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考研高考化,高等教育如何“上岸”

發布時間:2023-03-02 15:40: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找工作,研究生學曆成了“標配”。一方麵,有些人似乎讀了個(ge) “假大學”,另一方麵,學曆越來越高,找工作卻越來越困難。為(wei) 什麽(me) 不少專(zhuan) 業(ye) 在畢業(ye) 找工作時變成了“天坑”?真有必要所有人都去考研、考博嗎?研究生做科研,如何避免無償(chang) 給導師“打工”?關(guan) 注高等教育質量,兩(liang) 會(hui) 有沒有新建議?

  陳誌文(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hui) 學術委員會(hui) 委員):

  大家經常批評高校專(zhuan) 業(ye) 設置存在問題,但在我看來,與(yu) 專(zhuan) 業(ye) 設置相比,更關(guan) 鍵的是培養(yang) 模式的轉變。

  如今即便是名牌大學畢業(ye) 生,要找到一份好工作,也需要豐(feng) 富的實習(xi) 經曆。目前廣泛存在於(yu) 大企業(ye) 的“管培生”模式給了我們(men) 啟發。管培生的盛行,從(cong) 需求端說明了這種模式的必要性與(yu) 可行性,但目前它隻是民間行為(wei) ,我們(men) 能否把這種培養(yang) 模式製度化?

  在國際上實際是有參照物的,這就是以德雷塞爾大學、滑鐵盧大學等為(wei) 代表的實習(xi) 與(yu) 學習(xi) 合作辦學模式,我們(men) 可以簡單理解為(wei) 半工半讀。德雷塞爾大學與(yu) 同在費城的研究型名校賓夕法尼亞(ya) 大學不同,這所學校的學生在大一準備好學術課程後,大二就要開始進入實習(xi) 項目,畢業(ye) 前要完成1到3個(ge) 實習(xi) 項目。據統計,因為(wei) 實踐技能突出,55%的畢業(ye) 生都能在實習(xi) 中找工作,多數畢業(ye) 生早早就被預定。與(yu) 之相關(guan) ,這類大學的學製偏長,與(yu) 我們(men) 曾經的5年製醫生培養(yang) 類似。

  與(yu) 德國的雙元製職教模式相比,“學習(xi) 與(yu) 實習(xi) ”結合的模式可能更適合中國國情,將事實上已經普遍存在的“管培生”模式製度化,或許能讓畢業(ye) 生在就業(ye) 之路上走得更穩更好。

  範星盛(北京大學青年教師):

  我認為(wei) 優(you) 質的課程教學仍是碩士研究生培養(yang) 的基石。相比本科課程注重基礎知識輸出,研究生課程更加聚焦前沿引領和方法傳(chuan) 授,但目前一些課程在強調學生自主學習(xi) 、學生分組討論、學生上台講授的同時,缺少了教師對學生的基礎性講授和指導,專(zhuan) 業(ye) 教學體(ti) 係不完備、要求不嚴(yan) 格,學生的獲得感不強,能力提升有限。研究生階段本應是搭建完整專(zhuan) 業(ye) 知識體(ti) 係和形成係統專(zhuan) 業(ye) 理論認知的關(guan) 鍵時期,在課堂教學時間有限的培養(yang) 過程中,仍需強調專(zhuan) 業(ye) 課程教學的計劃性和邏輯性,給予學生高質量的教學和指導,以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jue) 實際問題的能力。

  與(yu) 此同時,我們(men) 的教學工作要更注重因材施教,為(wei) 創新性人才的培養(yang) 提供製度支持。跨專(zhuan) 業(ye) 背景的學生,在研究生課程選擇上可能更需要補充一些本專(zhuan) 業(ye) 的理論和實踐課程,以完備專(zhuan) 業(ye) 知識框架。在原專(zhuan) 業(ye) 讀研的學生,或許更需要交叉性、跨學科的專(zhuan) 業(ye) 課程。因此,教學管理機構應當在培養(yang) 計劃的設計上,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化培養(yang) 需求,避免簡單化的“一刀切”,給予師生一定自主空間,助力前沿創新人才培養(yang) 。

  何雲(yun) 峰(上海師範大學教授):

  某種意義(yi) 上來說,校園“學生工”也是一種勞動形式,學生跟學校和導師之間事實上發生著某種勞動關(guan) 係。其中的問題需要我們(men) 高度重視。

  首先是勞動環境的問題。校園實驗室是導師“雇傭(yong) ”“學生工”最主要的場所。校園實驗室在很多時候都沒有嚴(yan) 格的環保措施。第二,是勞動安全的問題。有的導師對學生進行安全培訓時並不係統和嚴(yan) 格,甚至可能隻是把實驗室安全當作學生天然應該知道的東(dong) 西,不予重視。有的實驗室完全沒有安全操作手冊(ce) ,也沒有規範的操作流程。第三,是勞動報酬的問題。有的“學生工”沒日沒夜地給導師幹活,卻得不到任何報酬,或者報酬極低。由於(yu) 在與(yu) 導師關(guan) 係結構中,學生一般都處於(yu) 弱勢,所以對導師的無償(chang) 或低償(chang) “盤剝”,隻能忍氣吞聲。第四,是勞動保障的問題。校園“學生工”應該被看成是屬於(yu) 非正式的勞動關(guan) 係,如此一來,就必須有基本的勞動保障。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