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大叔如何修煉成“行走的打印機”
54歲的任士民寫(xie) 得一手好字。
好到什麽(me) 程度?不用打草稿,不用模板,他可以在牆上快速寫(xie) 下整齊的美術字,工整程度就如同機器印刷的一般。他還有一項絕活兒(er) ——能隨時切換10餘(yu) 種字體(ti) ,他被網友和媒體(ti) 稱為(wei) “行走的打印機”。
目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走進任士民的家,探訪這位征服大量年輕粉絲(si) 的網紅,他是如何練就隨心所欲的花式書(shu) 法的?學習(xi) 練字的40多年來,他用筆在人生的畫布上寫(xie) 出了什麽(me) 樣的酸甜苦辣?
人生的底稿,起筆並不順
任士民的家整潔幹淨,家具不多,有自己的書(shu) 房,書(shu) 櫃裏整齊擺放著超過200本與(yu) 書(shu) 法相關(guan) 的書(shu) 籍,書(shu) 香滿滿。
他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貧窮”二字深深嵌在了他童年的記憶裏。
任士民出生在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一個(ge) 地道的農(nong) 民家庭,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家中有7個(ge) 兄弟姐妹。上世紀70年代末,在村、鎮上小學和初中時,任士民被學校裏的寫(xie) 字課堂吸引了。那時的教學理念和工具都很簡易,但隻要能寫(xie) 出方方正正的漢字,他總能得到老師的表揚和鼓勵,興(xing) 趣也因此而產(chan) 生。
但家庭條件困難,農(nong) 村也買(mai) 不到專(zhuan) 門的字帖,他就央求父母買(mai) 來一支毛筆,放學回家的閑暇時光裏,他用毛筆蘸上水,在家中吃飯的木桌上一筆一畫地練字。
看到弟弟如此癡迷寫(xie) 字,幾個(ge) 哥哥不知從(cong) 哪裏找來一本舊字帖送給了任士民。任士民如獲至寶、欣喜若狂,早晚都抱著字帖臨(lin) 摹練習(xi) 。他寫(xie) 的字在村裏也漸漸有了名氣。
初中畢業(ye) 後,由於(yu) 家庭條件困難,任士民沒有選擇繼續求學高中,他當起了農(nong) 民,幫著父母和親(qin) 戚耕種家裏的6畝(mu) 多田地,和小麥、水稻、紅薯打起了交道。
農(nong) 忙時,任士民早晨5點多鍾就得下地,由於(yu) 缺乏經驗,他往往起早貪黑幹了一天,還沒有別人半天的效率高。
他印象最深的是中秋時節收割水稻時,他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一捆捆水稻,走上兩(liang) 裏多路來到打穀場,將稻子攤平曬幹,再趕著牛拉石滾碾磨稻子。他回憶,每次得挑至少100多斤的水稻,要用兩(liang) 個(ge) 肩膀換著挑。一趟下來,肩膀疼得要命,手掌也磨得滿是水泡。
1991年,一場洪水來襲,淹沒了老家大部分莊稼地。任士民告別了每天肩扛手提農(nong) 具下地的日子,他遠赴浙江溫州市跟老鄉(xiang) 一起謀生計。起初,他們(men) 計劃種菜並賣給當地私營小作坊的老板和顧客,但一直到當年秋天,也沒找到合適的土地,計劃泡湯了。
他隻好去造船廠打臨(lin) 工。他每天用手推車運送氧氣罐、鐵皮等廢料和材料,一個(ge) 月能掙三四百元,他覺得十分滿足。他的妻子戚明俠(xia) 也跟他來了溫州,一邊打臨(lin) 工,一邊在出租的民房裏照顧剛出生的兒(er) 子。
二人的生活節儉(jian) 而清貧,平日裏,用煤爐灶燒點素菜飽腹。任士民也住過船廠的宿舍,七八個(ge) 人睡在大通鋪裏,生活用品都是公用。
在1991年到1993年的打工生涯裏,任士民幾乎沒有時間練書(shu) 法。生活所迫,興(xing) 趣愛好被擱置一旁。
“寫(xie) 字”的愛好終與(yu) 職業(ye) 結緣
經老鄉(xiang) 介紹,1993年春節後,任士民花了一周時間去溫州的3家廣告公司麵試。他記得,有一家公司的老板給了他一把刷子,讓他寫(xie) 一條廣告橫幅,他露了一手,對方很是滿意。
打那以後,他正式與(yu) “寫(xie) 字”職業(ye) 結緣。
用鋼筆、毛筆和刷子寫(xie) 字,握筆姿勢不盡相同,他需要從(cong) 頭練起、反複修正,適應新的寫(xie) 法。邊工作邊練習(xi) 了3年後,他覺得“執筆無定法”,關(guan) 鍵是熟能生巧,沒有固定姿勢,使用工具得心應手就行。
炎熱的夏季,任士民蹲在地上畫廣告牌。那時的廣告牌由木料和鐵皮拚接而成,鐵皮被太陽曬得滾燙,稍有不慎就會(hui) 被燙到,但再熱再累,也要在指定時間內(nei) 完成。
有時,為(wei) 了多賺點錢,他和妻子還接下掛條幅的活。白天寫(xie) 好條幅,晚上,二人借助毛竹製成的簡易梯子,將條幅掛在樓房、街道等指定位置,為(wei) 了校對掛得是否平整、對稱,二人爬上爬下好幾回是常態。
在溫州摸爬滾打了3年後,任士民開始承包廣告公司的條幅、路牌、門牌、招聘牌、指示牌等業(ye) 務,收入稍微改觀。工作過程中,他打下基本功,技藝突飛猛進。遇到新字體(ti) ,他總是用最快速度自學。他已經掌握了黑體(ti) 字、仿宋體(ti) 、綜藝體(ti) 、行楷、隸書(shu) 、華文行楷、幼圓體(ti) 等10餘(yu) 種字體(ti) 。
他覺得最難練的是魏碑字體(ti) ,他用了近4年時間才掌握皮毛。“其筆法內(nei) 方外圓,要有勁道,字體(ti) 的視覺效果要像刀刻一般剛硬有力。”
2000年,任士民去杭州接觸和學習(xi) 牆體(ti) 廣告繪製工作。2014年,兒(er) 子任珂佳在合肥市結婚,漂泊了半生的任士民和妻子也來到合肥市蜀山區南七街道丁崗社區定居,過上了安定的生活。那幾年,他想著給家裏多增添一些收入,還去工廠裏從(cong) 事過保溫杯包裝工作,但他總覺得這不是“本行”,沒法適應,他還是想找回最熱愛的事業(ye) 。
於(yu) 是,他開始自告奮勇給廣告公司畫美術字(牆體(ti) 字)。在牆麵上寫(xie) 字不同於(yu) 紙麵,相當於(yu) 在立體(ti) 麵書(shu) 寫(xie) ,要提前調好顏料的用量,避免過於(yu) 濃厚或者稀薄。下筆時的支撐點和角度也是難題,經過一番試驗和練習(xi) ,他終於(yu) 將牆麵美術字寫(xie) 出噴繪印刷的效果。
他還經常應邀去鄉(xiang) 村、社區給文化牆寫(xie) 宣傳(chuan) 標語,為(wei) 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添上一筆色彩。這些年,家人也無條件支持他的興(xing) 趣和工作,專(zhuan) 門給他收拾出向南的房間作為(wei) 書(shu) 房,這讓他十分欣慰。
“與(yu) 世無爭(zheng) ,把字寫(xie) 好,是我人生目標”
2018年,一次去外地寫(xie) 美術字的過程中,任士民的兒(er) 子將父親(qin) 寫(xie) 字過程拍成短視頻並發到網上。剛開始,任士民並沒有在意效果和反饋,隻是定期上傳(chuan) 兩(liang) 三個(ge) 視頻,當作消遣娛樂(le) 。2020年年初疫情期間,閑在家中的他將手機裏的視頻存貨一股腦兒(er) 上傳(chuan) ,沒想到引來無數網友點讚和轉發。
在任士民看來,當興(xing) 趣變為(wei) 職業(ye) ,收入或許是有限的,但收獲是無限的,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累並快樂(le) 著。“寫(xie) 字能養(yang) 活自己,還養(yang) 活了家庭,這就是收獲”。
每當他靜下心來寫(xie) 字時,往往能連續坐上一天,不被外界事情所打擾。他說,寫(xie) 字讓自己不再浮躁,甚至產(chan) 生一種“脫俗”的感覺。“與(yu) 世無爭(zheng) ,把字寫(xie) 好,就是我最大的人生目標。”
這些年,他開始係統學習(xi) 書(shu) 法理論和曆史文化知識,平時逛書(shu) 店,買(mai) 得最多的也是字帖。雖然沒有接受過與(yu) 書(shu) 法相關(guan) 的高等教育或培訓,但幾十年如一日的實踐,他發自內(nei) 心地喜歡和尊重書(shu) 法文化。
兩(liang) 年多來,越來越多網友的點讚和鼓勵讓他變得更加自信,他決(jue) 定傳(chuan) 播、傳(chuan) 承自己掌握的手藝和技法。
一年前,在家人鼓勵下,任士民買(mai) 來簡易的手機支架,嚐試在抖音直播,向網友講解如何寫(xie) 好美術字,每次直播至少講滿一個(ge) 半小時。他在直播間向網友講解快速寫(xie) 好黑體(ti) 字的和技巧,視頻鏡頭裏,不用描摹,不用畫參照格線,一筆下去,“任老師”就能將字寫(xie) 得流暢工整。
有網友在評論區發問:“您是怎麽(me) 做到寫(xie) 字如此厲害的?”
“世上無難事,沒有這麽(me) 多年的堅持,就沒有今天的手藝和興(xing) 趣。”在任士民看來,中國字是獨一無二的文化名片和瑰寶,一個(ge) 人寫(xie) 好字並不算什麽(me) ,堅持帶動更多年輕人傳(chuan) 承書(shu) 法藝術,是他快樂(le) 的源泉。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海涵 王磊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