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團號 駛過春運
編者按
2023年春運以來,鐵路各級團組織根據春運總體(ti) 安排和節前節後重點客流特點,創建開行“共青團號”列車70趟,其中臨(lin) 客列車15趟,一批批團員青年和青年誌願者自願報名,走上“共青團號”,擔任乘務工作,經過業(ye) 務部門嚴(yan) 格培訓後持證上崗。他們(men) 在車上提供讀書(shu) 角、送祝福春聯、送文藝匯演、開展疫情防控宣傳(chuan) 、文明乘車宣傳(chuan) 等特色服務,為(wei) 春運增添了一抹亮色。
——————————
開往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列車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周圍圍
2月13日10:35,D8106緩緩駛出昆明站,一群放棄休息的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誌願者開始忙碌。他們(men) 的目的地是小灣東(dong) 站——一個(ge) 坐落在雲(yun) 南大理南澗彝族自治縣小灣東(dong) 鎮瀾滄江畔的車站。
這是全國唯一一個(ge)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火車站”。受地形地貌限製,車站采用半隧半橋方式設計建設,一半建在新華隧道裏,一半建在瀾滄江特大橋上,於(yu) 2021年11月6日正式投入使用。
“小灣東(dong) 站開通以來,我們(men) 特設‘共青團號’列車,由青年團員組成的誌願服務隊開展‘車上+車下’服務,為(wei)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yu) 有效銜接鄉(xiang) 村振興(xing) ‘接力’。”昆鐵局團委書(shu) 記趙則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介紹道。
馳騁的“共青團號”列車上,昆明客運段團委負責人李苑拿起話筒說道:“歡迎乘坐昆明客運段擔當的‘共青團號’列車,旅途中我們(men) 的青年誌願者們(men) 將竭誠為(wei) 大家服務。”
和一般列車乘務員的服務不同,這群青年誌願者身穿雲(yun) 南少數民族服飾,捧著手鼓,以一場民族風情的現場演出開啟了服務。
火車一響,黃金萬(wan) 兩(liang) 。小灣東(dong) 站開通後,老鄉(xiang) 們(men) 從(cong) 此告別了群山阻隔出行不便的困境,山裏的農(nong) 產(chan) 品可以運出去賣個(ge) 好價(jia) 格,前來小灣東(dong) 的人越來越多。小灣東(dong) 鎮大金龍酒店負責人蔡世忠深有感觸,“火車通了後,來我這裏住宿的外鄉(xiang) 人越來越多,有來拍照的,有來釣魚的。”
結束了車上的誌願服務,抵達小灣東(dong) 站,車下的誌願服務又開始了。
昆鐵“共青團號”青年誌願者來到位於(yu) 小灣東(dong) 鎮岔江村烏(wu) 骨雞專(zhuan) 業(ye) 合作社,了解合作社生產(chan) 情況。
養(yang) 殖場地位於(yu) 瀾滄江畔的半山腰,地勢陡峭。山坡上,一座座雞舍零星分散在高高的野草叢(cong) 中。合作社負責人李春華向記者回憶:“起初這些烏(wu) 骨雞由村民單獨養(yang) 殖,產(chan) 量不高,誌願者們(men) 來了後,幫我們(men) 出點子,讓村民們(men) 自願加入合作社,自己拿雞苗回家養(yang) ,由合作社統一製定養(yang) 殖標準,養(yang) 殖場地、喂養(yang) 程序等都按標驗收,確保村民自家養(yang) 的雞能夠達到標準,擴大生產(chan) 的同時還能幫村民提高收入。”
“我們(men) 都是烏(wu) 骨雞客戶,除了昆鐵定向采購,我們(men) 個(ge) 人還會(hui) 單獨購買(mai) ,我老婆坐月子時就買(mai) 了好幾隻。”誌願者任星火說。如今,烏(wu) 骨雞養(yang) 殖成了小灣東(dong) 鎮老鄉(xiang) 們(men) 致富的道路之一。
坐落於(yu) 小灣東(dong) 鎮新民村的泡核桃加工廠是昆明局集團公司2022年對新民村的重點幫扶項目。
小灣東(dong) 鎮盛產(chan) 泡核桃,核桃品質優(you) 良,是當地老鄉(xiang) 的主要經濟作物。隨著動車開通,“共青團號”上的青年誌願者不僅(jin) 在車上開展“山貨出村助農(nong) 行動”,還來村裏幫著村民一起采摘。
新民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查少斌介紹:“以前,老鄉(xiang) 們(men) 的核桃主要是外麵的商販進來買(mai) ,或者是自己背到街上賣,有時候商販不來,新鮮摘下來的核桃品質就會(hui) 受到影響。大家都渴望有一個(ge) 核桃加工廠,能夠在家門口就烘幹核桃、出售核桃。”
在了解到老鄉(xiang) 訴求後,昆明局集團公司決(jue) 定援建新民村核桃加工廠,昆鐵青年駐村幹部楊德廣帶著“共青團號”誌願者一道幫助當地完成了核桃加工廠的建設投產(chan) 。
楊德廣介紹,核桃加工廠投入使用後,老鄉(xiang) 們(men) 的核桃銷售有了穩定的渠道,還為(wei) 村民們(men) 提供了就業(ye) 機會(hui) 。2022年,泡核桃加工廠收獲頗豐(feng) ,合計銷售96.4萬(wan) 元。除此之外,泡核桃加工廠還可以加工核桃油等,扣除各項成本,泡核桃加工廠2022年為(wei) 村集體(ti) 經濟貢獻12萬(wan) 餘(yu) 元收入。
昆明客運段中老鐵路列車長趙瑩靜這次來小灣東(dong) 鎮,還有一個(ge) 特別的安排。“臘月二十九,我們(men) 的誌願者帶著窗花對聯、學習(xi) 用品、肉、米油等年貨來過一次,提前備了一頓年夜飯過春節。”不到一個(ge) 月,趙瑩靜再次來小灣東(dong) 鎮,是要為(wei) 楊財琦過生日。
去年8月,趙瑩靜作為(wei) 昆鐵“共青團號”青年誌願者到小灣東(dong) 鎮進行愛心幫扶時,認識了楊財琦。
12歲的楊財琦父母雙亡,跟著奶奶生活,靠孤兒(er) 補助和低保維持生計。得知楊財琦的情況,趙瑩靜決(jue) 定“結對子”,“我也沒有弟弟,就認了財琦做弟弟。”
2月13日傍晚,趙瑩靜帶著早早準備的蛋糕,和誌願者驅車一小時的山路,來到楊財琦家。吃完蛋糕後,趙瑩靜拉著楊財琦詢問,並認真檢查他的作業(ye) 。臨(lin) 走時,還一再叮囑。
趙瑩靜說:“除了物質上的幫助外,我覺得財琦還需要精神上的關(guan) 愛與(yu) 支持,讓他自信地成長。”
“這趟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共青團號’列車開通以來,形成了‘車上+車下’誌願入村助農(nong) 助學模式。通過撬動鐵路資源投入,擴大車、站、村、地項目銜接,助力80餘(yu) 萬(wan) 山區群眾(zhong) 出行,在84個(ge) 村入村助農(nong) ,孵化合作社助力村民增收1726.6萬(wan) 元,1207名村民和大學生到鐵路就業(ye) ,還打造了‘千年彝寨,雲(yun) 上小灣’旅遊品牌。”趙則表示。
公益“慢火車”上的“快”青年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周圍圍
“平時休息日沒有什麽(me) 事,我就會(hui) 報名參加‘共青團號’公益慢火車的誌願服務。”2月15日,2023年春運最後一天,昆明至元謀西的7466次“共青團號”列車上,國鐵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青年誌願者周學黨(dang) 一邊巡查車廂情況一邊和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對話。
10分鍾前,周學黨(dang) 和誌願者一起載歌載舞,為(wei) 乘客帶來了文藝表演。沒做任何休息,勤快的他又開始巡查車廂,查看乘客是否需要什麽(me) 幫助。
周學黨(dang) 是中老鐵路高鐵動車組的一名列車長,帥氣、幹練的他,語速飛快,卻是個(ge) 心細的男人。
“這個(ge) 繩子得再係緊點,否則不穩當。”在6號車廂,一位50多歲的大媽正收拾背簍準備下車,周學黨(dang) 停下腳步提醒,並動手幫著係好繩帶。
7466次“慢火車”真的很慢,單程運行245公裏,“複興(xing) 號”1小時29分就能跑下來,“慢火車”卻需要5小時14分,沿途停靠6個(ge) 客運站和7個(ge) 乘降所,票價(jia) 最高30.5元,最低4元。
前來坐車的除了提著菜籃、背著背簍要去集市賣菜的菜農(nong) ,還有拎著大包小包探親(qin) 的村民、外出務工者和求學青年……
“票價(jia) 幾十年都沒有變過。”周學黨(dang) 介紹,“在這個(ge) 快時代,這些‘慢火車’把一個(ge) 個(ge) 小村落串起來,成為(wei) 鄉(xiang) 親(qin) 們(men) 走出大山的便民車,甚至是有些村子唯一的出行工具。”
每年入夏後,車廂裏就更熱鬧了。水果、野生菌大量上市,沿線村民會(hui) 挑著擔子、背著背簍上車,前往鎮上銷售,有時候還沒到站,在車廂裏就賣完了。周學黨(dang) 告訴記者:“我特別喜歡慢火車上的煙火氣息,每節車廂專(zhuan) 門設置了農(nong) 產(chan) 品擺放區。”
誌願者張羽彬更是“快”人一步,被同事們(men) 譽為(wei) “用心金花”,因為(wei) 除了業(ye) 務認真細致,還有一項設計專(zhuan) 長。他結合各條線路特點,設計了昆鐵文創產(chan) 品,如收納袋、學習(xi) 用品等紀念小禮品。
90後的張羽彬2022年暑運調入高鐵車隊。愛學習(xi) 的他,把每一次出乘都當作學習(xi) 的機會(hui) ,把途中遇到的事和“前輩們(men) ”的處理辦法,都用小本子記錄下來,很快適應了高鐵的快節奏、高客流量。今年春運,他已成為(wei) 動車組的主力軍(jun) 。
結束上一個(ge) 班次的跑車任務,張羽彬有3天休息時間,他報名參加“共青團號”公益慢火車誌願服務,“每次有獎問答環節,看著搶答成功的乘客,拿著自己設計的文創產(chan) 品時那開心的笑容,我也覺得很幸福快樂(le) 。”
在這趟火車上,像周學黨(dang) 、張羽彬這樣的青年誌願者還有很多。他們(men) 是昆明客運段不同線路和列車的乘務人員,平時隻要一有空,就自發到“慢火車”上為(wei) 老鄉(xiang) 們(men) 開展助農(nong) 活動,有時還幫助乘車的孩子補習(xi) 功課,“這趟車還是沿線求學孩子的通勤車,上下學時間,車廂裏都是背著書(shu) 包的孩子。”
每逢傳(chuan) 統節日,這群誌願者會(hui) 特別裝飾車廂,編排文藝活動,給乘車的鄉(xiang) 親(qin) 帶去節日的問候,他們(men) 已經與(yu) 經常乘坐這趟列車到元謀賣菜的老鄉(xiang) 們(men) 成了“老相識”。
“用一種‘慢’方式,見證‘快’時代下的中國溫度。”周學黨(dang) 說:“我們(men) 這一代鐵路青年趕上了好時代”。
青年“跨界”當起“臨(lin) 時”乘務員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卓瓊 通訊員 吳朋珊 汪翰
早春的九江,春寒料峭。在江西九江火車站的5站台,K1523/4次“共青團號”列車即將載著1052名旅客開往廣西南寧。人群中,身披紅綬帶的王誌鑫,個(ge) 子不高,身姿矯健,他時而抬手引導方向,時而俯身幫抬行李,綬帶上“共青團號歡迎您”的字樣格外亮眼。
從(cong) 九江到南寧,K1523/4次列車跨越1488公裏,橫跨贛、湘、桂三省區,是中國鐵路南昌局在今年春運加開的運行裏程最長、運行時間最長的一趟“共青團號”旅客列車。王誌鑫和另外27名鷹潭工務機械段的團員青年是這趟加開列車的“臨(lin) 時”乘務員,這群平日裏開大機、揮洋鎬、敲螺栓的小年輕,服務起旅客來,暖心又貼心。
“奶奶,7號車廂這邊走,我帶您過去。”看到一名老人腿腳不便,王誌鑫快步上前,一手接過行李,一手攙著老人,將老人送到座位上,並幫忙放置好行李。細心的他,還掏出一張重點旅客的笑臉貼紙貼在這位老人的座位上。這是王誌鑫跟列車長學到的服務技巧,這張小小的貼紙,可以幫助乘務員在巡視車廂時更快速地找到重點旅客,關(guan) 注他們(men) 的情況,及時提供幫助。
剛入路不久的王誌鑫今年第一次以鐵路人的身份參加春運,也是第一次擔當列車乘務員。首次春運便值乘“共青團號”品牌列車,讓他激動又緊張。列車出發前,他就查閱沿途天氣狀況、到站信息,學習(xi) 如何服務重點旅客,早早做足了功課。
為(wei) 了更精準地服務旅客,這趟列車還成立了臨(lin) 時團支部,將團支部職能與(yu) 值乘流程、團員義(yi) 務與(yu) 崗位職責、作用發揮與(yu) 優(you) 質服務相融合,發揮團支部最大服務效能。南鐵團委“青小檸”服務品牌也在K1523/4次“共青團號”列車上持續發光發熱。“用心服務、熱心提醒、誠心幫扶、暖心微笑”青小檸“四心工作法”成了王誌鑫他們(men) 暖心服務的標準守則。
為(wei) 了更好服務旅客,K1523/4次“共青團號”列車在車廂內(nei) 增設了供小朋友讀書(shu) 的“圖書(shu) 角”、給手機免費充電的手機“加油站”,還提供“愛心專(zhuan) 座”“愛心百寶箱”等,讓旅客感受到“共青團號”青年品牌不一樣的服務。
“來,一掃即知,‘碼’上工作,有需要找工作的嗎?”列車從(cong) 南寧站折返時,車廂裏響起了一個(ge) 洪亮的聲音,24歲的楊磊正給旅客分發“青小檸”務工信息卡。廣西地區外出務工人員較多,為(wei) 了方便乘車的務工人員尋找工作,乘務員將列車途經城市的招工信息匯總成一個(ge) 二維碼,旅客隻要掃一掃,就能快速了解當地用工需求。
45歲的王貴鳳今年第一次跟隨老鄉(xiang) 從(cong) 廣西南寧前往江西九江務工,原本打算到九江再找工作的她,在“青小檸”務工信息卡的二維碼裏找到了心儀(yi) 的工作。“真是沒想到,剛才廠子裏就給我打了電話,要是我願意去,出了火車站,就有車子來接。”王貴鳳不停地向楊磊他們(men) 道謝。離家門、上車門、進廠門,一個(ge) 小小的二維碼為(wei) 乘車的務工旅客搭建起新的追夢平台。
“叮咚,您有一份新的求助工單。”“請注意,您有一份新的出警協助。”深夜22時15分,K1524次列車從(cong) 桂林北站開出不久,列車長和隨車乘警的手機終端上分別接到了來自鐵路12306平台和柳州市公安局110報警中心發來的信息,請求乘務組在列車15號車廂35座尋找一名從(cong) 柳州上車的女孩。
接到通知時,負責15車乘務工作的夏芬正在打掃車廂衛生,她快速趕到35座,可座位上並沒有人。夏芬著急起來,她在人群中幾番尋找,最終在廁所裏找到了這名離家出走的15歲女孩。為(wei) 了安撫女孩情緒,夏芬將自己帶的水果和泡麵分給她,還和她拉起家常,並積極與(yu) 女孩父親(qin) 取得聯係。在夏芬的開導下,女孩最終同意在株洲站下車,和父親(qin) 一塊兒(er) 回家。
從(cong) 江西魚米之鄉(xiang) 到廣西八桂大地,這趟列車串起的沿途美景吸引著眾(zhong) 多國內(nei) 外旅客,從(cong) 廣西柳州鐵道職業(ye) 技術學院畢業(ye) 的線路工羅文豪因熱愛旅遊和擅長英語,值乘之際,便當起了列車上的“翻譯官”和“旅遊推介大使”。首次參與(yu) 春運值乘任務的00後乘務員何沁怡則拿起畫筆,給旅客畫像。
“‘共青團號’列車是引領鐵路團員青年勇於(yu) 擔當、實幹建功、涵育精神的重要載體(ti) 和獨有品牌,列車值乘人員都是從(cong) 各單位挑選出的業(ye) 務能力突出的團員青年。”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團委書(shu) 記王榮飛介紹,2019年至今,南鐵青小檸“共青團號”列車已經與(yu) 旅客相伴5個(ge) 春運,今年,除K1523/4次青小檸“共青團號”列車外,南昌電務段、鷹潭供電段、南平工務段等單位同樣積極投入“青”字號品牌創建,一支支青年隊伍佩戴團徽、亮明旗幟、亮出身份,忙碌在春運大潮中。
火車上見證大涼山新變化
通訊員 陸馳 舒周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鑫昕
“嗚……”2月8日13時33分,在嘹亮的汽笛聲中,由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西昌機務段“共青團號”青年班組擔當的5634次公益性“慢火車”,滿載著大涼山沿線的乘客緩緩駛出了西昌火車站。
15時57分,5634次列車在新涼車站對標停穩後,副司機廖正孝指著外麵對司機何風說:“師傅,看,沙馬木呷家的紅色大門終於(yu) 在正月裏安裝好了,紅通通的真喜慶呢!”
“大門就是我們(men) 上趟拉上來的嘛!” 何風回答。
“木呷大哥還說叫我去他家請我吃坨坨肉呢。”廖正孝回憶。
在二人的談笑聲中,列車準備開車了,師徒二人駕駛著“慢火車”平穩出站。
2月9日7時51分,“共青團號”青年班組司機徐雷和譚城機班值乘5633次“慢火車”平穩停靠在尼波站1道。
站台前麵的一戶人家裏,走出一群穿著彝族盛裝的青年男女,準備乘坐“慢火車”出行。
值乘司機徐雷知道,這是班組成員經常去接飲用水那戶人家新婚的兒(er) 子,準備去新娘家“走人戶”去了。
徐雷笑著對副司機譚城說:“看!老鄉(xiang) 接親(qin) 、回門的時候,都是我們(men) 當專(zhuan) 職司機,我們(men) 開‘慢火車’是不是很有成就感?”
譚城說:“是啊,上趟我們(men) 是接新娘回來,這趟是送新娘回家,雖然我入職不久,但是感觸還是很深了,覺得老鄉(xiang) 把火車當‘婚車’,真是挺有意思的。”
“共青團號”青年班組,其前身為(wei) “扶貧先鋒號”青年包乘組,班組成員平均年齡28歲。他們(men) 把開好“慢火車”、服務沿線鄉(xiang) 親(qin) 作為(wei) 自己的使命,他們(men) 以守護每一趟值乘的安全為(wei) 目標,總結研究出“精準對標”“全程搶點”等操縱法,確保了“慢火車”常年正點率達到95%以上,每年為(wei) 50餘(yu) 萬(wan) 人次彝族乘客提供優(you) 質牽引服務,獲得了涼攀地區人民群眾(zhong) 特別是彝族同胞的好評和點讚。
這些年來,“共青團號”青年班組和沿線很多老鄉(xiang) 都很熟悉。他們(men) 和老鄉(xiang) 像親(qin) 人一樣。
在站停的時候,班組成員經常熱情地和上下車老鄉(xiang) 打招呼,沿線的彝族老鄉(xiang) 也把他們(men) 當成親(qin) 人。看見哪家蓋起了新房,看著沿線老鄉(xiang) 都逐步富裕起來,他們(men) 由衷地高興(xing) 。在班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下,班組榮獲成都局集團公司2022年度“新時代 成鐵榜樣”的榮譽稱號。
春運期間,這群來自五湖四海的90後年輕人,也一直堅守在崗位上,一如既往地嚴(yan) 格執行作業(ye) 標準和各項安全措施,用切實的行動確保“慢火車”安全正點,為(wei) 乘客帶來更好的乘坐體(ti) 驗。
呂梁大山裏的“共青團號”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胡誌中
2月17日,穿梭在呂梁山間的C153次“共青團號”列車上,一派“春意盎然”。22歲的列車長張揚青說,山西人講究“三六九,往外走”,盡管春運剛剛收尾,但沒出正月,列車上依舊人氣不減。
C153次列車是太原南至呂梁間公交化開行的複興(xing) 號動車組,之所以稱之為(wei) “共青團號”,是因為(wei) 該乘務組人員組成以團員青年為(wei) 主,大多是95後,平均年齡28歲,分別由太原客運段、車輛段、機務段以及鐵路公安處乘警隊青年聯合擔當。
2021年,中國鐵路太原局集團有限公司根據客流實際,在太原南站至呂梁站間“公交化”開行12趟動車,其中就設有兩(liang) 列“共青團號”。
“灰毛驢驢上山灰毛驢驢下,一輩子也沒坐過那好車馬”。曾廣為(wei) 流傳(chuan) 的一首山西民歌,道盡了昔日呂梁山間的出行不易。如今已然大不同,“共青團號”動車駛上了服務老區人民的征途。
“這趟車客流量比較大,當前正是節後返崗返校高峰,大家一定要加強安全提醒。硬座車廂比較擁擠,到站前要提前15分鍾提醒旅客,以防客流擁擠影響下車。”在2月17日值乘前集合時,張揚青不斷叮囑大家,確保各項工作到位。
“乘客越多,乘務員越要耳聽六路、眼觀八方。”張揚青介紹,列車巡視是乘務員的主要工作之一,尤其春運人多行李多,為(wei) 提高效率,一趟巡視乘務員須兼顧安全宣導、幫扶旅客、設備設施檢查等6項工作。
呂梁山區曾是全國14個(ge) 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近年來,當地開展護工培訓,讓數萬(wan) 名圍著灶台、老公、孩子的“三轉婆姨”走出大山,也讓“呂梁山護工”這一品牌叫響全國。
今年是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後,複興(xing) 號動車開進呂梁山的第一個(ge) 春節,對於(yu) 在外務工的“呂梁山護工”來說,這個(ge) 春節不僅(jin) 回家的路好走了,外出打工也更便捷。
“過去呂梁一下雪,要麽(me) 斷了路,要麽(me) 一早摸黑就得出門,到北京已是夜晚。如今複興(xing) 號最快一個(ge) 多小時就能到太原,連上轉車去北京,總共不過四五個(ge) 小時。”春節一過,“呂梁山護工”許豔平就帶著姐妹們(men) 乘坐“共青團號”,踏上了進京複工的路。
在張揚青看來,“共青團號”的開行,拉近的不隻是親(qin) 情的距離,更加快了老區人民奔向小康的腳步。越來越多呂梁兒(er) 女走出大山,搭乘這趟列車,開啟新生活。
據了解,在“共青團號”上,值乘人員時刻佩戴黨(dang) 徽、團徽、共青團號臂章,亮身份踐承諾,個(ge) 個(ge) 都是通過競賽選拔出來的業(ye) 務標兵、服務標兵。
春運期間,參加過紅十字急救培訓員的乘務員時璐,巡視中發現一位乘客狀態有些異常,當即上前關(guan) 心詢問。其間,旅客出現腹痛嘔吐、精神恍惚等症狀。時璐忙而不亂(luan) ,一邊展開應急處置,一邊請同事通過列車廣播,從(cong) 熱心乘客中找到專(zhuan) 業(ye) 醫生,現場展開救助,最終乘客轉危為(wei) 安。
與(yu) 此同時,張揚青等還及時與(yu) 乘客家人取得聯係,決(jue) 定請該乘客提前下車就近就診,並協調地方車站,對接親(qin) 屬進站接人,及時保障了乘客健康安全。
據悉,為(wei) 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擔當值乘任務的太原客運段還在“共青團號”列車上推出列車智能服務功能介紹,並增設流動崗,幫助旅客快速查詢中轉換乘路徑,為(wei) 老區人民出行提供更貼心的乘車體(ti) 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