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想要的安居樂業是什麽
要想在大城市找到一個(ge) 租金相對合理、環境友好、能夠穩定續租的房子還是比較難。另外,通勤距離過長、長租公寓“爆雷”風險等,也為(wei) 租房生活帶來一些煩惱。國家能不能提供更好的住房保障政策,讓大城市的年輕人安居樂(le) 業(ye) ?
盤和林(財經學者):
國家基本政策是盡量維持房地產(chan) 市場的穩定,包括預期穩定、供需穩定、保交樓,保障剛需住房和滿足改善性住房需求。
具體(ti) 到各地房價(jia) ,北上廣深杭會(hui) 保持穩定,但其他地區房價(jia) 會(hui) 有下跌可能。由於(yu) 人口老齡化,少子化導致的人口數量下滑,再加上房價(jia) 在比較高的位置,我認為(wei) 下跌是大概率,但穩樓市政策會(hui) 讓房價(jia) 落地更穩一點。
提前還貸並非年輕人的問題,20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一代人進入退休年齡,其借貸意願下降,所以熱衷於(yu) 提前還貸,減輕未來負擔,求穩。年輕人還有奮鬥空間,對於(yu) 剛需住房,比如婚房,該買(mai) 還要買(mai) ,買(mai) 不起就先結婚,不要讓房子成為(wei) 前進道路的障礙。
塗格(房產(chan) 問題專(zhuan) 家):
租售同權的實施,有助於(yu) 促進中國人房屋居住觀念的轉變。過去幾十年,由於(yu) 房產(chan) 上捆綁了落戶、子女教育等太多東(dong) 西,逼著所有人不管有條件沒條件都得努力買(mai) 房。結果既影響消費增長,又造成了房屋和土地資源的浪費。
在國內(nei) ,租房的主要是剛步入社會(hui) 的年輕人和低收入群體(ti) 。前者沒有子女學等方麵的問題,後者則大多選擇將子女留在老家讀書(shu) ,成為(wei) “留守兒(er) 童”。至於(yu) 稍微有點經濟實力的人,一旦成家,即使自己不想買(mai) 房,丈母娘也會(hui) 催著你買(mai) 。
要想改變國人這種對於(yu) 自有住房的執念,關(guan) 鍵要讓房產(chan) 本與(yu) 公共服務剝離。租售同權無疑是個(ge) 不錯的思路,不僅(jin) 可以讓市民平等享受所在城市的公共資源,也能夠提高空置房利用率,促進租賃市場發育。
需要指出的是,落實租售同權最大阻力並非來自業(ye) 主,而是公共資源管理部門。一二線城市由於(yu) 人口大量湧入,導致學位等本就非常緊張的公共資源更加緊張。要將好事辦成,關(guan) 鍵還得補齊公共資源短板,讓公共服務得跟上人口流動的腳步。
馬亮(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我國相關(guan) 政府部門提出打造青年發展型城市,讓年輕人可以感受到城市方方麵麵的友好性,在城市安居樂(le) 業(ye) 。從(cong) 青年的呼聲來看,他們(men) 最關(guan) 心的話題莫過於(yu) 體(ti) 麵的居住。政府要更好地提供住房領域的公共服務,讓年輕人住有所居。
大中城市的房價(jia) 居高不下,年輕人往往負擔不起購房成本,或者淪為(wei) “房奴”。不少年輕人選擇在遠郊區居住,但是職住分離卻導致“蟻族”現象。年輕人逃離“北上廣”,同住房問題得不到很好的解決(jue) 有很大關(guan) 係。
住房供需矛盾需要重點從(cong) 供給側(ce) 著力解決(jue) ,而不應一味壓抑合理的住房需求。要從(cong) 年輕人的成長曆程和生命周期出發,進行階梯式住房政策規劃,使年輕人可以從(cong) 租房走向購房,從(cong) 合租走向獨立住房,逐步解決(jue) 不同階段的需求。政府要擴大公共住房供給,包括集體(ti) 宿舍、公共公寓、公租房、共有產(chan) 權房等不同產(chan) 權結構和形式的住房供給,使年輕人有更多選擇權。
房不在大,而在於(yu) 位置和服務。應盡可能在核心功能區布局公共住房,避免職住分離給年輕人帶來太大的生活壓力。要引入第三方專(zhuan) 業(ye) 機構進行運營管理,加強公共住房的配套設施和服務保障,使年輕人可以輕鬆辦理,實現“拎包入住”。與(yu) 此同時,公共住房要打造富有特色和功能齊全的公共空間,為(wei) 年輕人的交友、學習(xi) 、娛樂(le) 等提供便利,營造年輕人喜聞樂(le) 見的生活場景和文化氛圍。
適應年輕人對“詩和遠方”的期待,還可以發展青年旅社、創客空間等居住業(ye) 態。這將使年輕人可以在城市之間周遊、短居,降低選擇職業(ye) 的試錯成本,結交朋友,碰撞火花,找到創新創業(ye) 的靈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