劉統所撰紀實文學《戰上海》的電視劇站在新的時代高度回溯曆史,以磅礴的氣象、詩意的風格激勵我們(men) 以勇氣、膽略和智慧闖過現實的激流險灘,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繼續向人民交出一份“大考”的出色答卷。
用客觀的史實呈現我黨(dang) 武能安邦文能治國
和三大戰役集中千軍(jun) 萬(wan) 馬激烈鏖戰的宏大不同,和渡江戰役夜色炮火下千帆競發的壯觀不同,解放上海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zheng) 史詩的一種特別顯現。它的驚心動魄不是我們(men) 想象中那種外在的金戈鐵馬,而是戰爭(zheng) 勝利後麵臨(lin) 社會(hui) 轉型、改善民生等問題,光明和黑暗、前進和倒退的內(nei) 在較量。從(cong) 1948年淮海戰役即將取得最後勝利的曆史時刻到1954年陳毅市長悄悄離滬赴京,上海市民戀戀不舍的動情時分……《破曉東(dong) 方》抓住了戰上海“瓷器店裏捉老鼠”的特殊氣質,呈現了正義(yi) 戰爭(zheng) 的另一種形態,文武兼備,以文為(wei) 主,鬥智鬥勇,智鬥為(wei) 主。
從(cong) 紀實文學到電視劇,必須經曆從(cong) 書(shu) 麵文字閱讀到電視屏幕觀賞的轉換,從(cong) 曆史理性思維到藝術感性呈現的轉換。《破曉東(dong) 方》擴大了原著的敘事視野,在大量有名有姓的曆史人物之外,植入了強化情節張力的虛構人物陣容。最具代表性的當數紀南音和陸修遠,前者作為(wei) 專(zhuan) 家型財經幹部,以特殊的社會(hui) 身份和深厚的社會(hui) 人脈四處活動,推動了劇情的有序行進。後者作為(wei) 陳毅市長的秘書(shu) ,起到了上下貫通的作用。通過他的視角,觀眾(zhong) 看到了我黨(dang) 我軍(jun) 領導幹部日常平易近人的一麵。兩(liang) 人像磁鐵兩(liang) 極,一個(ge) 業(ye) 務素質超群,一個(ge) 政治素質過硬,在工作中擦出了不一般的愛情火花。而以失業(ye) 工人米知禮一家,帶出小裁縫徐亦德、麵館老板陶山風,展現了上海市民對我黨(dang) 我軍(jun) 由疑慮、觀望到信任、支持的心理轉變過程。還有態度不一的資本家,以及冷靜陰鷙的特務、心狠手辣的殺手,使劇中戲劇衝(chong) 突的緊張度瞬間拉升。《破曉東(dong) 方》的創作者大膽突破紀實文學的框架,演繹了一出緊張驚險、懸念迭出的活劇,形象地再現了戰上海時期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武能安邦、文能治國的雄才大略,完成了曆史敘述與(yu) 藝術描繪的有機整合,在生動豐(feng) 厚的藝術敘事中還原了飽滿複雜的曆史真實。
用真摯的講述呈現為(wei) 人民犧牲的承諾
黨(dang) 中央的戰略決(jue) 策、上海市的戰術運作、社會(hui) 各方矛盾衝(chong) 突的戰事膠著,《破曉東(dong) 方》以三個(ge) 維度有機穿插,層層推進,再現戰上海的曆史長卷。但好的藝術作品,從(cong) 來不是靠表象的故事情節堆積,而是需要對曆史和人性的深入解讀。上海解放,不僅(jin) 是軍(jun) 事的解放和戰爭(zheng) 的勝利,而是人的解放和正義(yi) 的勝利,是共產(chan) 黨(dang) 和人民軍(jun) 隊贏得接收、管理、發展現代城市的這場大考的勝利。
《破曉東(dong) 方》的精彩描寫(xie) ,讓觀眾(zhong) 看到,共產(chan) 黨(dang) 和人民軍(jun) 隊是高揚著英雄主義(yi) 大旗的威武之師。在上海郊區的激戰中,戰士們(men) 蹚過泥濘和荒草,冒著敵軍(jun) 地堡群凶猛火力的阻擊,潮水般地衝(chong) 鋒,許多人接連倒在即將到來的勝利曙光中。他們(men) 的威武不僅(jin) 在戰場上,也在金融戰爭(zheng) 中。在金圓券兌(dui) 換人民幣保持物價(jia) 穩定的過程中,他們(men) 毫不手軟,斷然打擊,在證券大樓抓獲搗亂(luan) 的特務和奸商。
《破曉東(dong) 方》的真情講述,讓觀眾(zhong) 感受到,共產(chan) 黨(dang) 和人民軍(jun) 隊是在複雜的局麵中精細謀劃,克服各種困難,獲得人民真心擁戴的智慧之師。渡江戰役後,我們(men) 及時發現35軍(jun) 誤闖司徒雷登住所,以及其後出現的紀律不到位的“亂(luan) 子”。兵貴神速,我軍(jun) 卻停止追擊,丹陽整訓,學習(xi) 了解大城市生活民情。陳毅虛心向社會(hui) 各界人士請教,思考進城的各項舉(ju) 措。走訪市場,摸排物價(jia) 供應情況,說服全國五大區支援上海……凡事未雨綢繆,完成了黨(dang) 中央從(cong) 軍(jun) 事進城到政治進城,軍(jun) 政雙贏的要求。
最重要的是,《破曉東(dong) 方》的生動詮釋,讓觀眾(zhong) 體(ti) 會(hui) 到,共產(chan) 黨(dang) 和人民軍(jun) 隊是心懷人民,處處牽掛著人民的仁義(yi) 之師。他們(men) 寧肯犧牲自己,以生命踐行“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生來就是為(wei) 老百姓打仗,為(wei) 老百姓犧牲的”的諾言。他們(men) 嚴(yan) 格遵守“不入民宅”的入城守則。進城第一夜露宿街頭,帶著滿身硝煙躺在大街上,淋著冷雨吃冷飯。在台風襲來的困難之際,政府帶頭三天的飯五天吃,省下糧食給災民。部隊調撥大米,賑濟災民,以至市民百感交集道:“活到五十多歲,也沒見過這樣的軍(jun) 隊!”讓城市回到人民的懷抱,讓市民感受人文的溫暖,《破曉東(dong) 方》藝術地詮釋了戰上海的勝利密碼,那就是“緊緊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為(wei) 中國人民服務”。
用豐(feng) 富的細節有機融合曆史故事與(yu) 時代精神
耐看的曆史劇需要豐(feng) 富的曆史表情,而曆史表情就是經得起回味的人物個(ge) 性和細節。劇中,陳毅開闊從(cong) 容的氣度、紀南音剛柔並濟的睿智、陸修遠朝氣蓬勃的麵貌,工商界資本家的不同心思盤算,特務李清如美豔的外貌和陰謀叢(cong) 生的內(nei) 心……形成了以對比和變數吸引觀眾(zhong) 的人物長廊。
創作者注重細節開掘,多次使用算盤作為(wei) 意象,傳(chuan) 達不同理念。先是陳雲(yun) 購買(mai) 二十幾把算盤,還特意買(mai) 了一把隨身帶的小算盤,為(wei) 國當家理財的那份責任呼之欲出。陳毅在書(shu) 場見到陳雲(yun) ,也送了一把算盤,拜托他算算上海的賬,陳雲(yun) 笑而不語,留了一句話,“我這盤賬是要算給全國的”。一把小小的算盤,讓不同個(ge) 性的兩(liang) 人碰撞出輕喜劇色彩。還有代連長接受考試的窘態以及小戰士在向大上海進軍(jun) 的路上和一路相伴的戰馬依依惜別,這種英雄視角和人民視角的疊加,細膩展現了曆史的豐(feng) 富表情,避免了曆史單向度敘述可能產(chan) 生的單調乏味。
曆史劇是對過去的新發現,是站在現代與(yu) 過去進行的一次對話。將曆史與(yu) 現代融合的特性,對民族文化和時代精神獨特的闡釋傳(chuan) 達方式,使曆史劇具備了其他藝術形式無法比擬的魅力與(yu) 價(jia) 值。《破曉東(dong) 方》以敬畏賦予曆史崇高,以正視展現曆史真實,以想象激活曆史表情,在新征程上激發廣大觀眾(zhong) 尤其是黨(dang) 員幹部思考如何更好地為(wei) 人民服務的問題。從(cong) 這個(ge) 角度看,《破曉東(dong) 方》的熱播,賦予了那段曆史強烈的現實意義(yi) ,也賦予了曆史劇創作強烈的時代特色。
光明日報 作者:毛時安,係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hui) 原副主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