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區域看發展 | 重慶璧山七塘鎮蓮花穴院落項目:藝術活化 賦能蝶變
一邊是靜謐的田園風光,花香四溢;一邊是小型藝術博物館、美術館、小劇場等文化藝術場所,隨處可見獨具匠心的藝術元素……這裏是重慶市璧山區七塘鎮將軍(jun) 村的蓮花穴院落。從(cong) 昔日的“空心村”蝶變為(wei) 美麗(li) 鄉(xiang) 村,蓮花穴院落如今每周末接待遊客1000人左右,國慶黃金周來打卡的人更是絡繹不絕。
華麗(li) 變身的背後,有著怎樣的“密碼”?2月20日,封麵新聞記者隨“走進區域看發展 川渝奮楫譜新篇”網上主題宣傳(chuan) 采訪團走進蓮花穴一探究竟。
曲徑通幽,沿著青磚鋪就的小路,來到蓮花穴院落中央的圖書(shu) 館。穿鬥結構的木柱間擺放著長長的原木色書(shu) 桌,沿書(shu) 桌望去,盡頭是一個(ge) 傳(chuan) 統的農(nong) 村石製灶台,兩(liang) 個(ge) 灶孔留有長年煙熏的痕跡,平整過的灶台上擺放著印製版畫的康頌紙。
極目遠眺,田地裏盛開的油菜花盡收眼底,栩栩如生的稻草人、隨處可見的藝術品……漫步在村裏,猶如走進了一幅生動的鄉(xiang) 村畫卷。
然而早在幾年前,蓮花穴還是一個(ge) 荒草叢(cong) 生的空心化村落。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和兒(er) 童,整個(ge) 村子一共才21個(ge) 人,他們(men) 分散居住在8棟破爛不堪的土坯房裏。村裏其他房子更是久久無人居住,殘垣斷壁,到處汙水橫流,生活環境“髒、亂(luan) 、差”。
改變從(cong) 2019年開始,四川美術學院課題小組對蓮花穴進行了為(wei) 期一年的摸底調查。“七塘鎮與(yu) 四川美術學院和重慶市雕塑學會(hui) 等達成合作,對蓮花穴進行藝術活化改造。”七塘鎮文化宣傳(chuan) 幹部佘林川介紹,如今,蓮花穴的石砌牛圈被改造成了茶室,土坯豬圈建成了活動室,豬槽內(nei) 鮮花盛開;藝術專(zhuan) 業(ye) 的學生們(men) 用三個(ge) 巨大樹丫做成“眾(zhong) ”字形大門立在東(dong) 頭,引得遊客紛紛拍照留影。
“一開始村民們(men) 不理解,有抵觸情緒。”佘林川說,後來通過開院壩會(hui) 、上門做思想工作、帶群眾(zhong) 代表去周邊看人居環境整治成效,讓村民們(men) 逐漸了解到改造的好處:家門口可以實現就業(ye) ,有租金、分紅,還有更熱鬧的鄉(xiang) 村。
2021年,在七塘鎮政府、四川美術學院、重慶市雕塑學會(hui) 等機構聯手推動下,蓮花穴院落正式開始藝術“活化”改造,建起了美術館、舞台劇場、餐飲民宿等。諸多變化,讓當地村民實實在在感受到了改造帶來的變化。
年近70歲的村民陳大爺見證了蓮花穴蛻變的全過程。他頗有感觸地說:“以前蓮花穴的路都是泥巴路,一下雨到處打滑,根本沒法正常行走,現在路修好了,平坦、寬敞多了,還隨處可以看到這麽(me) 多的藝術作品,生活比以前幸福得多。”
陳大爺的老伴餘(yu) 大娘也在忍不住感歎:“現在重新砌了新房子,村子變漂亮了,還有這麽(me) 多遊客來玩,熱鬧得很。”
接下來,璧山還將在七塘鎮蓮花穴周邊打造升級版——鄉(xiang) 村藝術院落群項目,由國內(nei) 美術院校深度賦能,將藝術元素融入農(nong) 村人居環境改造,推動鄉(xiang) 村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現代生活方式有機結合,彰顯藝術活化鄉(xiang) 村、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文化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與(yu) 蓮花穴藝術院落毗鄰的江家坪藝術院落目前已啟動建設,總投資約1200萬(wan) 元。項目深度結合鄉(xiang) 土特色和地域民族特點,深挖傳(chuan) 統農(nong) 耕文化,通過改造公共空間和庭院環境,改善農(nong) 村建築風貌,提升田園風光品質,計劃於(yu) 今年7月完成建設。
“項目建成後,江家坪藝術院落將與(yu) 蓮花穴藝術院落形成聯動,實現區域農(nong) 文旅產(chan) 業(ye) 進一步提質增效,預計年產(chan) 值可達到300萬(wan) 元以上,並帶動周邊農(nong) 副產(chan) 品銷售,促進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璧山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委負責人表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